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47期】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12章》“席不正不坐”体现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陆英图书屋 2020-12-14

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12章》“席不正不坐”体现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10·12 席①不正,不坐。

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所谓“席不正”,按照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7,4,局庆纪念版)中的注释,是“布席不合礼制之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坐席摆的方向不合礼制,不坐。

孔子强调,人要“立于礼”,时时处处按照礼的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坐席摆的不端正,就不符合礼制。因此,孔子是不会坐的。他临坐必先正席,为人处事也一定要首先端正自己。

今天,时代变了,生活条件也变了。但是,孔子以身示范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不会变的。张居正点评孔子因何“席不正不坐”时说:“观其一坐之不苟,而其出入起居之无不正可知矣。”见微可以知著,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件小事,往往可以展示他的品行和修养。我们无论在私下,还是在公共场合,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待人接物有待人接物的样子。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理解、支持或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附:

【原文】

10·12 席①不正,不坐。

【注释】

①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所谓“席不正”,按照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7,4,局庆纪念版)中的注释,是“布席不合礼制之意”。

【译文】

坐席摆的方向不合礼制,不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