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和牛蛙,谁成就谁?

 数学博士贼叉 2020-12-15

一大早眼睛刚睁开,就跟人吵了一架。

其实成年人的世界里,想说服对方是很难的事情,但是毕竟自己的修为还远远没有到那个地步,于是总还是忍不住要多嘴。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在中小学阶段,究竟是好学校成就了好学生,还是好学生成就了好学校?

当然是好学生成就了好学校。

一般来说,最好的中小学中最牛叉的数学老师,做题目是做不过最强的学生的,这是惯例。顶尖学校的学生肯定比老师强。我曾经和帝都最强的13岁学生隔空对战过,根本pk不过,那反应速度比我快多了。作为老师,带到好学生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赏心悦目。

无论什么名师,你把他手上那些苗子换掉,换一批智力水平中等偏下的,你看哪个名师能带出来?但是真的足够强的苗子,不管谁教,迟早都能出类拔萃。哪个老师带到这种学生就真的是走运了,想不当名师都困难。而且当了名师以后还可以高风亮节:啊呀,某某某哪是我带出来的,谁带他都一样能冒尖的~简直就像牛顿捡贝壳一样。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自身肯定有两把刷子,然后机缘巧合带过几个出类拔萃的学生以后名声大噪,名师就诞生了。但是你纵有通天之才,却碰不上一个可造之材,那没准你能当个大师,然而难成名师。名师一定是靠好学生衬托的。

好学生只要扎堆在哪个老师地方,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当名师,否则的话也就只能枉自嗟叹时运不济。

学校同理,所以说,生源好才是真的好,同样的老师,教好学生和普通学生,真的是天差地别;但是好学生,你让一堆名师和普通老师来教,其实差别真的不大。

现在的名校,哪个不是因为培养出了几个大家心目中的牛娃,有多少考入牛叉的上一级学校而出名的?回溯最初,哪个又不是因为在某个阶段突然崛起,出现了几个牛娃而闻名的?

注意范围啊,一直在说中小学的事儿呢。

事实上,在现在的早培风靡之前,还是有很多IMO金牌得主是从很普通的小学杀出来的;就算是现在,仍然有不少地段小学走出的大神。如果按照某些家长的逻辑,这样的小学是出不了什么牛人的。

然而就是去年的IMO的金牌选手谢柏庭,小学是中山北路小学,在原闸北区内,也是实力较弱的小学。远远不如闸北实验、民办杨波和闸北一、二、三中心知名。

结果人家初中考哪里晓得伐?市北理,全上海鼎鼎大名的竞赛学校,按照道理应该一路高歌猛进了,结果到了初二转学回了乐清,进了柳市六中。这个学校和市北理的差距。。。算了不说了,省的伤人,总之很大。

然后人家高中去了知临中学——一所浙江的玩数学竞赛的新贵学校,最后拿了IMO金牌。

弱小,牛初,弱初,转学,拦住人家了么?

别忘了这就是去年发生的事情哦~

我不知道你们碰到过没有,因为教书的原因,我是见过不少牛娃,老师会做的他会,老师不会的他还会,你说这样的学生只靠老师悉心培养?

在决定孩子成绩的所有因素里,我认为排序如下:智商>家长>学校。而且年级越低,学校越不重要。

有一部分家长是学校决定论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认为名校的孩子啥都好,然而不幸的是他们忽略了四个字:统计意义。

没错,名校的孩子大多数都能上一个不错的高一级的学校,但是这只是统计意义。具体到个体仍然是千差万别。同样的,一个一般的学校照样能出一些不错的尖子。

等等,贼老师,这和你以往说的似乎有矛盾啊~之前你可是说考不上985211的话是会被歧视的啊~

一点也不矛盾。开头就说在中小学范围内讨论啊~

到了大学阶段,学校的出身真的决定了很多的东西。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装看不见就不存在的。你不是985211的学生,考研的时候就算过了初试,面试仍然会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为人家就觉得你综合素质不强,就给你处处设卡,理由也很充分:我对外校的学生不了解,想了解全面一点。所以有很多本科出身不好的学生会发现:逆袭很难。

因为考研的录取并不是只由考分决定,他还有个弹性空间,有个自由裁量权,研招单位是有一定自主权的,可以自行制定标准来要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所以能够影响考研的因素有很多,考试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但是中考、高考只看分数,原来吹拉弹唱啥的还能搞个自主招生啥的,现在也被砍得差不多了,能加分的项目越来越少,所以分数成了唯一的标准。而标准制定的越刚性,逆袭的空间也就越大。

再有,统计意义和个例又不矛盾。我从来不否认环境的重要性,校园硬件一流,师资牛叉,谁不喜欢?但是你买不起学区房,从此孩子就完蛋了?孩子小升初失利,孩子以后就彻底和好大学无缘了?

像这种都是极不负责任的想法。作为一名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一般来说过分强调客观环境作用而从不反思自己的家长,孩子多半不行;而时时和老师沟通,反思自己应该怎么做的家长,孩子普遍不错。

唯物辩证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才是决定性的,外因是辅助性的。孩子年级越低,家长陪伴的时间越长,老师的作用相对来说也就越小。孩子成绩上不去最该反思的难道不是自己么?

就算你进了最牛的学校最牛的班,给你配了最强的师资,孩子没那个天分你没做好家长的本职工作,你以为能孩子就能学好?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学校、推给老师,你这孩子成绩能好的了就有鬼了。

这位和我争执的家长说,好孩子进了垃圾的学校,一下子就带跑了。确实,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但是再容易学坏也是有苗头的。如果孩子有学坏的苗头你没发现,你当爹娘的没责任?

还是这位家长又说:我怎么不关心孩子了?你知道我给孩子花了多少钱么?

花钱了不起啊?你陪着孩子了么?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么?你知道孩子数学不好是基本概念不行是计算不过关还是根本就不是那块料?谁告诉你花钱了就要有效果?那得孩子是那块料,而且孩子自己也努力的情况下,花钱才会有效果。

你找对象的时候都知道要花心思,否则钱花了心思不到位效果照样不好,怎么到了孩子地方就不懂这个道理了?

统计意义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但是孩子是有血有肉的。统计意义下哪怕99.99%你家娃也可能是那0.01%。片面强调客观环境,把所有的责任往老师、学校一推,这样的家长几乎不可能把孩子教好。

我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会爱孩子,然而真的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至少在高中之前,好家长比好老师要重要的多的多,而且有意思的是,你如果真的是个好家长,你会发现找个好老师挺容易的;越是叫嚣着孩子为什么进不了好学校的,这家长多半不合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