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防犯罪》教案

 wenxin12345 2020-12-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4)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能力目标:(1)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2)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3)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2)知道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3)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收藏发送下载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看视频,采访,探究与分享等环节的活动中,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清犯罪三个特征。

三、教学难点

能够判断犯罪行为,树立法制观念。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视频:“北京校园欺凌事件庭审及报道”

2、提问:视频中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犯罪行为。什么是犯罪?犯罪会受到什么处罚?如何去预防犯罪,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活动一:比一比

(多媒体出示材料:湖北校园欺凌事件)

2017年2月,湖北省河口镇中学学生罗某到八年级某班教室因琐事殴打在校学生兰某,罗某用手打兰某耳光并且用脚踢兰某,造成兰某轻微身体疼痛。因罗某未满16周岁,河口派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罗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贰佰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罗某的监护人对其严加管教。

1. 这起校园欺凌事件中,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明确: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多媒体出示北京校园欺凌事件文字版材料)

2017年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的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生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最终,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其余四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2.同样是校园欺凌,为什么一个是一般违法行为,一个是犯罪行为?请从事件对他人和社会危害、违反的法律、受到的处罚等角度来对比两起事件。

教师总结: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活动二: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活动三:了解刑法

    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的内容:他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活动五:了解刑罚

主刑、附加刑。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五:想一想

    小组讨论:“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这个观点对吗?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1月5日中午,在哈密市第四中学校园停车场处, 被害人陈某因琐事与被告人王某发生争执,后被告人王某用随身携带的铁制利器将被害人陈某的胸部及背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捅伤。经鉴定被害人的损伤为重伤二级。

经审,被告人王某犯罪时已满十五周岁未满十六周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被告人在量刑幅度内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宣告缓刑二年六个月。

1.思考: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行为?为什么?

明确: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作为未成年人的王某是否受到了处罚?为什么?

明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新华社报道,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10月1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活动六:探究与分享“陈某的故事”

本案犯罪嫌疑人之一:陈某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甚至旷课。

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逐渐放纵自己。2012年,因偷拿学校公物、打骂同学而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

此后的陈某,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参加赌博,2013年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523日18时许,因网络游戏与他人发生口角,参与斗殴,造成严重伤亡事故。

思考: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总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讨论学习本节课的启示

2.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四)当堂检测(习题见多媒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二组同学仅完成基础巩固)。

 板书设计:  预防犯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