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电影学心理学系列(一):你孩子为什么会有存在感危机?

 新师道 2020-12-20

01

今天开始学习“看电影学心理学”系列,大家在听这个微课之前,可以先去看一部美剧《爱,死亡和机器人》,每一集非常短,大概十多分钟,但故事非常深刻,涉及到心理学,包括我们对未来的看法,还有孩子未来的人生等等,主题非常的广泛。

推荐这套剧集给大家作为学习心理学的素材,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每一集背后都有一个哲学思想

学心理学,一定要有哲学的背景和基础。事实上所有西方心理咨询流派,每一个背后都有对应的西方哲学流派

西方的哲学流派又是干什么的呢?

02

西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哲学流派?

本质上是因为西方人通过不同流派的哲学,想要解决西方人心理的存在感危机。

西方人为什么会有存在感危机呢?

西方人哲学假设的起点来自于《圣经》传说,人类偷吃了圣果,被上帝赶出伊甸园,人们就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感。

为什么西方哲学始终在说这句话,找人为什么活着的意义,原因就在于此。
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这条狗,但狗不听话,你就惩罚它,把它赶出屋子在外面流浪。

这个狗以前没有学会,不像那些户外的野生动物有那么好的野生存活的技能。从小就在家里被你养大,对人有很强烈的依赖,但现在它被赶到外面独自生活,顿然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它要找到为什么活下去的存在感。

当然,狗不会思考这么复杂的问题,狗的大脑没有人类大脑所产生的额叶皮层的认知中枢,而人的大脑有额叶皮层,所以我们就要思考关于人为什么活着的意义。
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过程中,最核心的话题就是存在感话题,怎样证明自己存在。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人为什么非要证明自己存在着呢?

因为我们是社群动物

什么叫社群动物?

你想象一群蚂蚁,这里面没有一个蚂蚁会被我们看见,为什么?

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一群蚂蚁,每一个蚂蚁都是一样的。

03

但是人类不一样。

人类有70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被别人看见。

在这么大的一个70亿人的社群里面,一个人如果一生都没有被别人看见,没有被别人听到,他就会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话他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觉得索然无味。

关于青少年诸多的问题,家长们经常会问,说孩子这有问题那有问题,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的问题,如果从哲学角度来说,那就是孩子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为什么孩子们找不到呢?

原因很简单,这些孩子目前在上学过程中,他们的存在意义是家长给予的,是学校给予的,是社会给予的。

孩子为什么而活着?他要觉得世界有意思,好玩,有趣,他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孩子怎样才能找到存在感呢?

正常情况下,孩子和各种各样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构成各种各样的小伙伴大伙伴,组成各种各样完善的团体团队,在户外到处自由的玩耍。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是孩子王,有的孩子跟着别人跑,孩子们玩一些真实世界中的游戏。在一些游戏的环节中,孩子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但现在孩子们每天去上学,只有通过学习成为班里前几名的时候,才会有存在感。

否则在学校里老师看不见他们,同学看不见他们,他们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一个人如果没有存在的意义,就会对自己为什么活着而深深怀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之后,干脆放弃不去学校了,退回到家里生活。

可能在家里面,至少父母亲还能看见他,他还能找到一定的存在感,这就是很多孩子不愿进入社会、社会退缩和社会逃避的重要原因。

所以,解决孩子们问题的关键,在于给他们一个存在感

04

怎样才能给孩子们存在感呢?

我们又不可能改变现在孩子们每天上学的现实,所以作为心理工作者,也包括父母们,得从哲学领域去重新思考下,人类到底是如何失去存在感的?

人类通过哪些方式可以给自己重新找到存在感,这些知识其实就是哲学最重要的核心环节

过去很多人只要听到哲学就说很难理解,人类为什么会创造出哲学?人们觉得没啥用,我估计很少有家长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考哲学专业,原因就是觉得不知道学出来干啥?哲学就是来思考人为什么活着的一个学科。
资本主义把人异化成了商品,商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有价值。通过出售自己,出卖自己,才能够获得价值
——马克思

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一个人要获得存在感,就必须把自己卖出去交换,交换的钱越多,就越有存在感。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人获得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或者人们通过购买商品,购买的商品越多,占有的商品越多,人就越有存在感
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把人变成了商品,导致人们的存在感发生了危机。
——马克思

我们现在的这些青少年,成长中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只有一种可以获得存在感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就像独木桥

在每个班里面也只允许前几名的孩子,才能够由此获得存在感。其他的孩子怎么能够获得自己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据和证明呢?
这个系列的短剧,告诉我们西方人如何思考存在感的问题,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对我们中国有借鉴,但不是完全的替代

原因在于中国哲学在传统上,我们有自己解决存在感危机的方式。

05

只不过现在工业革命下、互联网革命下,中国人传统的解决存在感危机的方式消失了很多,导致很多孩子也出现了存在感危机。
这就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原因,通过看电影来学习心理学。
通过看剧集来了解——

什么叫做哲学?
哲学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
我们到底如何证明自己存在?

剧集的第一季有18集,我们就先从这18个小故事,看西方人是如何思考他们的存在感危机的。

在后面的学习中给大家对照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下又是如何解决存在感危机的?
当下世界中,一个中国的孩子或者成年人,该如何解决自己的存在感危机。

大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去看一下这个系列剧集,然后我们就一讲一讲的来和大家进行探讨,这讲到这里,下讲继续。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个人简历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原创作者:赵小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