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阅读一本书----待整理自己的疑惑和寻求解答

 小白个人藏书 2020-12-21

读书笔记

书名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Mortimer J.Alder&Charles van Doran

出版社

阅读日期

2020/09/30

书籍背景

该书为英文版本的中文译文,最早版本是1940年,译者在1999年接触

书摘/ 笔记

批注

随想

读完每一本书,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才是最扎实的收获…

相关资料

摘录相关精彩书评或其他信息…

书籍的复盘

目录

共四篇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五个章节

一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二 阅读的层次

三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四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五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七个章节

一 一本书的分类

二 透视一本书

三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四 判断作者的主旨

五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六 赞同或反对作者

七 辅助阅读

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此篇七个章节

一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二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三 阅读故事、戏剧和诗的一些建议

四 如何阅读历史书

五 如何阅读科学和数学

六 如何阅读哲学书

七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第四篇 阅读的最终目标

2个章节

一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二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两个附录

建议阅读书目

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和测验

译序

源于译者之间关于电影《益智游戏》的聊天,后面讲述该电影主要讲述 查尔斯 范多伦从出生到被学校解聘这段时间的故事。此次聊天,作者得知该书的两个作家在这里有了交集----艾德勒收留了他。然后开始介绍起艾德勒,早年辍学去报社打工想当个记者,后面为了改善写作,上夜校,接触到改变他一生的书----思想家密尔的自传。艾德勒的工作以及杰作,教书和写书甚至因担任过15版本的《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再讲译者从知道这本书到阅读这本书后的感受及认识。两个感觉:羞耻和幸运,所以做了两个决定,出版这本书和自己动手翻译这本书。但实际上现实由于工作异动,最终是找了合作译者,但基本上朱衣先译成初稿,然后作者再仔细校阅,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才完成全部的工作。

该书在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排名第569名,历久弥新,由此可见。

作者序言

过去三十年来,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其中一项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

文章的描述

第一篇介绍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是本书在编排与内容上最基本也最决定性的改变。

第三篇是全书增加最多的部分,详加说明了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之道----如何阅读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想象的文学(抒情诗、史诗、小说戏剧)、历史、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与哲学,以及参考书,报章杂志,甚至广告。

最后,第四篇,主题阅读的讨论,则是全新的章节

第一篇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艺术?

阅读的目标是什么?

阅读有什么?怎么分类分层?如何去阅读?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就跟写作一样,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活动。

只有一种方式是在真正地在阅读。

阅读艺术: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凭着你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体会,就像是自我的破茧而出。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咨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任何一种阅读都是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

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分,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为获得咨询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能以道里计。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两种阅读的目的。因为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另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两者之间的界限通常是很模糊的。

第一种意义是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知乎公众号之类的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融会贯通。这样的读物增加我们咨询,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

第二种意义就是一个人试着去读一样他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比阅读者高出一截。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这种双方水准不齐之下的沟通,肯定是会发生的,否则,无论是透过演讲火树本,谁都永远不可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东西了。

学习:理解更多的事情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有两种状况:

第一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在对一本书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读者来得“高杆”,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所无的洞见。

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

再次强调,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

任何人只要能阅读,想阅读, 就能找一份读物来消遣。

如果增进理解力是你的目标,本书的主题就是阅读好书的艺术。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所谓吸收咨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如果用你记住了什么事情,和你解释得了什么事情之间的差异来说明,就比较容易理解。

有两种无知,一种是不认识字母,连字母都没学过的人,不能阅读;另一种就是读错了很多书,不会阅读。

社会上出现两种学习,就是指导型学习和自我发现型学。前者有老师的教导,后者是没有老师辅导,自己摸索。

无论是哪种学习,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想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

指导型学习与自我发现型学习之间的差异

辅助型学习和非辅助型学习之间的差异

:一个最基本的不同点就在于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上。

辅助型学习的方式是阅读或倾听----被教导的艺术。

非辅助型学习立足于自然或世界,而不是教导来行动。

严格来说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就像指导型的学习(被教导,或辅助型的学习)是阅读一本书,包括倾听,从讲解中学习的一种艺术。

思考是运用我们的头脑去增加知识或理解力,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一样需要思考。当然区别是思考的方式都不相同。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其他还需要读者的想象力。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再强调,这是在非辅助型的学习中经常想要强调的任务。

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第一层,基础阅读

是什么?出现在什么阶段?怎么去阅读?

其他别称:    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个层次的熟练练习可以放在初学一个陌生语言)
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就拜托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开始认字了。
小学生阶段: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一个问题: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这说的是最简单的那一面。
举个例子:我们打开一本书想读时,里面的字都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外国文字,这样的问题就产生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什么。

第二层,检视阅读

是什么?典型问题有哪些?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去阅读?

特点是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的功课。
或者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出一本书的重点。
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基础阅读是问: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那么检视阅读则是在问: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是表象问题
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什么?
用检视阅读完一本书,起码都该回答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目标就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交给你的一切。

后面的第四章详细讨论这个阅读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本书的位置?

全盘阅读,完整阅读,优质阅读,可以说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
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
一个分析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

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书。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

本书的第二篇就是告诉你这些规则的,弗拉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的,只有少部分书是要咀嚼和消化的”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也可以称作为比较阅读。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

不单单只是阅读一本书,而是要阅读很多本书,把这些书的共同点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书都谈到的主题-相同主题找出来,单单只是这样还不行,还需要把这些书的架构找出来,并进行分析。还需要借助这些书的阅读,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本书都没提到过的主题分析。所以说,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主题阅读却有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那么现在是你现在需要学习的书籍当中,匹配什么样的阅读活动?怎么去阅读?有什么阅读技巧?如何去执行?有什么步骤?每个步骤达到什么目的?

在书中找答案:


附录:建议阅读书目

只要你肯花时间努力,你就能得到回馈。

因为这些书都超越了大多数的水平,会强迫大部分读者作心智上的成长,以了解并欣赏这样的书。

这些书可一读再读,永远不会厌倦。

要记得的重点:这个书单就像一个时代的严禁表,当然你用不着依时间先后的顺序来阅读,你甚至可以从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来读,再回溯到荷马及《旧约》。

聪明的做法是从你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主要的目的就是读得好,而不是读得广。

这是一个你可以从容接受的邀请,只要你觉得很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

通常我们都挑选比较重要的作品,以论说性作品而言,我们挑选的根据是尽可能表现一位作者在不同学习领域里作了哪些贡献。

最后通过这份清单,你还是要自己拟出一份书单,然后全力以赴。无论如何,在你列出自己的书单之前,先看一份被一致公认为好书的书单,是很聪明的做法。从这份书单开始,找出你一生的书单。

可以说有点感慨,这份书单只列出了西方的作品,主要以抒情诗诗为人熟知的作者却没几位。

必须要明白所有的东方文化传统之后,才能讲这分书单拟好。还有就是在了解其他世界的文化,首先应该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要先利用自己文化中比较容易理解的书----他们比较容易接近的书----把阅读技巧练习好。

《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一个星号

《名著入门》两个星号

137本书,以后想看的时候,就再翻翻这个书单。

附录二 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与测验

基础阅读----两位作者的传记,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及牛顿

检视阅读----两本书的目录,但丁的《神曲》,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分析阅读----出自本书的内容

主题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主题阅读:计算机技术知识

相关书籍:

相关技术:

阅读方法:

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浏览和粗浅地阅读

浏览:确定自己在读什么主题?能说明这是什么样的书,并拟出大纲架构。

能够与作者达成共识,说明他的主旨,跟随他的论述,才能够诠释整本书的内容。

收集好书目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再检视阅读之前,绝不要用分析阅读来阅读。检视阅读不会让你明白有关主题的所有错从复杂的内容,或是作者所有的洞察力,但却具有两种基本的功能。第一,它会让你对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有个清晰的概念,这样接下来你针对某基本书做分析阅读时,会有助益。第二,它会简化你的书目。

至少他们知道要如何掌握一本书的重点,能明确地说出书中的要点,并把这些观点纳入他们研究主题的一部分。

能够熟练检视阅读的读者,不但能在心中将书籍分类,而且对内容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这本书的内容对他研究的主题到底重不重要,哪些资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可能要等到读下本书的时候才能发现。两件事至少已经知道其一:他不是发现这本书必须回头再读一次,以获得启发,便是知道无论这本书多有趣有多丰富,却毫无启发性,因此不值得重新再读。

一旦你检视过,确定某些书跟你研究的主题相关后,你就可以开始做主题阅读了。当你需要研读每一本书,再组合起跟你主题相关的资料,你在做分析阅读时就已经学会了这些技巧。分析阅读的技巧只适用于单一的作品,主要的目标是要了解这本书。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主题阅读的目的:写一份读者报告

保持中立,必须抗拒一些诱惑,厘清自己的思绪。尽量多加利用,那就是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再阅读相关的章节。必须能不偏不倚地再各种相对立的问题中保持平衡,放下一切偏见,反省是否有过与不及的倾向。

如何应用主题工具书?

需要一本工具书,能告诉你在广泛的资料当中,到哪里去找与你感兴趣的主题相关的章节。

主题工具书可以帮读者就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启动他对一些经典著作的阅读----在这些主题上,先阅读来自大量不同作者的一些比较短的章节。

第一,读者阅读的章节所涉及的主题,能够给他一个诠释这些章节的方向。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章节和主题真正相关的地方在哪里。要学习这点,需要拥有很重要的阅读技巧。

第二,针对同一个主题,从许多不同的作者与书籍中收集出来的章节,能帮助读者强化对各个章节的诠释能力。

第三,如果主题阅读运用在许多不同的主题上,当你发现同一个章节被主题工具书引述在许多不同主题下

的时候,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指导阅读的效果。

再次详细叙说主题阅读中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数目索引。

2.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和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一、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在运用以下这些规则时,你一定要有弹性,并能随时调整。幸运的是,当你开始运用这些规则时,你会慢慢感觉到这些规则是如何在不同的读物上发挥作用。

论说性作品

论说词语解析
议论(多指书面语);按照情理说。
1.议论评说。
2.论说文。
3.按理说。
论说性作品分为实用性与理论性两种。

实用性是有关行动的问题,后者只和要传递的知识有关。
我们也说过,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历史、科学(与数学)、哲学。
实用性作品则没有任何界限,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这类书的特质,并提供一些阅读时的建议指南与方法。

两种实用性的书
牢记: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当你的实际问题是如何赚钱谋生时,一本教你如何交朋友或影响别人的书,虽然可能建议你很多事,但却不能替你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你自己去赚钱谋生才能解决。
以本书为例。这是一本实用的书,如果你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当然也可能知识理论性)感兴趣,那你就是想要解决学习阅读的问题。但除非你真的学到了,你不可能认为那些问题都解决,消失不见了。本书没法为你解决问题,只能帮助你而已。你必须自己进行有活力的阅读过程,不只是阅读这本书,还要读很多其他的书。----所以老话说,只有行动才能解决问题。
行动只能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本书为实用型书籍。

每个行动发生时都有特殊情况,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与特殊环境中。你没法照一般的反应来行动。要立即采取行动的特殊判断里,更是极为特别。这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却几乎没见过。你很难在书中找到这样的说明,因为实用书的作者不能亲身体验读者在面临的特殊状况时,必须采取的行动。他可能试着想要帮忙,但他不能提供现场的实际建议。只有另一个置身一模一样情况的人,才能帮得上忙。

---->>>>实用性的书多少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

任何人想要实用这样的书,一定要把这些规则运用在特殊的状况下,因此一定要练习特殊的判断里才行。换句话说,读者一定要能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在实际的状况中。他要能更了解实际状况,更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将规则应用在这样的状况中。

任何书里包含了规则----原理、准则或任何一种一般的指导----你都要认定是一本实用性的书。但是一本实用性的书,所包含的不只是规则而已。它可能会说明规则底下的原理,使之浅显易懂。譬如在这本与阅读有关的特殊主题的书中,我们不断地简要阐释文法、修辞与逻辑原理,来解说阅读规则。规则底下的原理通常都很科学,换言之,属于理论性的知识。规则与原理的结合,就是事物的理论。因此我们谈造桥的理论,也谈打桥牌的理论。我们的意思是,理论性的原则会归纳出出色的行事规则。

实用性的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就像本书一样,或是烹饪书、驾驶指南,基本上都是在说明规则的。无论其中谈论到什么问题,都是为了说明规则而来的。这类书很少有伟大的作品。

另一类实用性的书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巨著就属于这一类。

在一本书中,同时可以找到原理与规则。重点在特别强调其中哪一项。要将这两种类型区分出来并不困难。

在阅读一本以规则为主的书时,要找寻的主旨当然是那些规则。阐述这些规则通常是用命令句,而不是叙述句。那是一种命令。譬如说:“及时一针,胜过事后九针。”这样的规则也可以改为叙述式的说法:”如果你及时补上一针,就省下后来要补的九针。“两个句子都是在提示争取时间的价值。命令式语句比较强烈,但却不见得就比较容易记住。叙述句或命令据,总是能认出一个规则来,因为它在建议你某件事是值得做的,而且一定会有收获。

----2020/10/01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这就是在所有阅读中,主题阅读能让你做到的事)。然而,通常大学生要在毕业以后,再读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并且还不见得一定达到。

一个人不应该花四年的时间留在研究所中只是为了学习如何阅读。四年研究所时间,再加上十二年的中、校学教育,四年的大学教育,总共加起来是整整二十年的学校教育。其实不该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学习如何阅读。如果真是如此,这中间必然出了大问题。

我们应该警觉,当务之急是必须从最低层次的、最小公约数的阅读教起。

我们的国人应该编程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小结:明白字词句的含义,即知道说的是什么;学会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分类阅读方法;拥有提炼观点、转化观点、比较观点的能力。

不同的阅读阶段:阅读前准备(幼儿教育,学前班);识字(一年级);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功能性读写能力(四年级);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高中)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

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类即的。

基础阅读包含在检视阅读中,而事实上,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分析阅读则包含在主题阅读中,这里阐述了四种阅读层次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除非你能精通基础阅读,否则你没法进入检视阅读的层次。

那么精通基础阅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在阅读一位作者的作品时要相当顺手,用不着停下来检查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虽然不见得要每句每字都读得透彻,但你已经能掌握主要句子与章节的意义了。

那么,检视阅读中究竟包含了些什么?你要怎样才能培养检视阅读的能力呢?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怎么去读?

可以把自己想成一个侦探,在找寻一本术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留意我们所提出的建议,会帮助你保持这样的态度。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自己节省了更多时间,高兴自己掌握了更多重点,然后轻松地发现原来阅读是比想象中还更要简单的一件事。

现状:

一、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二、一本书想不想读,值得做分析阅读否?你都不知道,但你觉得,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

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这本书仅对你目前有用而已。但至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张是什么了,或是他到底写的是怎样的一本书。因此你花在略读这本书上的时间绝没浪费。

下面是如何去略读的一些建议:

①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了概念。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②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像是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目录纲要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你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你应该先仔细阅读目录才对。检视一下这个目录页,你就会明白我们想要做的是什么了。

③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你所阅读的段落很可能就是个要点----这本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就跟目录页一样,现在你可能要检查一下本书的索引。你会辨认出一些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重要词目。那你能不能再找其他一些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重要词目。那你能不能再找出其他一些也很重要的词目呢?--------譬如说,参考一下词目底下所列被引用页数的多寡?

④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

完成上述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阅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

不管是哪种情况,现在你都可能会先将这本书放在一边一阵子。

⑤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⑥最后一步,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

至此,你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以恶不能输了,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形态的检视阅读。

你应该了解:

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投下时间与注意?你也应该比以前更清楚,再脑海中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一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作参考。

附带一提,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如果一个人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

2.粗浅的阅读

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

对的方向:--->>>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经常被忽略。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掠过那些不懂得部分,很快你就会督导你看得懂得地方。集中精神再这个部分。继续这样读下去。将全书读完,不要被一个看不懂得章节、注解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如果你让自己被困住了,如果你容许自己被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你就是被打败了。再大多数情况下,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困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是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掠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如果你让自己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做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仔细 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本。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点新的东西了。

这样的规则也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例如,经济学基础《国富论》,这本书不光是一本教科书、为经济学家写的书,也是一本为一般读者写的书。

阅读的速度

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都想要读一本书时,不论碰到多难读或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地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速度又算什么呢?现在不论是商业界或学术界都有速读的课程,那么在阅读的层次与众多速读课程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一个很好的速读课程应该是要教你不同的阅读速度,而不是一味求快,而忽略了你目前能掌握的程度。应该是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而让你用不同速度来阅读。

作者是怎么描述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了解一本难读的书,其间的障碍,非一般所谓生理或心理障碍所能比拟甚或涵盖。会有这些障碍,主要是由于阅读者在面对一本困难--值得读--的书时,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不知道阅读的规则,也不懂得运用心智的力量来做这件事。不论他读得多快,也不会获得更多,因为事实上,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就算找到了,也不清楚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谓的阅读速度不只是要读得快,还要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但这不只是因为你读的速度快--虽然你真的读得很快----而是因为在检视阅读时,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不一样的目标来读。分析阅读通常比检视阅读来得慢一些,但就算你拿到一本书要做饭呢西阅读,也不该用同样的速度读完全书。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都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逗留与倒退

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够提供足够的资讯。因此,主要的课题--所有的速读课程都需要认知这一点--就是要矫正许多人在阅读时会“逗留”会“倒退”,因而使他们的速度慢下来的习惯。幸运的使,要矫正这样的习惯还蛮容易的。一旦矫正过了,学生就能跟着脑部运作的快速度来阅读,而不是跟着眼部的慢动作来阅读。

要矫正眼睛逗留于一点的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复杂又很昂贵。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你可以自己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的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的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定。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理解的问题

明显地增进了阅读的速度之后,到底获得了什么呢?省下了一些时间,但是理解力呢?同样地增进了,还是在这样的进展中一无所获?

专心阅读也是主动阅读的另一种称呼。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就是读得很主动,很专心。理解力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些的东西。

《独立宣言》为例,这篇文章印出来还不到三页的篇幅,你能多块读完全文?速读的问题就出在理解力上。事实上,这里所谓的理解力是超越基础阅读层次以上的理解力,也就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分析阅读,是想要理解(或了解)一本书的基本要件。

检视阅读的摘要

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更好的秘方: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不论怎么说,阅读的速度,不论是快还是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已。

拿到一本书,就是先略读一边,从基本架构上找到想法。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子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就算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上或精神商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的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在进行判断之前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这四个问题是阅读的基本规则,也是第二篇要讨论的主要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样的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还要“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所谓阅读的规则,就是用一种比较正式的说法来说明这件事而已。写出言外之意。

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

第一,会让你保持清醒;

第二,阅读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第三,将你的感想写出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向自己提问题,也要向老师提问题。一旦他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要能够和老师争辩。

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敬意。

做笔记的方法:

①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②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③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④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⑤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

这样做可以让散步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⑥将关键字或句子圈起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⑦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会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三个问题: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尤其如果你知道你终有一天,或许是几天或几个月之后,你会重新拿起这本书做分析阅读时,就更该将问题与答案先写下来。要做这些笔记最好的地方就是目录页,或是书名页,这些是我们面前所提的笔记方式中没有用到的页数。

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

等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与概念相关--概念笔记。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

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这样的笔记为辨证笔记。这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因此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的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或任何领域的工匠与众不同之处。

不断地运作练习,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

我们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并不是再说他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件事,而是他已经养成去做那件事的习惯。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你在做这件事时,每一个分开来的步骤都需要你全神贯注地去做。在你分别练习过这些分开来的步骤后,你不但能放下你的注意力,很有效地将每个步骤做好,还能将所有的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出一个整体的顺畅行动。

要学习做一个很好的阅读者并不容易。而且不单单只是阅读,还是分析式的阅读。那是非常复杂的阅读技巧----比滑雪复杂多了。那更是一种心智的活动。虽然如此,但仍然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一旦学会了,你的阅读技巧就会越来越好。

人家的小结:
先看书名页和序,知道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研究目录页,梳理结构和主题
挑几个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局部了解

从头到尾粗浅通读,先从整体进行认识和了解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的读者:主动阅读,学会提出问题
这本书整体内容到底在说什么?
这本书详细内容是什么,怎么说的?
分析说的有道理吗,有什么意义

做笔记:结构性笔记、诠释性笔记、评论性笔记
培养阅读习惯,在重复训练中融汇贯通各个阅读技巧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一本书的分类

历史、哲学论书或科学理论

虚构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抒情诗还是某种论说性的书籍

--2020/10/05

首先,你要学习去怀疑一切。在书籍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传统分法:历史、科学和哲学

历史就是在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

科学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科学家寻求的是定律或通则。他要知道在所有的情况或大多的情况中,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而不像历史学家要知道为什么某个特定的事件,会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

既然书名或前言之类的东西并不能帮助我们确定一本书是哲学或科学的书,那我们该怎么办?

有一个判断依据我们认为永远有效,不过你可能要把一本书的内容读了相当多之后才能应用。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理性、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只适用于科学或哲学的书)

一个懂得如何利用人类共通经验来思考的人,可以坐在摇椅上就想出解决的方案。

一定要有能力在这些不同种类的论证中,看得出是哪些关键的词目或命题构成了其间的差异。

就像不同的学课有不同的教法一样,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老师的教法,多少要有一些相对的回应。书本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既然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指导,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透视一本书

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