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解读之黄岑——消黄疸,泄利逐水,下血闭

 海鸥随畅 2020-12-11

黄芩,野生和家种都非常常见,临床又极常用的一味药。采药时在北京的门头沟区和山西的太行山区,有很多野生和人工种植的黄芩。

有的生长多年,根系粗大,是真正的老芩,枯芩,药用效果极佳。当地人常常在春天采集黄芩的花和嫩枝做成药茶,花的清香加上嫩叶的清热,口感舒适,清热通宣的作用非常好。

《神农本草经》经文:“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经方解读

  • 黄疸

又称“黄瘅”。神黄、目黄、小便黄为其三大主症。多由于脾胃湿邪内蕴肠胃失调或饮食不节,湿热或寒湿内阻中焦,迫使胆液不循常道外溢所致。

  • 肠澼

古病名,亦称“滞下”。形容肠内有积滞,排便时澼澼有声,黏腻不畅。临床上以腹痛、粘液脓血样大便,次数里急后重,增多而量少,里急后重为主证。

张介宾讲:

痢疾一证,即内经之肠澼也。古今方书,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滞下。其证则里急后重,或垢或血,或见五色,或多红紫,或痛或不痛…。

  • 泻痢

与前面肠澼类似,多由风、寒、湿、热内犯肠胃,有饮食不节、脾胃内伤,以至湿热内蕴,毒滞肠中,造成胃肠功能障碍

  • 逐水

使体内脏腑或肠胃中、外围经络中代谢停滞的痰水排出体外。

  • 血闭

特指妇人闭经。下血闭,即指通调月经。

  • 恶疮

泛指疖、疽、癣、痈等顽固性皮肤病。

《诸病源候论·诸恶疮候》:

“诸疮生身体。皆是体虚受风热,风热与血气相搏,故发疮。若风热挟湿毒之气者,则疮痒痛焮种,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

  • 恒蚀

有的辑本作“疽蚀”。“蚀”,损伤、腐烂、亏耗之意,疮疡的一种表现。“疽”疮疡表现为少肿平坦,皮肤不变,不热少痛,未成脓难消,已成脓难溃,脓水清稀,破后难敛者,统称“疽”

  • 火疡

古病名,一名火疳,是一种急性眼科疾病,为火邪热度积聚,侵犯眼白的病证。

主要症状为眼白深部内外凸起之暗红色颗粒状疮疡,逐渐增大,红赤疼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严重者可溃破流水而成瘘管。

常用经典处方:

  • 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疗湿热肠痈及泻痢。
  •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胁硬满。
  •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用于治疗发热汗出,肠胃内滞。
  •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用于治疗呕而发热,心中痞满。
  • 生姜泻心汤: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用于治疗干呕厌食,心下痞硬。
  • 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芩、干姜、黄连、大枣、半夏。用于治疗水谷不化,心下痞硬。
  • 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用于治疗恶寒汗出,心下痞满。
  •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用于治疗关上脉浮,心下痞满。

典型案例:

黄芩,用好了,疗效快捷,稳定,效如桴鼓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述了他自己用黄芩疗己病的例子。

“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

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

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

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临床使用注意

如果黄芩饮片颜色变绿,则其临床疗效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饮片入药一定要注意此项。

黄芩所含的酶不耐高温,故黄芩加工炮制时,不能用冷水浸泡,只能用沸水燀润或蒸法加工炮制,即“杀酶保苷”。

野外采药时,从北京门头沟采集过一批野生7-8年的黄芩,炮制时采用洗净,蒸透后切片,晾干后,切片金黄角质样,煮水金黄透明,疗效极佳。

黄芩的饮片,经过炒制可减苦寒之性,减少对脾胃压力,多用于安胎;酒制黄芩,可缓和苦寒之性,上行清上焦湿热,风热有痰者适用。

黄芩炒炭,可增强止血作用,但我临床基本不用黄芩炭,一个觉得浪费药材,一个可有很多其他止血专药使用。

使用中,黄芩之宿根中空,外黄内黑,称为枯芩,古代别称“腐肠”“烂心肺”,因其轻虚,清肺及脏腑之热效极佳,还可协调排出体内毒素

其子根内外皆鲜黄,质量亦佳,多称“子芩”“条芩”,因其重实,清大小肠的热效果极好。


#大家健康超能团#@大家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