博兴县中医医院超声科 韩彦文 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在门静脉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右侧下行,行经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球部后方、行经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或经胰头之后,最后斜穿进入十二指肠左后壁,并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也称Vate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根据行程和毗邻关系可分为四段: 1、十二指肠上段 向左下走形,位于门静脉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右侧。 2、十二指肠后段 向右下弯曲,紧贴十二指肠球部后壁,位于门静脉右前侧,下腔静脉前方。 3、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 下行中继续向右侧弯曲,约2/3穿过胰头实质,1/3位于胰背侧沟内,位于下腔静脉前方. 向右下斜行穿入十二指肠左后壁,与胰管汇合形成Vater壶腹。
胆总管整体走行为“先从右上向左下,然后转向右下”,先是同门静脉平行,从胰腺上缘变为和下腔静脉平行,斜行穿入十二指肠降部左后壁。 超声声像图上因难以显示肝总管和胆囊管的汇合部,习惯把肝总管、胆总管称为肝外胆管,常以胰腺为标识将其划分为上下两部分: 肝外胆管上段:主要为肝总管和胆总管上段,显示为从肝门发出与门静脉伴行,纵轴切面上位于门静脉主干右前方,内经约为门静脉的1/3。 肝外胆管下段:为胆总管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延伸入胰头背外侧斜行进入十二指肠左后壁,一般认为不易显示。 胆总管下段真的难以显示吗?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其声像图显示率? 我们先看张超声图片: 图1 胰头内箭头标识的圆形无回声是什么呢? 再来看下纵切面: 图2 胰头后方圆形无回声,变成了管状无回声,到底是什么东东呢 图3 IVC 下腔静脉 PV门静脉 PH 胰头 CBD胆总管 相信大家都已经认出来了,没错,它就是胆总管下段。 肝外胆管的超声检查方法: 患者空腹6~8h以上,平卧位或半卧位,也可取侧卧位,腹部凸阵探头探查。 对于显示胆总管上段,大家都是轻松+愉快。 简单赘述其操作方法:探头置于右侧肋缘下,先探查肝门,在肝门纵切面基础上探头顺时针旋转约20~30°,与腹中线近似平行。 图4 PV门静脉 IVC下腔静脉 CHD肝总管 CBD胆总管 图5 IVC下腔静脉 RPV门静脉右支 RHD右肝管 CHD肝总管 CBD胆总管 图6 STO胃 P 胰头 CBD胆总管 IVC 下腔静脉 从右侧横断切面可清晰看到“米老鼠征”,即下腔静脉为“米老鼠”身体,门静脉构成“米老鼠”的头,肝动脉为其左耳,肝外胆管为右耳。米老鼠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肝外胆管和肝固有动脉的解剖关系。 平时工作中肝外胆管显示视频: 视频:胆总管下段在肝胆胰扫查时已展示出来了,我们常常忽视了它的存在。 一同看下胆总管下段的显示方法。 方法一:在胆总管上段纵轴切面基础上探头再顺时针旋转10~15°即可,声像图中显示为胰头后方与下腔静脉平行的细长管状结构。
悠闲的胆总管下段视频: 方法二:于剑突下先行胰腺横断扫查,显示肠系膜上静脉短轴后探头旋转90°,可获得肠系膜上静脉纵轴切面。 图8 P胰体 SPA 脾静脉 SMV肠系膜上静脉 继续向右侧平移可获得胆总管下段纵轴切面。 图9 IVC下腔静脉 PV门静脉 CBD胆总管 Du十二指肠 右肋缘下经胰头可显示胆总管下段横切面 图10 L肝 Au胃窦 P胰腺 RK右肾 LK左肾 Ao腹主动脉 黄箭头:胆总管下段 显示为胰头后方的圆形无回声,约2/3的人胆总管下段穿过胰头实质,1/3的人位于胰背侧沟内 胆总管胰后段及十二指肠壁内段视频: 纵轴扫查:胆总管下段呈平行管状。 横轴扫查:胆总管于胰头中部由胰头的后方转向右,斜行穿入十二指肠左后壁。在十二指肠充盈时,在插入点可以看到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我们进行肝胆胰腺扫查时,胆总管下段就静静地显示在胰头后方。真可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胆总管下段就在胰头后。 附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