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为大秦帝国称霸,铺平了道路,为何下场惨烈?只因物极必反

 扫地僧一一 2020-12-21
图片
图片
有书君说
自秦穆公之后,秦国经历了十五代国君,近260年的时间里,这15位君主一直碌碌无为。
中间秦国还经常发生内斗、残杀手足的现象,把本就不强大的秦国搞的民不聊生支离破碎。
秦孝公嬴渠梁继位时,中国已进入到战国时期,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
当时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虽占一席之地,但实力并不强,随时都可能被其他国家吞并。
就在这天下卑秦、蔑视秦国的背景下,秦孝公励志要变法图强。
也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迎来了一位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著名改革家,他就是商鞅。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建立丰功伟业之人,最后却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商鞅变法图强的故事。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有一位男子从秦国的商地匆忙逃出,他想逃到魏国。
傍晚时候,路过一个旅店,男子想停下来在店里歇息一晚。
但没想到的是,旅店的老板要他出示照身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身份证。
男子说自己没有。
老板说道:
“商君变法,住店得要有证件,没有证件我不能收留,如果我收留了你我就会被问斩,我不能留你。”
男子不由得感叹道:“商君变法居然变到这种程度。”
没有办法,男子只能继续赶路。
这名男子就是商鞅。
商鞅因变法成功,被秦孝公封于商地,成为商君。
那么他为什么要逃离商地,逃往魏国呢?
图片
商鞅,姬姓,名鞅,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早年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任职。
公叔痤也是当时著名人物,他很欣赏商鞅的才华,想向魏惠王举荐。
没想到公叔痤还没推荐就病危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将不久于人世。
魏惠王听说公叔痤病了,立马来探望,并询问他:
“如果先生有何不测,谁可以接替你?”
公叔痤推荐了商鞅,当时还说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话:“王举国而听之。”
意思是:整个国家都要听他的。
公叔痤说完后,魏惠王没做出任何回应,公叔痤猜魏惠王并不会听他的,于是在魏惠王离去前又说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不用商鞅,大王一定要杀掉他,不能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依旧没有任何回复。
待魏王离去后,公叔痤对商鞅说:
“我向大王举荐你接替我的位置,但我感觉他不会重用你,于是我让他杀了你。”
商鞅笑了笑,平静地说道:
“魏王不会听您的话用我,自然也不会听您的话杀我。”
而魏惠王确实如商鞅所言,他甚至认为公叔痤因病入膏肓才语无伦次,所以那些话根本没当回事。
公叔痤死后,商鞅继续待在魏国,当然也没有受到魏王重用。
那么,商鞅后来又怎么会跑到秦国去了?
图片
(商鞅)
图片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秦孝公。
当年秦孝公看到了亡国之危,继位后便与魏国签订休战盟约,将大片的土地割让给了魏国,不止肥美的河西失地,还有秦国的千年屏障函谷关。
秦孝公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君王,他“忍辱偷生”以此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所以秦孝公下定决心一定要变法图强,拯救秦国。
而要想变强,首先得有人才,于是当时秦孝公颁布了一则千古罕见的“求贤令”。
为吸引人才前来秦国,他在求贤令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与之分土”。
意思就是,无论什么人,只要能使秦国发展强大,甚至可与其共享江山。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为君王的人提出愿意给帮助自己筹谋的人分土地。
求贤令的颁布果然吸引了大批六国人才,其中就包括商鞅。
来到秦国的商鞅举目无亲,要想见到秦王,可以说是难于登天。
最后好不容易托关系,找到了秦王很宠信的一名宦官,名叫景监,在他的帮助下,商鞅终于见到了秦王。
按理说,“费尽心机”见到秦孝公,商鞅应倾其才,让孝公赏识自己,但商鞅没有。
商鞅一共面见秦王四次,前三次两人谈得很不愉快。
第一次见面,商鞅对秦王大谈帝道,这个帝指中国历史上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而所谓的“帝道”则是指仿尧舜等三皇五帝圣人治国,以无为治天下。
秦孝公听了之后,昏昏欲睡。
商鞅一走,秦孝公就把景监大骂一顿,问他举荐的都是啥人,他当时是这样评论商鞅的:“他就是一个妄人!”
妄人,就是指一个妄自尊大、只会说大话的人。
隔了几天,商鞅又来求见,秦孝公以为这次他会带来新的东西,便接见了。
结果这次见面,商鞅对秦孝公大谈王道。
所谓王道指的是商汤、周武王等人治国之道,以礼乐治天下。
秦孝公依旧是听得昏昏欲睡。
第三次商鞅见秦孝公,给他讲了霸道。
所谓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
这一次秦孝公听得有点感觉了,比较兴奋,但也未全部听进去。
其实前三次面谈,不仅是秦孝公在考察商鞅,也是商鞅在打量秦孝公,在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自己辅佐。
直到第四次面谈,两人终于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第四次见秦孝公,商鞅给孝公讲了“强国之道”。
这一次,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两眼放光,两人居然一连交谈数天,最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通过这一次畅谈,秦孝公确定,商鞅就是他要找的人才,于是任命他为左庶长,全面负责秦国的变法。
事后,景监非常疑惑,问商鞅:
“为什么前三次秦王没有采纳你的建议,这一次却听从你的主张?”
商鞅解释道:
“是因为通过王道、帝道、霸道治理秦国,秦国发展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速度太慢。”
而事实也正如商鞅所言,二十多年后,秦国已成为七国中的强国。
在毫无根基的秦国,商鞅是如何让秦国上下信服的?他又如何进行变法的?
图片
(豆瓣《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秦孝公)
图片
商鞅在与秦孝公第四次畅谈时,展示出了自己改革的宏伟蓝图。
他的变法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政治制度,二是经济制度。
政治上,商鞅先是提出把秦国的乡和邑合并成县,每一个县设有县令和县丞,且都由秦王直接任命。
这项举措,就是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的雏形,也是中国中央集权制的雏形。
其次,官僚制度上改革,他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
什么是世卿世禄制?
就是说当时的诸侯、卿大夫,他们的爵位、领土等都是可以世袭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卿世禄制暴露了它的弊端。
做官的人,世世代代做官,普通百姓永远只能是百姓,这让许多优秀的人才失去做官报效国家的机会,使得政权缺少新鲜的血液。
最大的一个危害则是,它容易威胁王权。
随着一封领土政权的发展壮大,未来某天发展到实力可以左右整个国家政权时,那么这个国家的君主也就名存实亡了。
周朝的灭亡,就是最好的说明。
废除世卿世禄制,商鞅提出了一个新的措施,实行军功爵制。
所谓军功爵制,就是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道:“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这句话意思是:你去战场打仗,只要杀一个敌军,带一个人头回来,就可以升一级爵位。
这条法令的颁布,一下子激活了整个秦国,激励了无数下层百姓,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经济上的改革。
废井田,奖励耕织。
什么是井田,就是一方土地,按井字分成九份,每一小块是100亩,由一户农民来耕种。
而正中间的一块则是公田,由其他八户共同来种,公田产的粮食全部上交国家。
图片
商周时期实行井田,是因为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工具不行,到了战国,铁农具的诞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再让百姓耕种那100亩地可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商鞅决定废井田,扩大百姓的耕地面积。
同时奖励耕织,产的粮食越多,织的布越多,同样也可以授予爵位,这一举措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接下来商鞅还规定到,每户有两名成年男子的,必须强制分家。
这一做法,增加户数的同时也意味着赋税在增多,短短几年时间,秦国就变得富裕起来。
正所谓富国强兵,国家富起来了,又该如何强兵呢?
商鞅颁布了这样的法令:主民客民分业,重奖杀敌强兵。
所谓的主民就是秦国本地人,客民是其他国家百姓,让秦国本地百姓去打仗,客民来耕地。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主要是因为秦国本地百姓,打仗不会有异心,更卖力,而且当时打仗是最容易封爵当官的。
上文我们提到,秦国当时规定只要你斩杀一个敌军头颅就可以封一爵,所以这样的好处自然得先照顾本国百姓。
通过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
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
(豆瓣《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商鞅)
图片
商鞅变法的法令虽早已准备就绪,但他当时在秦国没有任何根基,那他是如何做到让秦国上下信服的?
商鞅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树威信。
他担心秦国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做了这么一件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立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让人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随即便出示布告:
“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赏十两黄金。”
如此轻轻松松就能得十两黄金,秦国百姓皆不信,觉得有古怪,没人敢来搬动。
商鞅再加筹码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一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即兑现给他五十两金。
这件事立马在秦国上下传开了,从此秦人皆知,商鞅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因此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是最容易遵守法律的,因为他们都没有靠山和权力,而阻力最大的则是来自于权臣和贵戚。
变法第二年,太子杀了人,引起民愤。
此时如果商鞅不惩罚太子,那么新法将很难继续推进,令政不能行。
若处罚太子,必然导致君臣嫌隙,遭太子记恨,将来新君继位,很可能因为私仇杀了自己。
这样一来,新法也不能继续推行。
为了新法推行,实现自己的抱负,商鞅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处罚太子的两位老师,这次事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四年后,其中一位老师又犯了罪,商鞅直接下令,处劓刑,就是把鼻子割掉。
而这件事,也为商鞅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也就是秦惠文王,这位被割了鼻子的老师立即诬告说商鞅谋反。
由于商鞅之前和秦惠文王也有过过节,于是秦惠文王立马下令抓捕商鞅。
商鞅得到消息后,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段逃亡的故事......
由于商鞅和魏国之前有“渊源”,魏国禁止他入境,最后还将其捆绑送给秦国,最后落得个被车裂五马分尸的下场。
纵观商鞅一生,成也新法,败也新法......
图片
(豆瓣《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秦惠文王)
我们不得不承认,商鞅是一位非常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
他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进行改革,使得秦国迅速地从原本一个三四流弱国,一跃成为7国中数一数二的强国。
秦国的崛起,乃至中国历史发展,商鞅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但也因为秦国发展之迅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关注与恐慌。
六国为了生存,必然要寻找新的生存策略,而秦国也自然要采取新的应对措施,才能继续走完秦国的崛起之路。
新的国际形势下,各国的地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秦国又是如何去面对那些挑战的,请听明天的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