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便仲景重生也救不了烂到根子里的中医

 昵称72924878 2020-12-16


不谦真人前面写了一篇文章批判吴瑭的《温病条辨》,如同捅了马蜂窝一样,引出无数的满清遗老,喋喋不休地要维护满清小辫。

如今的中医界真的是烂到根子里了,即便仲景重生也是救不了的。《道德经》:

智慧出,有大伪。

不认智慧,反而认大伪。难道你自己的中医水平怎样,你自己不清楚吗?日常百病,你能治几个?十病能全二三吗?

学习中医,至少要学习中医的历史,要了解中医是怎么形成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医的渊源,不认中医祖宗,反而要认旁门左道。有些人会吹嘘理法方药之类的,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源自《伤寒论》。《伤寒论》确定了中医的一切法则,病理诊断,用药配伍,针刺,艾灸等等。譬如说,《伤寒论》: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从甘草汤到桂枝甘草汤,确定了甘草以及桂枝的用法。如果以为桂枝汤只是治太阳伤寒,而不理解其中配伍的甘草是治少阴的,不理解太阳伤寒者少阴并病,那你怎么学得会中医呢?

反观《温病条辨》所引入的方药都是毫无理法的。以对白虎汤的认识为例,《温病条辨》:

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吴瑭认为,不渴者,汗不出者,不可用白虎汤。这是根本不懂白虎汤之意,在《伤寒论》中提到白虎汤用法时,只有三阳合病,才说自汗出者用白虎汤,其它条文都不提汗出,也不提口渴。譬如说,《伤寒论》: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凡是大渴者,用白虎加人参汤,这是体现了人参的用法。譬如说,《伤寒论》: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又如,《伤寒论》: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在这一条中,明确指出“大汗出后”,用白虎加人参汤,“大汗出后”是汗出而止,不是一直汗出。而吴瑭这样的人没有读懂《伤寒论》,就误以为“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以至于后世以讹传讹,反而不认《伤寒论》原始综述。譬如说,《伤寒论》: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在这一条中,明确指出“发热无汗”,发热无汗,并非表证。

服桂枝汤,若大汗出,但不渴,病不解,还是用桂枝汤,不用白虎加人参汤,若是汗出不止,用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如吴瑭之流,断章取义,乱解《伤寒论》,其本身并无可靠的临床实践,更无任何理论造诣,反而成为后世主流,只因为世俗是不可理喻的,世俗只有潮流。

即便不谦真人如此解析白虎汤,你还是不会用白虎汤的。

即便仲景重生,你之拙眼又岂能认识仲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