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变法强秦——商 鞅

 马刚fy5os6oxj3 2020-09-03

4、变法强秦——商  鞅

商鞅(前395——前338),战国时期卫国人,卫国国君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在魏相公叔痤家中做中庶子(即家臣)时,勤奋好学,深得器重。魏相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举荐了商鞅,说:“我的家臣公孙鞅年轻有才,大王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他,大王如果不愿任用他,请您一定要把他杀掉,千万不能让他投奔到别的国家去,否则后患无穷啊!”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了,对其言未予理睬。之后,公叔痤让公孙鞅马上离开魏国,以免遭杀身之祸。商鞅却认为,魏惠王既然不采纳公叔痤之言而任用我,又怎会听他人之言杀我呢?所以就没有离开魏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下令求贤。商鞅闻讯后便从魏国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的近臣景监而得以见到秦孝公。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力主变法,得到秦孝公的赏识。于是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

为了顺利推进变法,解除老百姓的疑虑,商鞅让属下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竖在都城南门,旁边贴一告示:“谁能将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赏十金。”百姓疑惑不信,后增加到五十金。这时,有一壮汉在百姓的助威声中,一口气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坐在北门的商鞅真的就把五十金奖给了壮汉。商鞅诚信,得到了百姓认可和称赞,从而使他的变法方案得以顺利实施,这就是“徙木立信”成语的由来。

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商鞅先后两次实行以“结什伍、行连坐、废世禄、励军功,废世卿、行郡县,惩私斗、奖公战、抑儒商、奖农耕、废井田、开阡陌”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这些变法措施,秦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国力和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商鞅在秦国做了10年宰相,因推行变法,特别是推行“废世禄、废世卿”,得罪了皇室贵族,这些人对他多有怨恨。据《战国策》记载:商鞅变法初期,太子触犯了律法,按律不能对他施加刑罚,就对太子的师傅施加了严厉的惩罚。这件事也为他日后被太子车裂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薨,其子嬴驷继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下令捉拿商鞅,商鞅被迫潜回封邑商城。秦惠文王派兵攻打,商鞅战败身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秦昭王时期的丞相蔡泽评价商鞅说:“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

有诗赞曰:

变法强国百事兴,

徙木立信留美名。

    壮士断腕革流弊,

华夏一统奠奇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