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省基础教研室重点课题||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

 郑州一中侯巍 2021-04-02

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

——以原创“逆行者”主题多情境、多任务作文为例

(该文已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2020.11A刊)

朱建军1     侯巍2

(1.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郑州,450007;

2.侯巍,郑州一中,郑州,450007)

摘要: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以原创“逆行者”主题多情境、多任务材料作文为例,跳过学生的创作环节,对教师主导作用更充分的命题、审题、阅评三个教学环节进行了逐一解析。

关键词:逻辑思维   高中作文  教学实践  抗疫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其中,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所谓“思维发展与提升”,即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逻辑思维能力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其思维发展的内在标志。

思维能力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也居于主导地位,它主导并贯穿于写作的全程: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谋篇、表达运用,无不需要具备相当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是一次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

一.   命题:逻辑思维能力培育之起始

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比较重视作文教学实践的结出的果,即考场高分作文,从中总结写作套路和得分技巧,通常会忽视作文实践的“育种和播种”,即作文的命题:比如,用陈旧老套的题目训练学生,作文题本身成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枷锁,成为让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的祸根;对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及特点认知不足,研究不透;盲目崇拜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或一味儿训练或模仿当年高考作文题;偏好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作文题,而缺少通过作文题来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

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要特别注重研究作文题命题,在笔者看来,作文题目突出如下因素,才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符合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趋势,尤其是其“三贴近”原则,贴近时代、贴近时政、贴近高中生实际。

2.通过题目考查学生的选言思维、假言论思维、联言思维等复合逻辑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定义”“划分”“概括”“比较”等逻辑思维点。

3.作文题命制,要基于“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注意体现“四翼”之思维的“创新性”。

下面我们以2020年5月郑州市统一测试原创“逆行者”主题多情境、多任务作文为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从中央到地方,从医护人员、专家团队到每一个普通人,他们主动请缨,无畏“逆行”,紧急驰援,同心战“疫”。一道道“逆行”的身影中,有老骥伏枥、无畏前行的医疗专家,有不顾安危、坚守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有勒痕累累、却依然坚守的白衣天使们,有齐心协力、昼夜鏖战的火神山医院建设者们,还有公安干警、媒体记者、心理咨询师、物资运输者、基层干部、志愿者、清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逆行者”!

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中国在继续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正尽最大努力向国际社会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外派出医疗专家“逆行”驰援。“中国逆行者”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无畏和担当精神,用实际行动为全球战“疫”作出贡献。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相应的当事人身份完成写作。

①作为学生,为“齐战'疫’,'逆’ 最美”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②作为记者,给某省级报纸“共同战'疫’ ”专栏写一篇评论文章。

③作为市民,给我市驰援武汉归来的医护人员写一封感谢信。

④作为同龄人,给湖北省的高中学生写一封倡议书。

⑤作为同胞,给我国正在驰援海外的医护人员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首先,作文命题要符合“三贴近原则”。

时代:作文命题贴近时代,命题求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动笔的兴趣,产生新鲜感,激发其思维活力。

时政:2020年,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时政热点。而普通人的责任担当、各行各业的齐力抗疫以及世界人民风雨共担等成为主旋律。贴近时政,在作文命题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我国社会焦点,有利于考查学生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高中生实际:情境限制和驱动任务中创作者的5种身份,都是在校高中生不同维度的身份(学生、市民、同龄人、同胞)或有可能兼有的身份(记者)。贴近高中生实际,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年级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命制作文,才有利于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其次,此题意在考查选言思维,给学生不同的任务,让其结合自身之际选择其中一种身份完成写作任务。为此需要对原材料加以取舍,划定所写文章概念范围,明析发言稿、倡议书、感谢信等不同实用文体的边界等。

还有,原材料相同,任务不同,要想任务的顺利达成,就需要创新思维,思考如何开篇,怎样结尾,中间选取哪些素材,怎样达到慰问效果、感谢效果、倡议效果等。

二.审题:强化“五位一体”之意识

优秀作文题的考查目标全方位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复合。其考查要求立体化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轴联动。它是符合基于“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因此,基于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优秀作文题在审题方面,需要老师对学生从五个方面进行有效引导:分析原材料、推敲情境限制、分解驱动任务、参照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读常规要求。只有从以上五个维度对材料作文进行立体化审题,才能得出稳妥结论,确定最佳立意。

下面我们仍前文提及的“战疫”主题原创多情境、多任务作文为例,着重谈如下三点。

首先,要注意原材料所属类型。

这是一则时政类材料作文:原材料第一段罗列中国抗疫英雄谱,致敬最美逆行人;第二段礼赞驰援世界各地的为全球战疫做贡献的逆行者。时政类材料作文是让学生对新近发生的时政热点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其在写作上往往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材料中提及的热点话题结合自己的见闻感受展开分析,进而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等。从原材料出发,这类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是:理性述评,激浊扬清。

其次,注意情境限制和驱动任务。

文章为什么事而写,在什么场合用,写给谁看,选用哪种文体,有无代际沟通、联系几个关键词(句),引用不引用,联不联系实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等等。

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高考命题建议”中明确指出,高考题目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的任务”。新课标明确新高考命题的导向是: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尤其要以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为载体,设计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多样化、综合性和整体性表现。就作文命题而言,对新课标的落实往往表现为:创设出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和设置比较明确的任务要求,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该命题模仿2019年全国卷二作文,设计5种不同的情境限制和驱动任务——

情境和驱动①:作为学生,为“齐战'疫’,'逆’ 最美”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情境和驱动②作为记者,给某省级报纸“共同战'疫’”专栏写一篇评论文章。最好写成只褒扬性时评,对最美逆行者进行讴歌赞美。

情境和驱动③作为市民,给我市驰援武汉归来的医护人员写一封感谢信。

情境和驱动④:作为同龄人,给湖北省的高中学生写一封倡议书。

情境和驱动⑤:作为同胞,给我国正在驰援海外的医护人员写一封慰问信。

第三,要有“核心”意识

作文审题时,要主动参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追求立意高格。最基本的要求是作文立意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另外,其最佳立意往往要渗透作者多元和良好的素养,表现出作者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该作文要点赞“逆行者”爱国敬业友善等美好品质,体现出高中生强烈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意识。另外,该命题也涉及到了对学生人文情怀和生命意识的考查。

顺便提醒的是,不要忽视作文题中的“常规要求”,在拟题、文体、字数和原创度不要出现差错。

三.阅评:在“找茬”游戏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在作文批阅和讲评环节,教师唱独角戏的时候多,学生主体地位通常会被弱化,或者完全不被体现。往往是以应试得分为目的,老师挑选出优秀考场作文,总结写作套路,传授得分技巧,甚至花费极大心血去打造高分模版。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作文越发写作模式化、思维套路化、内容趋同化倾向,进而会严重妨害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们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是通过“以批代讲,学生找茬”游戏,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纠正写作中存在的逻辑思维问题。完成学生作文的批阅与讲评的:合作探究,质疑交流,评讲结合。

下面我们再以前文提及的“战疫”主题原创多情境、多任务作文为例,说说具体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老师依据本次考场作文,把学生作文中主要的思维问题总结出来。共有三点:

一是,审题立意方面,表现出思维和思考的浅层化。

比如,不少学生看到了作文中反复出现的“逆行者”“最美”等关键词,就将写作对象和议论核心锁定于此,没有对“学生”“班会”“发言稿”“记者”“时评”等题目中的情境限制和驱动任务足够重视,对材料渗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畏和担当精神”等解读不深,更没有深刻领会该命题所涉及的“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情怀”“生命意识”等元素,致使文章停留单一的表扬赞美层面。

二是,构思行文中,作文写作思维顺序混乱。

多数学生作文,不管是表扬信、慰问信,还是时评、感谢信,结构层次通常是先表扬(慰问)某个人,再夸赞某群人,最后歌颂我们的国家,甚至有的不忘鼓舞一下世界人民携手抗疫的必胜决心。这样的作文看似有条不紊,其实忽略了不同文体最基本的章法逻辑要求,恰恰是行文混乱,没有章法的表现,更缺乏内在事理的严谨性。

三是,作文语言中,出现不少逻辑错误。

议论文是最注重逻辑思维的一种文体,但高中生的议论文在表达概念、判断推理、举例分析时往往会出现逻辑错误。

比如,有学生对“逆行者”的定义是:逆行者是默默无闻,为他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这就犯了“定义不当”的逻辑错误。原材料中的“逆行者”,指的是:面对巨大灾难(新冠疫情),用自己宝贵生命及专业技术去拯救他人和社会的人。

再如,有同学写道“在疫情中发灾难财的企业主,他们的财富只是表面的,他们的心灵是寂寞的,爱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虚假的,他们每天活在争名夺利的争斗中。”,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除此之外,学生还经常犯混淆概念、前后矛盾、张冠李戴、等逻辑错误。

第二步,以4—6人为单位组成作文逻辑错误“找茬”小组,互相阅读组员习作,阅读过程中直接在试卷上直接标注有(或貌似有)逻辑错误之处,小组之内交流研讨。

第三步,每组推荐代表,对小组交流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汇报。

最后,学生课下完善习作,老师做好反馈复检的再评改工作,及时指出上次评改存在的优缺点,逐步使评改走向自主规范的新台阶。

诚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作文教学的全部,本文所写只是一次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作文教学实践活动,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只要广大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就会发现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研究》(JCJYB1901010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卢锡泽. 作文教学应重逻辑思维培养[J].语文建设, 2017(19).

[2]毕涧莲.高中议论文写作逻辑思维问题及纠正训练[J].中学语文,2018(28).

[2]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常见逻辑错误及矫治[J].学语文, 2012(05)

[4]朱炳菊.高中作文自主评改模式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28).

[5]程先国.基于合作学习的读写改一体的作文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03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