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㕮咀

 昵称72924878 2020-12-16

“㕮咀”这个词出现在《伤寒论》中,只出现了一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自汉后,后世之人对此一直不解。


《伤寒论》:

太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有人说,“㕮咀”是指放在口中咀嚼,把药嚼碎。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样的解释明显违背常理,哪儿有煎汤药之前先要嚼药之理?

桂枝汤中有五味药,㕮咀三味,还有两味药不需要㕮咀,即生姜和大枣,生姜是用刀切细,大枣是用手擘开。

我们现在的药材都是加工成饮片,通常是切细的。古代药材粗制,不太可能也是事先完全加工好的,煎药前需要先将药材磨碎,这就是㕮咀。

咀是咀嚼,牙齿研磨食物。㕮是口之父,即入口之前先辅助粉碎食物。因此,㕮咀是指将药材磨碎,是辅咀之意,是古代的一种药材加工方法,应该有专用工具以及相应操作,故而是专用名词。

《素问·寿夭刚柔》:

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㕮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熅中,盖涂封,勿使泄。

可见㕮咀是药材的专用加工法,由于是借助专用工具操作的,故而不能简单地将捣碎或磨碎药材都称之为㕮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