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后如何为人父母

 泠风思语 2020-12-14

今后如何为人父母

文/高英

当许多家长还在抱怨中国教育的时候,却没有发现新的教育改革动向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当许多家长刚刚知道“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的时候,却没有发现有人已经对这个概念的滥用开始进行批判;当许多家长还在认定孩子总是会偏科的时候,却没有发现全面发展的学生日益多了起来……或许,在未来的社会里,后知后觉的父母将会失去一些家庭教育的优势也未可知。

在常年批判中国教育“唯分数论”的舆论氛围下,在当代中国缺乏领军大师的真实现状下,中国教育必然要继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继续改革下去。而这改革的方向,就是把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当然,素质教育也会有升学考试和各种考核。

当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时,就意味着在考察学校规定的书本知识之外,还要考察的综合性知识内容也很多。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相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带来的要求更高了。因为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一个学生只需要埋头苦读和擅长考试就行了,而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下,除了学好课堂知识和善于应试之外,还要大量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且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显然,许多家长对此并没有做好准备。

为什么说许多家长并没有做好准备呢?因为现在学生家长群体的主流,还是60后、70后和80后。这些家长中的老多人,常常会“立足过去,着眼现在”,喜欢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来看待自己的孩子,喜欢以自己的学习经验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并且只盯着现在的热门方向。然而,时代不同了,教育不一样。身为家长,更应该“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孩子们长大后可能会生活在我们无法想象的社会环境里。做家长的不可固步自封,需要具备“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教育眼光。今后的时代要求是:孩子要么全面发展,要么拥有一技之长。

无论怎样众说纷纭,在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都日益凸显出来。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三类家长将会在孩子的教育中占有优势:一类是自己缺乏文化素养但关注孩子的成长舍得花费心力的家长,一类是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又善于不断学习的家长,一类是自己要么有钱没文化要么为了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但可以花钱买优质教育的家长。毫无疑问,农村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并不能在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占有优势,这需要政府和社会作出相应的努力,以免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今后如何为人父母?除了老生常谈的尊重孩子、陪伴孩子和家长需要好好学习(这个学习,指的是学习如何做家长)之外,身为父母还要有对社会发展动向先知先觉的前瞻性和与之相匹配的家庭教育理念。

今后做父母教养孩子,与其说拼的是家庭条件,不如说拼的是教育理念。而为人父母者要想具备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思考,与孩子一样不断成长下去。与此同时,还要督促孩子做到身心健康。这就是所有家长今后需要努力的家庭教育方向。  

高英写于2016年12月1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