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桑澹台墓

 日月存心 2020-12-21

兴隆庄镇历史悠久,古风蔚然,古韵犹存。在众多的特色村庄中,澹台墓村是以先贤墓地命名。千年的风风雨雨,无数个春夏秋冬,无数个日光流年,这个村巍然屹立着,传承着先贤的侠义道骨,布道着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脉络。

在盛夏的一天,我有幸走进那片神奇的土地,做一次精神的游历和灵魂的洗礼。据村里老人讲,澹台灭明墓是一个高十余米的土堆,墓前有石碑,墓和石碑均毁于“文革”中。“文革”毫无疑问是一次精神和文明的洗礼,先贤的墓地被摧毁,只剩下一个只供心灵祭奠的孤独的名讳。可现在的澹台墓更是经历了一次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洗礼。为了采煤,整个村庄已经搬迁。不远处的现代化矿井正在刚武勇猛地从几百米地下提升煤炭,近处的原澹台墓村已是在水中消失着容颜。一片汪洋,裸露着的屋顶和几株电线杆还在苟延残喘,一片苇荡风华正茂。曾经的丰田沃野,已是水中藻类的乐园。曾经的院落房舍,已是水下的宫殿。先贤的墓地,已是鱼鳖虾蟹的戏场……

挖坟掘墓的亲历者秦广元老人,已经古稀年纪。满头银发的老人仙风道骨,精神矍铄,高谈阔论,说话坦诚,笑声朗朗,对村庄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老人18岁从赤脚医生开始行医近50年,对澹台墓村的沟沟坎坎了然于胸,对澹台墓村的前前后后了然于胸。据秦广元老人讲述,澹台墓地原有五六亩地,遍植松柏,有的松柏属于经年古木,有的三人合抱之粗。墓地四季常青,特别是夏季浓荫匝地,阴森森,雾涔涔,风声阵阵如涛,云雾缭绕如梦幻,树影幢幢如幽灵,常有青衣人出没,整个墓地充满神秘和静谧,当地人讲就是有些“紧”。神奇的是,祭奠之日,头天烧香,第二天就有石桌石凳出现,云山雾罩,你尽可享用,或小憩或假寐,但是不能有占有之意,如果你想搬走据为己有,石桌石凳立即消失。还有神奇的是,澹台墓前一百米处有一大坑,来历不详,坑内荷花当开则开,野鸭当游则游,一年四季水流不断,不涝也不旱。坑中央有墓,墓主不详,夏季暴雨季节,洪水再大再猛,也不会淹没中央墓地。也就是墓地随水而长,随水而落。

我问起老先生挖掘澹台墓的情况。老人只是不断叹息,说是当时疯狂的人们做的疯狂的事。澹台墓挖开时,石墓也是石板砌成,标准的三长两短,里面竟有骨殖。这为一直传说的兴隆庄镇澹台墓是衣冠冢,又增加了神秘。可当时的人们只顾陶醉在破坏的快乐之中,对于先人的探究抛在脑后。我无师自通地问了句:“你为以前的这种做法后悔吗?”老人只是笑笑,不予回答。静默一会儿,老人岔开话题说以前逢年过节和祭典日,都有上海、河北、济宁、嘉祥、曲阜等地的澹台后人前来祭奠,烧纸上香,井然有序;虔诚祭拜,一丝不苟。即便现在的澹台墓只是个地标,依然挡不住澹台后人的祭奠步伐和诚意。

到哪里去寻觅重义轻财、刚正不阿的澹台?到哪里去寻觅励精图治、积极进取的灭明?到哪里去寻觅乐善好学、行不由径的子羽?到哪里去寻觅先贤游学四方、布道八荒的足迹?到哪里寻觅先贤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的精神遗脉?

那曾经的衣袂飘飘?那曾经的惊鸿照影?那曾经的风尘仆仆?都随风飘散,澹台墓只剩下一个寂寞的名讳。村庄消失了,墓地消失了,可先贤的精神永存。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得到一些新的东西,当然也会失去一些传统的东西,但是我们传承的精神文明和秉承的人文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

澹台灭明(前512-?),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是天下澹台氏的始祖,先秦历史文化名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相传他生得面容丑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设取予去就,名施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貎取人,失之子羽。’”

《大戴礼记-五帝礼》记载,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再加上澹台灭明的苦苦恳求,孔子勉强收其为弟子。经过一段时间,孔子发现他是一位品德高尚、学风端正、品学兼优的人。澹台灭明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做事一丝不苟,坚持原则,立场坚定。

澹台灭明在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并不是特别起眼,《论语?先进》篇中孔子曾经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并没有澹台灭明的事。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梁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澹台灭明在里面也没有一席之地。他在《论语》里出现了一次,《论语?雍也》篇中记载:“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孔子的弟子子游做了武城宰。一次,孔子问子游:“你做武城宰一定要有帮手,你得到了人才吗?”子游回答说:“我手下有一个人叫做澹台灭明,他走路从来不抄近路,没有公事的时候,他从来不到我(偃是子游的名)的办公室来。”孔子听了就放心了。这就是史载澹台灭明“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的品行。意思是说他办事从不贪图便利走捷径,不以私事干谒有权力和地位的人物。看起来其性格有些迂腐,其实他是历练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卓高致远的君子境界。

朱熹在评论时也说:“不由径,则动必以正,而无见小欲速之意可知。”也是赞许澹台灭明正直、踏实。朱熹还说:“非公事不见邑宰,则其有以自守,而无枉己徇人之私可见矣。”说澹台灭明洁身自好,无有私心,并且不会徇私舞弊。

澹台灭明真正为后人所记住更多是因为孔子那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比孔子小三十九岁,虽然有君子的姿态但相貌丑陋,至少他的相貌不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有的样子,于是孔子就以他的容貌来判断他的才能,认为他没有什么才能,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并断言他朽木不可雕。但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终于学有所成。后来由于不被孔子看重,为施展才能,澹台灭明南下讲学。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游学到达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从弟子三百人,设去就,名施乎诸侯”,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是:我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我凭语言判断人,看错了宰予。

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唐初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二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内,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可以从澹台灭明身上找到渊源。

据史料记载,春秋末年,澹台灭明去世后,其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今平邑县魏庄乡)。据曲阜《阙里志》记载,澹台灭明葬于澹台墓村,看来是衣冠冢。江西也有其墓地,看来也是衣冠冢。儒家传人将澹台灭明列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南昌过去有进贤门,东南方有进贤县,也都是为纪念澹台灭明这个贤人的到来而取的名称。清代学者周亮说过,“豫章文章自灭明。”(《书影》卷一)意思是江西的学术是从澹台灭明开始的。

据《进贤县治》记载,进贤原名为钟陵县,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纪念澹台灭明南游至此,易县名为进贤。澹台灭明来到南昌后,就是在钟陵县的钟陵山上讲学,当时求学者络绎不绝,把整座山都挤满了,澹台灭明选了资质较好的一部分学生留下来日夜授学,南昌人好学之风从那个时候就可以略见一斑,现在此山已经改名为栖贤山。

《孔子家语?弟子行》说:“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已。其事上也,以佑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意思是别人特别尊重他,他也不格外高兴;瞧不起他,他也不生气;假如能给百姓带来好处,就要廉洁从政。从政的目的还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这就是澹台灭明的品行。由此可见,澹台灭明是一个具有高尚品格和卓高情怀的贤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任江西提学副使时,曾为澹台灭明墓题诗。《题澹台墓诗》云:“子游昔宰邑,邑有澹台公。非公不见宰,不径垂无穷。身殁埋豫章,豫章乃城中。长松何廖廖,石墓坚且崇。旧馆昼常阴,古松多悲风。九九拥墓藤,垂垂网户虫。喧寂本异感,慨惋当何周。道伸故难灭,赡睇摇晴虹。”

澹台灭明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丰富深远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勤学好问,积极进取;二是行不由径,廉洁自律;三是为民务实,大公无私;四是修身养性,诲人不倦;五是重义轻财,刚正不阿;六是立场坚定,一丝不苟;七是乐善好施,为民谋利;八是公而忘私,耿直正派。澹台灭明的一生践行的是为民谋利的思想,实践的是为民务实的群众路线。

新时代的澹台墓人,在支部书记乔培英的带领下,秉承先贤的遗志,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省级计划生育模范村、济宁市文明村、兖州区善行义举先进村……乔培英书记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常抓四德建设,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高庆伟的书法绘画虽已随着老人的仙逝而驾鹤西去,可他老人家的梅花篆字、上山虎的笑傲江湖和下山虎的风驰电掣的绘画依然活在村民的口碑里;高凤利经营20多年的香油磨坊香飘万里,咿呀咿呀的传统吟唱还在继续;古稀之年的赤脚医生秦广元还在踏遍澹台墓村的沟沟坎坎,古旧的医药箱还在救死扶伤……

“有党的英明领导,我们澹台墓人一定传承澹台先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品质,为富民强村再立新功!”乔书记爽朗豪放的笑声,似一串银铃响彻原野,惊起一片鸥鹭。

“能复垦的土地,我们复垦;不能复垦的,我们就种藕、养鱼、养鸭……转方式调结构,种植和养殖,我们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澹台墓这片神奇的土地,我们决不能让其荒芜,而是依然让其焕发生机……”

顺着乔书记手指的方向望去,澹台墓旧村地址上,一片汪洋浩荡,一片苇荡随风起伏,一片荷花正灿灿地开放!

——本文选自《兖州春秋》第七期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