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对北宋、南宋书法家及书法风格的影响

 茂林之家 2020-12-16

颜真卿在整个宋代的影响一如王羲之在唐代的影响, 正如史学家范文澜所说:“宋人之师颜真卿, 如同唐人之师王羲之。”虽然北宋和南宋都取法颜真卿, 但是北宋和南宋书法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清代陈奕禧在《隐绿轩题识·临蔡忠惠》中云:“临颜遂及宋四家, 寻源而得其流也。四家皆学颜, 而各成其一家。”宋四家取法颜真卿而各具面目, 并引领了北宋的“尚意”书风。

清人梁在《评书帖》中云:“晋尚韵, 唐尚法, 宋尚意, 元明尚态。”其中“宋尚意”主要指北宋而言。南宋亦十分推崇颜真卿, 陆游云:“学书当学颜。”张孝祥、张即之等, 莫不以颜真卿为宗。南宋还专门为颜真卿刊刻了《忠义堂帖》, 其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是, 虽同北宋一样标榜颜真卿, 南宋书法却出现了式微的局面。本文重点即在于比较颜真卿在北宋和南宋的影响之不同, 并试着探究造成其影响不同的原因。

颜真卿对北宋、南宋书法家及书法风格的影响

一、颜真卿对北宋书家及北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总体而言, 宋代以尺牍为主的“尚意”书风如兰苕翡翠, 难于与唐代的丰碑巨制相提并论。北宋初期便面临着如何突破唐人法度的枷锁这一窘况。北宋初期可以说是对唐代法度森严的反叛, 欧阳修云:“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 何用较其工拙, 而区区于此, 遂成一役之劳, 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此后执文坛牛耳者的苏轼深受欧阳修此学书观点的影响, 并把此观点深化、扩展开来:“吾书虽不甚佳, 然自出新意, 不践古人, 是一快也。”

宋四家皆取法颜真卿, 除了蔡襄亦步亦趋紧随“颜面”, 如其《万安桥记》即是竭力模仿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之作 , 其余三家也学颜, 但更侧重学其行草。苏东坡曾经学习过颜真卿的墨迹书法并且题跋云:‘鲁公平生写碑, 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 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 乃知鲁公字字临此本, 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 非自得于书, 易为之言也。”苏轼极力推崇颜真卿, “诗至于杜子美, 文至于韩退之, 书至于颜鲁公, 画至于吴道子, 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可以说对其推崇备至。

其学生黄庭坚也有记载:“东坡先生尝自比于颜鲁公, 以余考之, 绝长补短, 两公皆一代伟人也。至于行、草、正书, 风气皆略相似”。黄庭坚尤重韵, 强调用笔的灵活性。他在书法思想上主要继承颜真卿除陈求新的精神, “观鲁公此帖, 奇伟秀拔, 奄有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徐、沈辈, 皆为法度所窘, 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 而卒与之合哉。”米芾以“癫狂”著称于世, 他对颜真卿的书法毁誉参半。“颜鲁公行字可教, 真便入俗品。”

颜真卿对北宋、南宋书法家及书法风格的影响

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 为颜书第一, 字相连属, 诡异飞动, 得于意外。”虽贬其真书, 但对其行书, 米芾持有高度赞扬的态度。这道出了米芾对颜真卿的取法倾向, 即取其行书而弃其真书。蔡襄亦取法于颜, 宋徽宗曾说:“蔡君谟书包藏法度, 停蓄锋锐, 宋之鲁公也。”

颜真卿的行草对北宋“尚意”书风起到了开启作用。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认为:“宋人行书, 多出颜鲁公。”董其昌也认为:“宋人书多以平原为宗, 如山谷、鲁直是也。”而颜真卿取笔法于张旭, 解缙在《书学传授》中曰:“旭传颜平原真卿。”蒋衡在《争座位帖》题跋中云:“颜鲁公学书于张长史。”颜真卿师法张旭这点, 我们也可从其《祭侄文稿》中获得证实。从颜真卿师法于张旭, 我们可以推测出张旭那种不计工拙、肆无忌惮的书写方式, 或多或少会对颜真卿的行草书产生影响。颜氏行书大多是以草书笔法写出的。

由此观之, 颜真卿在行书方面最大的贡献与突破就是摆脱了唐人“行书楷化”的樊笼, 创造了真正抒情达意、自由舒放的颜式行书, 这为宋代的“尚意”书风开启了一道突破之门。日本人舟桥名男、池田哲也, 在所撰的《<祭侄文稿>的推敲过程》中对颜真卿的情感发挥进行了逐行的分析, 其结论是“颜真卿在书法创作上很重感情”。正如前文所述, 宋代书家基本都取法于颜真卿行书, 所以颜真卿的行书可以看作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前奏。

二、颜真卿对南宋书家的影响及南宋书法的式微

陆游云:“学诗当学陶, 学书当学颜。”陆游书于乾道元年 (1165年) 年镇江焦山的摩崖大字《焦山题名》,完全是模仿鲁公《大唐中兴颂》之作, 何绍基评价说:“放翁此书, 雄伟厚重似蔡君谟, 而非蔡君谟所能及。”另外, 放翁的《钟山题名》及行书《清秋帖》明显可以看出其取法于颜真卿。张孝样自称“法颜书”, 学习颜书是张氏家族的传统。詹景凤说, 张即之书法 “其结造盖以鲁公法, 中函分书方劲古拙、斩钉截铁之意, 以成一家。”白玉蟾的行楷书, 其转折带竖钩的圆曲亦明显受到颜真卿的影响。

颜真卿对北宋、南宋书法家及书法风格的影响

尽管南宋书家对北宋书家亦步亦趋, 却始终未能出现像北宋一样能够引领一代的大家。米友仁书法模仿其父, “友仁的兴趣专注绘画, 于米家云山戏墨有所光大而书法不免坠其家声, 这真是辜负了其父执的一片热望”。能尽传米芾风神的则是王升与吴琚, 但也因为承袭米芾而为“大小米”所掩。赵令畤、孙觌是苏轼书法的追随者, 而学黄有成就的南宋书家有王十朋、张九龄、宋胜非等。其书法均充分表现出南宋对北宋书法的学习和向往。虽然南宋理学讲究尊卑, 崇尚秩序, 同样和北宋一样标榜、取法于颜真卿, 但南宋书法却走向了衰退, 其缘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