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题点评 | 第6期:答案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可惜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懂

 木铎新传 2020-12-18

上期的「真题精讲」(真题点评 | 第5期:这道辨析题不好答,一不留心你就会掉坑)中,我们留下了一道作业:

【简答题】 简述UGC对新闻生产的影响15分)

截止8月16日24:00,共收到了31份作业。我们以6为次序,随机挑选了第1、第7、第13、第19、第25篇作业进行点评。

评分规则:

  • 绿色字体代表亮点,红色字体代表欠缺点,括号内为具体点评内容。

  • 错字别字病句每处扣0.5分,但每篇扣分总计不得超过1分。

  • 语言不顺不鲜活,视情况扣1-2分。

  • 考点不足不充分,视情况扣1-4分

  • 其它情况,具体见文中分析。

1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 指用户原创内容,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而兴起的。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从过去的由传统大众传播专业媒体生产内容主导受众,到如今由受众利用新媒体平台自主生成内容主导信息传播,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受到了挑战。

1、UGC发现新闻线索。【注意表述,UGC本意是用户生产内容,加上后面的“发现新闻线索”明显不合适,改为UGC扩大新闻线索范围。】

UGC日益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新闻生产者往往从海量用户生产的内容中发现新闻线索,设置合理关注对象,比如一些关键的意见领袖和相关政府机构等,敏锐捕捉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去掉“生产”】与传播的【去掉“传播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各种重要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后形成新闻产品。

2、推动新闻信息的核实。

通过新闻事件当事人、目击者和其它相关人员的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来核实一些新闻的要素与细节,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同时一些新闻信息,网友自发进行逻辑和技术性分析,辨别真伪。如2007年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 网友通过技术鉴定老虎图片有PS之嫌,后证实为假新闻。【其实讲的就是网络的自净化功能,考试尽量运用到新闻传播的专业术语。】

3、推动新闻生产模式的转变。

Web2.0语境下新闻生产模式发生转变,出现了“众筹新闻”“公民新闻”等概念。前者新闻生产模式依托于新媒体 ,由公众参与线索提供、资料收集、专业剖析、写作编辑、完成一个新闻项目的资金筹集等工作;后者指从新闻的采访,写作,到最后的编辑发布,都不假手于专业记者或编辑,完全由“读者”自己采写的新闻。两种模式都强调网络大众置于新闻生产的主体地位。【所以转变在哪儿?在提到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概括之前的传播模式,和现在的做一对比,体现出差异。】

4、新闻生产理念【根据你下面的内容,这里应该概括为新闻生产主体角色重构;还有这个分标的句式,和上面👆三个分标的句式明显不一致】

新闻产品由大众化逐渐转向细分、个性化 :【新闻制作】以用户为主导,依赖热门话题。追踪公众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用户利用互联网技术给新闻内容生产带来新的机遇,但内容生产者没有经过专业媒介素养培训,带来了一些问题:

1、新闻信息虚假不实。

互联网用户生产内容往往具有碎片化、泛滥化和重复化的特征,价值密度较低,核实起来也比较困难。同时,在人人皆可发声的平台,诉诸感性的内容往往比诉诸理性的内容更容易传播,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如“上海女孩春节逃离江西农村” “城市媳妇回乡过年不能上桌吃饭怒掀桌子”等,这些新闻后来都被证实是虚假新闻。这些虚构的新闻经网络平台传播后通常会形成“新闻谣言”,往往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2、新闻内涵泛化,伪新闻滋生。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来临,新闻生产变得随意化,新闻的外延无限延伸。引发了一种认知错误:新闻的等于信息,传统“新闻”的定义被解构,“新闻”的边界正在消失,使得大量没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被包装成新闻进行传播,如“裙子颜色之争”。【这段非常棒,看来是经常关注木铎考研的公众号,新闻内涵泛化解释清楚了,伪新闻为什么没有解释?其实伪新闻是针对于专业媒体的新闻生产来说的,这里可以不提。】

3、新闻侵权 

在UGC网络新闻信息中,存在着大量侵 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的现象,在网络娱乐新闻报道当中,此类现象尤甚。由于UGC网络新闻信息的侵权成本远远小于被侵权者网络维权所需付出的成本,这类新闻信息又容易带来较大的关注量,所以,成为UGC新闻生产者、传播者“一本万利”的吸睛之道。

4、标题党现象。

UGC网络新闻信息由于缺乏相应的审核、把关机制,其标题的拟定更加随意。许多UGC网络新闻信息的标题严重夸张,故弄玄虚,新闻内容和标题有明显的不符之处。接受这样的网络新闻 信息,通常会让受众产生错误的心理期待,最终产生极大 的心理落差,有被欺骗阅读之感。

总的来看,用户全程参与新闻生产,并影响着新闻生产的方方面面。UGC为信息传播的开端,引发出新型新闻生产模式———专业媒体及用户联合生产内容(PUGC)。通过PUGC,用户与专业媒体共同担任信息生产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利互惠,最终形成新媒体泛而新、传统媒体深而专、二者各有所长又相互借鉴的媒介环境。【总结性语言不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点评:

1、注意语法,很多句子读起来很不通顺,而且跟小标题的衔接不是很紧凑。老师再阅卷时最先注意的是小标题,如果拟定不是特别新颖和专业,就很难得到高分;

2、答案太长了,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简答题字数建议控制在600-800;

3、总体没有太大问题,如果能提到“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等专业术语就更棒了。

综合打分:11分

2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即用户将自己生产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如YouTube、MySpace等网站都可以看做是UGC的成功案例。在UGC模式下,网友不再只是观众,而是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体验式互联网服务得以更深入的进行。

UGC作为一种的内容生产方式,对新闻生产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首先,UGC模式改变了新闻生产的传受关系。新闻生产的主体由记者编辑向用户转变,用户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接受者,传受界限消弭。人人都可以借助电子媒介传递信息,使得用户的话语权进一步解放,有利于用户自我情感和需求的表达,推动受众角色转型。但传播主体由专业人士扩散到一般用户,新闻生产的门槛降低,意味着专业媒介权利的分化,新闻专业主义受到冲击,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如虚假新闻泛滥。【不利影响同样也需要详细论述,不只是一两句话带过。】

其次,UGC模式使新闻生产的内容个性化表达。传统媒体向社会提供内容,吸引受众,从而吸引广告商来投放广告,为了满足一般受众需求,传播的内容往往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同时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内容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如政府、社会、把关人等。而UGC是用户自创内容,是用户无偿、自愿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情感和需要的一种方式,这有利于用户的内容生产的自由和个性化。但是分散、异质的用户生产内容,由于缺乏有效的把关机制,容易导致信息泛滥,真伪难辨,以及各种侵权行为等。【这里的不足也应该是内容个性化表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不然这几句不利影响同样适用于放在上一条结尾。】 

最后,UGC模式拓宽了新闻生产的传播渠道。UGC的主体是用户,用户范围广,信息资源丰富,传播力强,有效地拓展的新闻生产的传播渠道,容易产生病毒式营销,扩大新闻生产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UGC作为一种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型内容生产模式,对新闻生产的主体、内容、渠道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总结性的语言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在前面作答的基础之上,提出建议,比如在新闻生产活动中,专业媒体和用户联合生产才能构建丰富完整的世界图景。】


点评:

1、答题格式没什么问题,总体看来条理很清晰,一目了然;

2、不利影响或者挑战可以单独放在一部分讲;

3、总结的答案有点浅显,可以联系到大数据、新闻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等,此外可简单举例一二,让自己的答案更加丰富和有可读性。

综合打分:10分

3

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也就是用户原创内容的意思。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早期的论坛和优土【优酷土豆,正式场合的表述要严谨】,现在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都是UGC平台。

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影响新闻生产的因素有新闻生产,新闻业内体制,市场等。但随着互联网运用的发展,网络用户的交互作用得以体现,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络内容的创造者。【另起一段,更好】UGC作为一个网络用户使用互联网生产内容的新方式,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对于新闻生产有如下影响:

(1)对新闻生产方式的影响

在web2.0时代,网络上内容的产出主要是由用户,每一个用户都可以生成自己的内容,用户成为重要主力军,互联网上的所有内容由用户创造,而不只是以前的某一些人。产生的内容会飞速增长,形成一个多、广、专的局面。如当用户发布微博寻找走失儿童等内容时,这时会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其中,发布自己所了解的信息,积少成多,对于相对传统靠警方寻找,信息量和线索会多很多。【所以这一段主要论述的是对新闻生产主体的影响还是发布速度、消息来源的影响?】

(2)对传播形态影响

UGC使新闻传播形态UGC时代下的用户既是新闻的接收者,也是新闻的生产者。但与传统新闻生产者不同的是,网络用户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生产培训,对于生产内容了解不全面,使之发布的信息呈碎片化,无法构建一条完完整内容。我们的传播形态也就呈微内容、碎片化、图像、影像、语言风格、作为单独信息源趋势发展。【论述的篇幅决定了内容的重要性,你的三分之二内容都是在论述新闻生产者,而对于传播形态只是一句话带过。】

(3)对发布机制的影响

用户不经过加工发布自己的原创内容,弱化了审查机制和把关、自我审查和自我组织。

当用户发布原创内容时,不经思考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等原则,没有了“把关人”的监督,发布的内容可能会存在错误、虚假和片面现象。如2017年8月8日晚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微博成为一个信息汇聚地,许多用户将现场情况发布到微博平台上,然而在这些用户中有人夸大事实,甚至造谣产生虚假新闻。这些都使审查机制和把关制度受到了制约。【标题如果改为对新闻生产中“把关人”机制的弱化,就可以符合题目中“新闻生产”的要求。】

  (4)对传播机制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改变了以往单向性传播模式,受众参与到传播中。而UGC时代的用户对于信息传播有扩散、互动传播的特点。众人参与信息传播,在传播中也同时进行着社交关系的联系。【要紧扣题目,题目问的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仅针对新闻生产来说就行,不要扩大题目的外延。】

(5)对传播秩序的影响

网络信息具有海量性,UGC用户参与其中使原本庞大的网络信息数据显得更混杂、无序、多元。每个人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观点都是不同的,而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这一因素造成了网络上信息显得冗杂,出现重复等趋势,同时也就网络新闻事件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碎片化是新闻的呈现形态,而不是传播秩序。】


点评:

新闻生产、新闻发布、新闻消费分属于不同的环节,但题目要求仅是针对于“新闻生产”来说,可以从新闻信息来源、内容制作、媒介框架等对个方面来写。所以除了第一、二个,其他所有的回答都是不合格的。

这就提醒我们在答题之前,一定要先审题,审好题目再动笔,不然很容易辛辛苦苦写了好多,结果和题目要求“南辕北辙”。很遗憾,这次不能给你及格的分数,希望吸取教训哈,以后注意。

综合打分:8分

4

 UGC,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提供给其他用户。是在Web2.0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它对于新闻生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信息生产方式改变,用户成为信息生产的主力军,而不是以传统的专业媒体为主要生产者【标题是信息生产方式,后面的内容讲的却是新闻生产主体,注意逻辑性。】

第二、信息传播的形态发生改变,内容呈现碎片化趋势,图像、影像、语言文字等都可作为单独的信息来源。【出现“改变”,那就得简单描述改变之前的形态;其次题目要求讲的是新闻生产,这里却涉及到新闻传播环节,可以改为新闻内容呈现形态发生改变。】

第三、信息发布机制发生改变,由于是用户生成内容,所以弱化了审核和把关,仅靠用户自我审查和自我组织。虽然各大网络平台有相关的审核机制,但对于海量的用户信息生产,还是不足够的。【你可以这样表述,会更精确:新闻生产审核机制弱化,这里包括从消息源的采用到新闻内容制作都缺乏一套有效的审核机制。】

第四、信息的传播机制发生改变。由于互联网的及时传播性,呈现及时扩散、互动传播与明显的社交关系传播。例如个人微信公众号,个人微博等。

第五、信息接受效果的影响。由于UGC信息内容生产的碎片化与海量化,效果呈现多元化,同时也对用户的信息辨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传播机制和信息接收效果已经超出了新闻生产的范围,没有必要写。】

总之,UGC时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用户对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参与不仅影响着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经营状况,也深刻的影响着社群组织方式、舆论生态、社会管理方式等若干层面。【最后一段对“UGC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做一总结,之后提出建议即可。】


点评:

1、答题之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主要围绕“新闻生产”来作答,进步一细化新闻生产的内容。你的这篇答案,其实和写第3篇作业的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都是审题不严。

2、虽然是简答题,但分析还是较为浅显,表述也不够精确。

综合打分:8分

5

用户生成内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CreatedContent,UCC 或ConsumerGenerated Media,CGM),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 2.0 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7年的报告中描述了UGC的三个特征:①以网络出版为前提;②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③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UGC的特征也给了出来,不错。】

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

新媒体以UGC 的形式颠覆了传统的一点多向的传统大众传播环境。从过去的由传统大众传播专业媒体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主导受众,到如今由受众利用新媒体平台自主生成内容主导信息传播,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一)UGC对新闻生产的有利影响

(1)受众成为新闻内容的重要生产主体,其内容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

 “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不用对去中心化做专门解释,点到为止。】以往新闻生产的主体是媒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但在自媒体的UGC模式中,模糊的、异质的、分散的公众成了新闻生产的重要主体。“公民记者”、“公民新闻”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新闻“把关人”(gatekeeper)——媒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信息传播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受众由被动变主动,把关人的构成与价值标准更加民主、多元。【新闻生产主体讲到了,内容生产力的解放没有进一步论述。】

(2)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的时空限制被打破,采编效率大大提高。

UGC模式下,对于新闻的采编流程而言,制作强调新闻的“事发地”和信息的“始发地”重合,新闻的“发生时间”和信息的“传播时间”重合,新闻的“当事人”和信息的“发出者”重合,新闻的传播手段要尽可能地模拟、再现、力图全盘覆盖当时的情景。这些要求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变革:一批为了适应网络传播要求而培养出来的“全能记者”开始活跃在各大媒体采访的第一线,基本上是在同步传递信息;而当博客、微博风靡互联网之时,这些大大小小的网络“大V”也成了新闻消息源,传统媒体的记者们每天紧张地盯在屏幕前等待下一个新闻。【这一段非常棒,写得很好!】

(3)主流媒体的“新闻产品”变得更加客观理性。

传播是具有双向性的,特别是在UGC基础上的公民新闻促进了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颠覆了“舆论一律”的传播格局,是一种民主化的媒体形式。因为有了大众的参与和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将会变得更加客观,更加理性。新闻将不再是几家媒体的发言,而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声音,公民新闻势必会带来新闻业的一场革命。【没毛病。】

(二)UGC对新闻生产的挑战

(1)传统媒体的版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压力空前巨大。

由于新闻生产涉及版权问题,而互联网时代下的UGC模式,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复制拷贝、上传、转载可能涉及争议的新闻内容,尤其是需要经过作者同意的各种特稿、深度解读、独家报道等等。陷入版权官司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里可以多关注一些新闻版权方面的知识,“单纯的事实消息”是不在版权保护之列的,只有带有主观性和原创性的内容才会受到保护。】

(2)片面、错误、虚假信息更容易传播,专业媒体的新闻真实性把关更加困难。

2015 年3 月18 日晚,网上流传一张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的截图,称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已逝世。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等国内外多家媒体、门户网站为抢新闻,未经核实就发稿悼念李光耀。十分钟内事情就发生反转:新加坡政府辟谣,假消息来自一个假冒网页。【一两句话概括就行。】各大媒体、门户网站又纷纷致歉。在信息传播广泛而高速的今天,竟闹出多家媒体被假网页欺骗误报名人之死的笑话,不得不令媒体从业者检讨其专业性。科技可以实现信息高速传播,却没有对真实性的判别能力。UGC的复杂新闻来源对专业媒体的真实性把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UGC 为信息传播的开端,引发出新型新闻生产模式——专业媒体及用户联合生产内容(PUGC)。通过严格的PUGC,专业媒体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迎接挑战。


点评:

1、整体答案的布局较为严谨,基本上都紧扣了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来展开,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表述,说明思考比较全面,值得表扬。

2、字数太多,1400多答论述题都多,简单题压缩并提炼关键即可。如果在单一题目上耗费太多时间,很有可能导致后面的其他题目没有足够时间去写。

3、从实务上来讲,如果能再加上新闻内容制作和呈现等就会更完美。

综合打分:12分

对于本题而言,可参考以下答案: 

UGC(用户生产内容)概念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自己原创信息内容的过程,UGC时代,内容创作更加注重原创性,形式注重丰富多元化,它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表达,乐于沟通和分享的环境。UGC的崛起对于新闻生产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置新闻媒体于各种挑战之中。

首先UGC模式下,用户生产的内容为新闻生产提供多样化的数据。UGC的用户广泛性决定了新闻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用户生产的内容数据、用户的行为数据都成为专业媒体新闻生产的源泉,新闻制作的大部分内容来自微博、贴吧,如“8·15天津港爆炸”事件,最初的新闻报道都来自一位微博用户的现场拍摄视频,所以新闻生产的边界划分不再明显。

其次,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功能显著增强,满足自身个性化表达需求。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和参与意识的增强使得“个人议程”向“公众议程”的转化能力提升,用户被成为主动、创造性地生成并分享各类信息内容的主体,相较于传统的满足“大众化需求”的新闻生产,UGC模式下的新闻生产更加民主和个性化 

再次UGC延展了新闻的内涵,最大限度接近新闻真相。第一,由于用户的协同把关,网络的自净化功能进一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维护;第二,UGC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亲临现场,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帮助新闻实现真实性;第三,传统媒体在UGC基础之上,深度挖掘内容价值,为受众呈现真实而丰富的新闻图景。 

最后,在受众主导型框架的挑战下,媒介框架不断得到丰富和改善。受众和媒介的相互依赖是在受众和媒介的互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媒介框架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立场与偏向,改变新闻生产的模式化、类型化等缺点,在最大层面上获得受众粘性。 

UGC为新闻生产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极化、垃圾信息、侵权等问题。

首先,网民对于事实的理解总是偏向一种视角,尤其在UGC模式下,内容生产更多的是观点的集聚与传播,加之碎片化信息时代,受众对信息缺乏整体性把握,因此意见表达难免会走向极端,导致网络极化效应;

其次,一大批自媒体的崛起开辟了“去中心化”内容生产环境,每个人都拥有话语表达权,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自然相伴而生; 

最后,不署名转发,变复制为原创等现象随着UGC的出现而出现,用户生产内容讲求原创性,但更多时候是一种变相的“复制+原创”,因此新闻生产的版权保护迫在眉睫。 

UGC模式下,仍然需要借力PGC,两者联合并互利互惠,最终才会形成新媒体泛而新,传统媒体深而专的媒体环境。【用专业术语总结,精炼深刻】

点评:

首先,这篇答案用语都很精炼并且专业,显示出作者扎实的理论素养,同时也能联系实际案例,体现了作者的新闻敏感性。

其次,答案紧扣主题,围绕“UGC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表述,结构严谨、论述全面。

综合打分:13分

 

本期的真题点评」给我们的一个最大提醒就是:作答必须按照答案的分值来规划时间和篇幅,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过短,则会不够全面;过长,容易冗余并且耽误后面题目的作答时间。

给大家提供一个答题的基本原则:一分一行。也就是15分的简答题,控制在15行左右;30分的论述题,控制在30行左右。这样的答案就比较合适,答题时间也会控制的较为实用。

好了,下一期真题点评」的作业是来源于2017年上海交大MJC的一道真题,具体如下:

【简答题】 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5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