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自己!也为下一代!今天起好好控制体重!

 灵崖净土 2020-12-1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孕期控制体重,健康2代人。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和三胎政策提出,高龄孕妈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而一旦开始备孕,健康相关的疑问也就随之而来,孕期体重管理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要知道,一旦控制不住体重,影响的可是2代人哦……

近期,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承办的2020年上海市学会内分泌分会肥胖学组及高尿酸血症学组联合年会中,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严励教授详细分享了“肥胖对妊娠及母婴的影响”。


孕期肥胖,可能母婴俱伤!
妊娠风险评估监测系统(PRAMS)统计显示,超过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推荐的体重增加范围的美国女性占47%。可见,孕期肥胖已经不是少见现象。而肥胖对孕妈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孕期肥胖除了会造成女性产后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子宫内膜炎)的风险增高以外,可能还会增加患静脉血栓栓塞(VTE)、产后抑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肥胖还可能是不能顺产、难产的潜在因素!

除了以上提及的常见疾病,孕期肥胖还可能导致以下疾病的发生。无论患上哪一种,可能都需要用一生来与疾病“较量”!

表1. 肥胖女性妊娠可能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

孕妈们最关心的则是胎儿的健康问题。然而,孕期肥胖不仅威胁孕妈们健康,还可能对腹中胎儿造成影响,轻则引起新生儿脂肪堆积、超重和肥胖,重则可能引起胎儿发生哮喘、先天性异常、脑瘫,甚至是死亡!

控制体重,关注体质指数(BMI)是重点!
有些孕妈们特别关注自己在孕期间的体重,害怕太胖无法恢复之前的苗条身材。

但是,孕妈们是否了解孕期的增加“成分”有哪些呢?

其实,女性在妊娠期的生理性体重增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胎儿体重增加和母亲体内水、脂肪和器官增多或增大(妊娠相关的生理变化会导致孕妇体重增加约11kg)。其中,胎儿是最大的增重“配件”,其次是囤储脂肪,孕期体脂的增加为产后泌乳所需要能量做储备,对泌乳也是极为必要的。

虽然,孕妈们的体重增加是必然的,但是,到底增加多少才属于正常增重?

IOM对不同体重基数的妊娠期妇女的体重增长作出相关推荐。IOM首先推荐所有妇女的BMI需处在正常范围时再考虑备孕,这对母婴的健康均最有利。

图1. 2019-IOM建议孕妇的总增重范围

此外,根据不同女性的BMI不同,制定了整个妊娠期间的孕妇体重的正常增加范围(参考图1)。例如,孕妇的BMI如果在18.5kg/m2-24.9kg/m2之间,正常的增重范围在11.5kg-16kg。

孕妇肥胖与儿童期结局研究组进行了一项针对个体数据的meta分析(2019年LifeCycle计划),纳入欧洲和北美的20万例单胎妊娠,评估了女性在妊娠期体重增加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2019年LifeCycle计划弥补了2009-IOM指南中没有针对不同级别肥(BMI≥30kg/m2)的妊娠女性进行单独推荐的不足,提出BMI在30.0kg/m2-34.9kg/m2之间,属于一级肥胖,健康增重范围在2kg-6kg;BMI在35.0kg/m2-39.9kg/m2之间,属于二级肥胖;健康增重范围在0kg-4kg……

孕妈们可将两者结合进行参考!

图2. 2019年-LifeCycle建议孕妇的总增重范围

5个方面!全程重视才能控制孕期肥胖!
既然知道孕期肥胖危害颇多,那么,有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呢?此次会议上,严励教授为孕妈们支了以下几招!

▲ 孕前减重

如果女性存在超重情况,应在孕前就通过饮食运动干预进行减重,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备孕女性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健康教育

妊娠女性会特别关注自身和孩子的健康,并频繁与医护人员联系,因此妊娠期间是促进体重控制和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理想时机。

 关注体重变化

如果两次产检之间的体重增加>0.7kg/周,建议评估饮食习惯和排除其他原因(例如子痫前期、心衰、肾脏疾病等)。

 注意饮食

建议妊娠期妇女避免或限制摄入含糖饮料——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将增加后代发生肥胖的风险。

▲ 药物影响

 1. 二甲双胍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虽未能改善婴儿出生体重、大于胎龄儿,但可减少妊娠期体重增加和子痫前期发生率。

2. 阿司匹林(低剂量)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小组曾建议,存在其他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的肥胖女性可能从低剂量阿司匹林(81mg)治疗中获益;除了肥胖是子痫前期危险因素以外,如果患者存在多个中度危险因素,推荐考虑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中度危险因素包括:1. 未经产;2. 子痫前期家族史;3. 非洲裔美国人种;4.≥35岁;5.低出生体重;6. 小于胎龄儿;7. 既往不良妊娠结局;8. 妊娠间隔大于10年)

专家简介:

严励 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名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副院长。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肥胖学组组长、广东省糖尿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曾任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省市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基金、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报道专家丨严励教授
本文整理丨莫奈
责任编辑丨泡芙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End-

⭐⭐⭐为优化频道内容,给您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医学界内分泌频道”诚邀您参与读者投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