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说“四不”,佛陀说“四相”,孔子说“四毋”!道法自然而已

 明新老李 2020-12-19

《老子》书中讲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道理,其实“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骛远。

老子说“四不”,佛陀说“四相”,孔子说“四毋”!道法自然而已

好高骛远‬容易‬看不到‬脚下‬和‬基础‬、根本‬。

如果把最浅近的、基础的都没有做好,偏要向高远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毁。

老子说过‬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要‬认为‬只有‬自己‬的‬见解‬对‬,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奖‬‬,不‬要‬骄傲‬。

在体而言,四‬不‬同于佛说的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在用而言,又同于孔子所说的戒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老子说“四不”,佛陀说“四相”,孔子说“四毋”!道法自然而已

老子的思想与印度的佛学对形而上道的表达有所不同,佛学到最后只以一个“空”字代表,而老子则用“寂”用“寥”。寂是绝对的清虚,清静到极点,毫无一点声色形象。“寥”是形容广大,类同佛学的“无量无边”。表达上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缺点。谈“空”,难免有人会误认为是断灭思想;说“寂”说“寥”,又易使人执著一个现象,落在境界的窠臼中。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的确实含义又是如何呢?答案很简单,“自然”二字,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近代中国翻译西方典籍,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统称为自然科学,这是借用老子的名词,我们不能因此便认为老子说的“自然”,就等同物理范畴的自然。

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老子说“四不”,佛陀说“四相”,孔子说“四毋”!道法自然而已

依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天、地、人”三者并排共列,而人在其中。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最讲究“人道”,人文的精神最为浓厚,人道的价值最被看重。

人道‬有‬方圆‬,据南怀‬瑾‬先生‬的研究‬,他‬说‬‬孔子的弟子曾子,曾讲过地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而且一直在旋转,所谓“天道左转,地道右旋”的‬观念‬由来悠久,可‬后‬世‬的‬儒生‬却‬信服‬天圆‬地‬方‬的‬观念‬较多‬。

由‬方圆‬观念‬牵涉‬到‬我‬国‬传统‬对‬人才‬的‬观念‬,有‬一句话‬叫‬“随方逐圆,面面俱到”,可惜‬,这样‬的‬人才‬毕竟‬少‬。

其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有的人,只可读其文,不必识其人。有的人,大可识其人,不必论其学。人才到底是难两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