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早餐指南

 xzg013 2020-12-14


入冬后,能把你从暖烘烘的被子里叫醒的,可能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闹钟,而是楼下冒着热气的早餐。唯有早餐,才是起我们对抗寒冬的动力。不过对于当代打工人来说,既要花时间穿衣洗漱,又要保证乘坐公共交通不迟到,还要同时兼顾早餐,实在是过于奢侈。

晨起分秒必争的社畜们,已经把忙碌与困倦二字刻在脸上了。提早几分钟下楼买现成的,五分钟在公交地铁来之前快速塞下肚,已经是能够做出的最大的妥协。

大部分人认为忙碌是留给北上广的,而像成都这样深居西南,自很早起被贴上“少不入蜀”这样悠闲、安逸标签的城市,早餐是用来慢悠悠享受的。在城市将醒未醒之际,早餐店已经备好早点了。店内没有桌椅,蒸屉、餐车摆在店外,等候着急忙慌地赶来的年轻人们。街道已经就着浓浓的暮色开始流动,路上灯火明亮,照着匆匆茫茫的赶路人,公交地铁站已经排起长队,大都拿着楼下刚买的豆浆馒头,趁着等车的间隙慌忙吃完。或许今天的包子馅换了新配料,豆浆少加了一分糖,油条比往常更加松软,这些本该察觉到的细微变化被前仆后继的人潮冲刷掉。

连同一起被冲淡的,还有这一整天的热情。

早餐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原始外貌,即使城市在从低矮平房变成林立高楼后,依然守着那间逼仄的店面,熟悉的手艺和不变的味道。

早餐是很有地域特色的,任凭东西南北哪个城市,无一例外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清单。而在万物皆可包容的成都,这份清单就免不了丰富多样。肥肠粉、担担面、钟水饺、赖汤圆、锅盔作为本土美食地位不可撼动,从天津的煎饼果子,到山东的大饼、南京灌汤包等北方美味也在成都早餐界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味道保留着各自的乡土记忆,把漂泊在成都的胃照顾得分外妥帖,也让成都土著们的早餐有了更多的选择。

吃个早餐都能吃出成满汉全席的样子,也只有成都人了。

- 包子,早餐专业户 -

包子是成都人的必备早餐之一。不论是高级餐厅,还是市井小摊,每天早晨都会弥漫着包子的香气。酱肉馅、白菜馅,芽菜鲜肉馅,香菇肉馅,不论哪家包子铺,都有这几种味道。有的包子皮儿很松软,轻轻一捏,就跟着手指往下陷,也有用不发酵的面团做的包子,皮薄而紧实,一个下去准管饱。像包子这样温柔的早点,让冬天都少了一分凌厉。

- 不吃面,谈什么人生 -

面条是成都人的饱腹早餐,没有不能被当成早餐的面。担担面温柔敦厚,鸡汤面清爽欢脱,鸡杂面的复杂多变,成了早晨来一碗面,配一个煎蛋,吃完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当然, 要想让一碗面成为早餐,就必须有和被窝做好拉锯战的勇气。

- 面条不够,米粉来凑 -

面无处不有,米粉也一样。四川的米粉不输湖广,绵阳米粉细而软,南充米粉的鲜而脆,都逃不过成都人的舌尖探测器。不少人尽管时间紧迫,也要在早晨来一碗香辣鲜爽的米粉。但如果旁边恰巧开着一家肥肠粉,那米粉只能被当成“将就”。肥肠粉在成都的地位,是根本无法撼动的。处理好的肥肠卤香,切成小块做浇头,软烂香糯,是每个非常爱好者心头的白月光。

- 锅盔,万物皆可配 -

成都人民对锅魁的热爱,一点不亚于对麻辣的追求,甚至为锅盔进行了各种花样搭配。红糖锅盔外酥里软,红糖流心馅甜到了成都人的心坎里。三丝锅魁夹着豆芽,萝卜,粉丝,海带丝,莴笋丝的自由组合,军屯锅盔层层分明,酥脆化渣,配着稀饭和豆浆,妥妥补足一个早晨的热量。

- 蛋烘糕,一样一道菜 -

不论是单馅、双拼、三拼,蛋烘糕摊摊都能给你安排妥当。“嬢嬢我要一个巧克力和奶油的双拼哈!”虽然巧克力奶油人气很高,但是在蛋烘糕这里,没有不好吃的组合,只有你还没想到的搭配,酸辣土豆丝,香辣牛肉,一个榨菜肉末,一个椒麻鸡,丰富程度堪比一桌川菜。不出三分钟,热腾腾的蛋烘糕就到了你手上,吃一口蛋烘糕,就等于尝到了一桌菜。

吃早餐,别太赶,提前早起下楼,坐着喝一碗稠糯的米粥,点一份香软的小笼包,就着早晨的新鲜空气,好好享受早餐带来的元气。

冬天很冷,所以更要好好吃早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