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1217教研反馈:关于作文复习的肤浅思考

 老程杂记 2022-12-17 发布于安徽

本次合组教研的主题是高三作文备考暨高一期末统考作文复习的一些建议,我以近三年新高考卷真题为原始素材,通过分析,比较,提炼,形成了四个方面的归纳总结,记述如下。

一、命题特点

1.命题形式上,由“材料情境+导引语+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

选材不避时事热点,但注重具体的情境设置,以典型任务驱动作文,防止猜题和套路。比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就选取中华传统文化国粹围棋中的三个术语作为设题情境。

在实用文考查方面,不仅重视其基本格式,更强调其实用功能。比如演讲词,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听众、场合、目的、表达等多诸方面,弱化死板格式,重视交际功能。

2.选材灵活多样,历史、漫画、时事等都有涉猎。

如2020年全国Ⅰ卷,以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以及后人对三个人物的评价为设题情境;2021年新高考Ⅱ卷,是以唐光雨的漫画作品为命题素材;2022年新高考Ⅱ卷,取材于中央广播电台推出的微纪录片

3.紧扣时代主题,社会正能量足。

重视对学生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检测,强化社会责任感。将四大课程理念转变为具体的命题情境,尤其重视对考生“德”的检测,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材料以棋理喻人生,意在告诫当代青年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向下扎根,向上用力,秉持守正而后创新的正确价值观。

4.强调“我”的情感体验与思考,凸显写作主体意识。

这在“导引语”中有明确的体现,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2022新高考Ⅰ卷)、“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2022新高考Ⅱ卷)、“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2022天津卷)。

5.重视检测学生的思维品质。

既检测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注重区分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检测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二、考查能力

重视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命题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与加工”“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逻辑推理、判断与论证”等,将审题的正确性、表达的独创性、思想的纯粹性、思维的高端性等综合在一起考查。

信息获取与加工,主要体现在审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确定作文任务,审明写作要求。

语言建构与运用,重在表达与输出,比如考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文化传承与理解,主要关注考生是否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理解文化的差异性,懂得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等。

逻辑推理、判断和论证,比如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能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等。

举个例子,如今年的新高考Ⅰ卷的材料共六句话(以句号为单位切分),其主要意思在后三句,是说初学围棋者,要想提高棋力,就要练好本手,这样才可能出现妙手。如果不能摆正心态,做足过程,急功近利,想要毕其功于一役,非但出不了妙手,反而会落入俗手。“三手”之中,强调了本手——基础的重要性。参考的立意较多,比如“用'本手’奠基人生”“'本手’过硬,方能'妙手’回春”“深扎'本手’之根,期待'妙手’之花”等。同时,这道题又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手”之间的关系,具有哲学意味,考生需要审明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手和妙手互为因果,二者与俗手互为对立——才能写出好文章,否则,就可能写成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题文,或者写成对“三手”平均论述或水平铺展类的简单、幼稚、浅显的思维层次很低的文章。

三、命题规律和趋势

在命题规律和趋势上,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育人导向不会变。

“立德树人”“育人功能”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四大理念”中的第一条,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管是谁命题,不管是哪套卷,只要高考还担负着选拔和导向功能,这个宗旨就不会变,也确实不能变。

2.情境任务丰富多样。

虽然近三年的命题均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形式上都是由“材料情境+导引语+写作要求”构成,但也体现出不同:有的是启示性作文题,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有的是主题性作文题,如2022年全国卷乙,还有的是寓意性作文题,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可见,命题形式是稳中有变的。

3.注重检测思辨能力。

如今年新高考Ⅰ卷对“本手、妙手、俗手”三者逻辑关系的思考,类比巧妙,要求考生阐明远大目标与磨砺功夫、基础扎实与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素养的基本规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创新。

再如2022年全国卷甲“《红楼梦》众人给匾额题名”的材料,要求对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三种不同方式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的理解,对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4.思考“我的未来”。

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发展的大问题,在充分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要把自己融入到民族、国家、时代大背景中去思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高考作文既要争取让老师看到你此前十多年的积累功力,也要让老师看到你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要体现出你的赤诚,守正,担当和奉献,这样老师才敢放心大胆、心甘情愿地评判比较高的分数。

四、考前三件事

在备考时,要甄选素材典型、利于体现思辨能力、容易凸显学生思想感情的好题进行写作训练,以训练思辨能力,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应试水平。

考前训练,要做好眼前三件事——审题、结构、取材,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分解工作完成得比较好之后,再去考虑综合提升。

如保证不偏题、在审题立意正确的前提下,争取立新意、高意、深意等,比如在搭建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再去指导学生组织语段内部的句子关系分析和逻辑处理等,比如让学生寻找素材并相互交流,发动学生整理,开辟学生讲坛专栏等。

1.审题要找对并定准起点。只有找对了起点,才可能顺利准确地到达终点。具体分析点此可见:20221125高考复习:“起点”抓得对,才可能顺利到达“终点”

2.结构的本质是思维,结构是思维的外化。老师一看文章结构就能大致判断出学生的思维层次。结构训练先要搭建框架:20221124高考复习:从这篇52分的作文看议论文的框架。下图即是理一刘雅萱同学写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的结构框架:

框架成形后,在结构方面还可进一步将思维引向纵深,如表达的观点、分析的思路、论证的逻辑过程等,都可以与结构联系起来思考。

比如上图显示的文章框架,还有不少可以修改完善的地方。(可以让同学们讨论,学生可能会讲出平铺式的主体段缺少深度、语段内部的句子逻辑不严密、论证方法相对单一等)

3.考场上怎么使用仅有的那么一点材料。这个问题沈佳怡同学讲得很好,这里只给出她的讲话提纲——

具体内容可以点此链接:20221209学生讲作文:建立特色化的素材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