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讲义】知识课堂近一年来会员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一)(1月13日)(总40次)

 江山携手 2020-12-12

 知识课堂近一年来

会员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一)

(1月13日)


(总40次)


(微刊发布时间2018.1.14)

从诗词学会成立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广大会员对古典诗词也已经从最初的茫然不解到现在能熟练地掌握,进步极大,成果显著。但不能否认,由于入会早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加之很多会员不能按时来学会听课,所以,在日常写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一些感念理解不透或者运用的不够准确。现在我就选出现问题较多的几个方面,逐一做一下讲解。



一、孤平。


孤平这个概念历来有所争议。孤平有两种定义。现在一般所奉的是现代诗律学者王力的定义。孤平自古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唐宋时没有,直至到清代乾隆以前也还没有。


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一派是由启功为代表的,他所定义的孤平就是不论在诗中的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


由于我们诗词学会的主要任务是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所以对这两种观点不深入进行学术性的探讨,我们要求会员按照格律诗的律谱来进行写作,也就是按照正格来写,即在五言或七言的律诗中,每一句诗中必须有一处是两个平声字相连,这样就避免了句子的孤平。这个方法简易而且容易记住、把握。



二、对仗中的问题


对仗是格律诗中的要点和难点。截止目前为止,对仗中出现的问题最多。其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句式结构和词性的把握不够熟练自如,以至于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对对仗简要做一下回顾和梳理。


首先再重复解释一下对仗。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这一点大家把握的已经很好了),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我们一般在平仄上出现问题较少,更多的是在结构上出现问题。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我们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多,主要是词性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这里再次做一下强调。


我们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分辩不清楚,致使对仗不工。这需要会员课下要自己从网上查找相关知识补课,把基本概念弄清楚,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另外,还有律诗中有时会出现合掌对。


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


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不仅我们在写作中存在,古代大家也不能幸免。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再如王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明显的合掌。我们在写作中应该避免意象的雷同,以期把一首诗写的内涵更丰富,更有诗意。


我们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些,鉴于时间关系,今天先讲这些,大家可细细琢磨消化一下。至于写作中的其他问题,下次再讲。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现场提出来一起探讨,这样效果会更好,谢谢大家!




作业:律诗绝句各一首,取材随意。要求对仗尽量工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