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门人在京山——回教研室抓高考(连载之二十三)

 鄂中京山 2020-12-19
京山三角洲

1980年底驻队结束,我回到文教局不久,组织部行文任命我为文教局教研室副主任。我第一次是1961年暑期调教研室工作,1963年初调离教研室,转眼10多年过去了,没想到第二次又调回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是成华国同志,他原是京山二中的老校长,我们是老战友,他非常欢迎我调回教研室。他高兴地说:“这就好了,我们一起并肩战斗。”我上班后,我们一起商量了工作和我俩的分工,他主持室里的全面工作,我坐镇高中组负责抓高考。当时,高中组连我在内只有6个人,语、数、外、物理、地理教研员各一个,九大学科还缺4科教研员,我只好兼任起政治教研员,还有3个学科分到其他同志兼管。
  
除高中组外,还有初中组3个教研员,小学组只有两个教研员,全室一共只有12人。由于教研室是文教局直属二级单位,就附设在文教局,在局办公楼第一楼办公。原来的老教研室的房子卖给了邮电局,文化大革命中,教研室名存实亡,只有几个人暂住在京山一中。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才调配了几个新教研员,才回到文教局办公。
  
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本来应该是搞好教学研究,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服务。但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时候,由于竞争激烈,教研室工作不得不以“应试”研究为主,以高考为中心。
  
为了把高考搞上去,大家不辞劳苦,不畏艰辛,局领导带头蹲在一中,深入课堂,找老师们谈心,常与一中领导研究高考工作。局领导还研究决定设立重奖,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局里拿出了几万元钱,准备奖励有功之臣和先进学校,这样来激发大家抓高考的积极性。局领导对高考工作抓得紧,对教研室的压力更大。
  
教研室的同志们是抓高考的主力军,因此更辛苦。当年,除一中、二中、三中、四中,这四所重点高中外,还有钱场高中、孙桥高中、惠亭高中等几所普通高中,中片还有杨集,南片还有石龙,北片还有三阳、厂河和坪坝都办起了高中。

我到教研室不久,局里的人事变动,龙长镒局长调地区任东方红中学校长去了,提拔文振作同志任局长,局里少了一个副局长,就将成华国同志提拔为副局长。这样教研室的重担就落到我肩上,要我主持全面工作,重点是抓好高考。我带领高中组的同志们深入各高中进行视导,全县十几所高中都跑到,每到一所高中,深入课堂听课,检查老师们的备教批辅改,抽查学生们的作业,找老师和学生们座谈,有时还重点抽考,有的同志还直接上课。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发现什么问题,有的个别找老师交谈,有的找领导指出,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然后,召集学校领导和全体高三代课的老师,由我进行总结,表彰好的,指出问题,提出希望。
  
除视导工作外,还要组织期末考试,3月汇考和5月预考,这三次大考后组织集中阅卷,分析质量,召开质量分析会议。期末考试由我们出试题,到印刷厂印刷好后分到各高中。三月汇考由荆州地区教研室出题,汇考阅卷结束后到地区参加质量分析会。5月预考由省教研室出题,考后集中到各地区阅卷,预考结束后淘汰少数差生,然后进行总复习。这时,我们各教研员认真备好课,分别到各高中去讲课。

我担负的政治课,平时注意搜集高考信息,综合外地试题,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重点备好课,到各高中讲我所认为的重点。每到一所高中,集中高三全体学生,听我讲课两小时,讲完后学生们热烈鼓掌,称赞我讲得好,学生们说很受启发。除讲课外,我还搜集重点时事政治,4月份后我将重点时事政治集中整理好,到印刷厂印成一张小报大的资料,发到每个学生。高考时我所讲的重点内容和编印的时事政治资料,命中的内容较多,学生们高兴极了,师生们对我表示了称赞和敬重。
  
文振作同志任局长后,大多数时间都蹲在一中,他关心着高考,更担心着高考的成败。他对我说:“老胡,我和你的责任重大,高考不能在你和我的手里败下来,一定要争取胜,不然,我和你都不好向县委、向全县人民和师生们交待。”

当高考的成绩从省里拿回县时,招办主任向局领导和我报喜说:“我县的文理科特别文科都考得好。”当分数线下达后,我县居全荆州地区第一,文理科上线的绝对数,仅次于天门县,超出了其他大县。我们京山县是荆州地区最小的县,当年人口只有50余万人,石首县还多我县一万多人,上线人数不及我们县的一半,其他县有的八九十万人,上线人数不及我们。文振作同志高兴地对我说:“老胡啊,我和你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掉下了。”
  
我县高考胜利的喜讯传开了,全县师生欢喜若狂,全县人民高兴,县委们欢喜,调集了许多车辆,请来了全县高三老师,在县委大院的礼堂里召开了盛大的庆功会,奖励了先进学校和立功的老师。暑期和9月份,我们忙坏了,接待了本省本地区和外省兄弟县市前来取经的多批客人。

从此,小小的京山县扬名了。

敬请期待:天门人在京山——办公室工作繁琐(连载之二十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