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亥秋分 湿寒交迫

 小小小妙音妙音 2020-12-12

2019年9月23日(农历己亥八月廿五)15点50分,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这就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时刻。太阳直射点南下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的秋分同时是南半球的春分。这一日昼夜时长各半,之后北半球渐渐夜长昼短。

秋分开启了一年中五运六气的五之气。《黄帝内經》讲到己亥年五之气时说:「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秋分至小雪两个月为一年的五之气。己亥年五之气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太阴湿土。地气之燥,与外空湿气搏斗,两者频繁更替,导致风雨偏多,人的身心内外感觉寒凉。

利弊为一。智者得利,不智见弊。己亥年五之气的湿寒可能会使人脾胃湿困、筋脉痉挛、关节肿疼,等等,但也是人适当温补、储蓄阳气的机会,以弥补己亥年终之气冬藏不利。之前若未储存应有的能量,己亥年终之气小雪至大寒两个月的冬行夏令则会对免疫系统的坚实不利。

五之气从秋分经过寒露、霜降、立冬到小雪为止。期间秋季一个半月,冬季半个月。随着秋分的到来,北半球进入了一年六气的「收」。身心经过生长化成,进入收敛密实的阶段。所以,秋分之后任何违反「收」的身心状态,都可能影响身心质量。围绕着「收」之魂魄,时令养生可参考下列意见:

1

身心俱收

 

秋分之后,身心内外皆已定型,如同果实已经结成,之后阳气收敛,味道渐浓,只有身心俱收,方可坚实。这种信念须贯彻于眼耳鼻舌身意诸事之中。例如:勿陷入眼花缭乱, 声响刺激,饮食无度,大汗淋漓,大喜大悲的情景中。不收即丢,一年空走。

2

寒证养生

 

寒性体质于五之气身心俱凉,可能出现腹胀胃满、便溏便稀、频繁如厕、尿少,等等,当饮食温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

若出现手脚麻凉、腰疼板结、双膝酸软,等等,当饮食温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3

热证养生

 

之前失衡郁热者,秋分后焦躁不安,天气虽凉,却郁热喜寒,甚至启用空调电扇,虽然一时痛快,却会郁热灼血。

郁热不能自制时,可以即刻饮食滋阴凉血,舒肝解郁。

如果尚能自制,可在足太阴脾经旺时饮食滋养心阴,手少阴心经旺时饮食养阴兼补心气;足少阴肾经旺时饮食滋养肾阴;手厥阴心包经旺时饮食舒肝。热甚者足厥阴肝经旺时增加一次舒肝。

4

晨练禁忌

 

秋分后早晚气温偏低,与中午气温反差过大。中老年人晨起容易肌肉紧张,约束气血的运行,头懵头晕与此有关。所以,晨练应该注意四点:

一是察看天色。秋冬出门,必待日光。太阳的照射既可以使微尘升至万米之上,减少空气的污染,以利于肺的呼吸,又可以令人气血运行流畅。

二是运动自然。肢体活动产生的压力不可大于脉管的承受力。否则,容易出现梗证。

三是喝足淡茶。滚水沏茶,茶灸烫牙;微汗脉通,缓缓出行,不急不快,濡养百脉。

四是行走不语。头顶青天,脚走大地,守住心田,秋收养气。

5

饮食五味

 

五味有升降补泻之气,人有虚实寒热之偏。对应四季及十二时辰活用五味,有益己亥年五之气的身心平衡。

一是虚寒者上午吃甜味与辣味,不吃苦味与酸味。

二是郁热者下午不吃甜味和辣味,宜吃酸味和苦味。

三是秋季应肺,辣味泻肺气,肺壅胀满可以吃微辣。 

秋分至立冬尚有一个半月。秋收成败决定了冬藏,时令养生人多与专业人士交流,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方案。

附: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表 

(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北京地区为准,京外地区计算时差)

———— / END / ————

文字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