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中的温法如何应用

 一梦红尘独自啸 2020-12-23

中医治病所用之温法,即是用温性、热性药物,振奋人体阳气,驱除寒邪以治疗寒证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回阳救逆和温中祛寒。

《内经》云“寒者热之”“治寒以热”,即是指温法而言。《金匮要略》对此运用十分广泛。其中论述有关温法的原文约50余条,方剂亦达50首之多,笔者现将《金匮要略》有关温法的主要运用作一简述,请同仁参阅斧正。

回阳救逆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十四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四逆汤方: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故,干姜三两。”

本条原文是论述虚寒性呕吐,并见阴盛格阳的证治,呕而脉弱,是胃气大虚,呕吐必耗损津液,小便应少,现小便复利,是肾气不固,肾虚不能利水所致,所有微热,是阴盛于里,格阳于外的假热,由于阳微承盛,阳虚不能温达,所以四肢厥冷,此时宜用四逆汤回阳救逆,由于病情危重,所以条文说:“难治。”四逆汤方中,附子大热,其性剽悍,取其壮元阳而回厥;干姜大辛,其性味辛温,取其温胃阳而止呕;炙甘草缓中而和内外。方后云“强人可大附子一枚”,目的在于挽回阳亡的局势。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第四十五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方,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干姜三两(强人可用四两),甘草二两(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清谷而见“里寒外热”,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现象,里寒是病的本质,外热是病的假象。即所谓真寒假热之证,更见“汗出而厥”者,是阴从利而下竭,阳从汗出外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以四肢厥逆,这种病情,非常危急,治以通脉四逆汤,急以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方即四逆汤倍干姜而增附子组成,其温经回阳之力较四逆汤更强,使阴寒去而真阳复。外越的阳自然内返而愈。“人常禀气于胃,脉以胃气为本”。尤在泾认为“通脉四逆,即四逆瘦身加干姜一倍,所谓进而求阴,以收散亡之气也”。卫源于胃,营源于脾,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由于倍用干姜,中阳大振,而达脉通厥回之效。

温中袪寒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十四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中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大建中汤方: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本文是论述虚寒性腹痛的证治。所谓“心胸中大寒痛”是言其痛势十分剧烈。“腹中寒”是本证的病机,意味着脾胃阳衰中焦寒甚,阴寒之气肆行于腹中而为病,当腹部寒气攻冲,则腹皮突起,似有头足的块状物。向上向下冲动作痛,且不可以手触近。又因寒气上冲,寒甚格拒于中,故呕吐不能饮食。病由脾胃阳衰,中焦寒盛所引起,故用大建中汤主之。大建中汤方中用蜀椒、干姜温中散寒以治标,其中干姜用四两,比四逆汤里的干姜用一两半,用量尤重,并且与蜀椒同用,可知急于温阳散寒,使中焦阳气恢复,自然可以祛除因寒而痛的症状,同时,又用人参、饴糖温补脾胃以治本,大建中气,使中阳得运,则阴寒自散,诸证可愈,故具有温中祛寒之效。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第五条:“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协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图片

本条以一证而出两方,说明胸痹病证当有虚实之辨,胸痹而又见“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的证候,说明本条阴寒内结较甚,其病势已由胸膺部向下扩散到胃脘和两胁之间,且协下之气又逆而上冲,形成胸胃合并证候,若其人形盛气实,上述病情表现较急,脉象沉弦有力者,为阴寒邪气较著,偏于实者,应急速治其标实,法宜通阳开结,泄满降逆。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方中枳实消满,厚朴宽胸下气,桂枝、薤白通阳宣痹,瓜蒌开胸中痰结,诸药同用,则痞结之气可开,痰浊之邪得祛,胸胃之阳可复。中焦阳气衰微,偏于虚的,当从缓救其本虚,法宜补中助阳,方用人参汤即理中汤。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中气,干姜温中助阳,诸药同用,则阳气振奋,阴寒自消。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第五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本条是论述虚寒肺痿的证治,病为肺痿,证见吐涎沫,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可知此因上焦阳虚,肺气冷沮而痿,阳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摄津,所以频吐涎沫,上焦虚寒无热,所以不咳不渴。肺主治节,上虚不能制下,气不摄水故遗尿。遗尿,一般指睡眠小便自遗,此处应作小便失禁解。小便频数,肺中清阳不能上升,故而头眩,属虚寒之象。故治疗宜用甘草干姜汤培土生金以收温肺复气之功,方中甘草益气,干姜辛温散寒,甘与辛合则生阳,以温膈寒,肺阳恢复,肺气充足,治节有权,气化功能恢复正常则诸证可愈。

其他

血痹虚劳病篇之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温阳行痹;痉湿暍病篇之用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以温阳逐湿;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之用薏苡附子散以救急止痛(胸痹痛势急迫),是阳虚邪闭属胸痹病中的危重证候,当用救急止痛的薏苡仁除湿宣痹。更能缓解筋脉痛之效,又因痛势急迫,故用散剂,以增强药效。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之附子粳米汤以散寒降逆,温经止痛,皆属温法范畴。

读懂圆运动:理中汤精讲精解

当你把这个“理中汤”的病机理解透了之后,你通过加减,也会有其它的很多的药物都能够用得上。你比如说“砂仁”,“砂仁”它的本义是“升脾阳”,脾阳能够升,有时候胃气才能降下来,因为脾和胃是一个圆运动。

那么胃气能降,有时候还会“打嗝”的问题就解决了。因为中焦要么是中气虚了,就是运化不动,那么胃气不能下降,偶然的胃气能够下降了,他就能够打个嗝。胃气为什么能下降呢?我们用了“砂仁”,能让脾阳升上来的时候,它胃气就能够降下去。所以说“砂仁”它并不是降胃气的,它是升脾阳的。通过升脾阳让胃气能够往下降。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转轮行,轮运轴灵”。这是中医“系统的”治疗的方法。那么这个方子(理中汤)就是通过“运轴来行轮”的方法。

那么在我们这本书里面,强调四个字,叫“认定着落”!这是学习这一本书的要诀!

那么我们认定了土气的“湿,寒”——土气“湿”,我们就用白术,土气“寒”,我们就用“干姜”。那么这两味药都有了着落了;

中气大虚——那么我们用“甘草”、用“人参”便有了着落了;

从病机上来看,我们认定了这个病是“上逆,下陷”,这种“上逆,下陷”是由于“土气的湿寒、中气的大虚”,那么这一个方子便有了着落了。

在症状上面,治疗的就是“上吐下泻”。“上吐”是源于胃气不降,“下泻”是因为脾阳不升。

“头痛”是因为轴不转了,轮也不转了。它四维升降失调以后,“左不升”那么他就行动无力,“右不降”就会头痛。

那么每一个症状、每一个药物都一一对应起来,都和病机(它内在的机理)对应起来,那么这个方子你在加减、或者在别的方子组合的时候,心里边都有“定见”。

“上吐下泻”可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的不多,但是日常生活中我见得最多的,是因为现在的人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腹泻”,尤其是慢性腹泻,有很多人长年地腹泻。那么这个“理中丸”它可以用什么药呢?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也可以。“附子理中丸”就是稍加了“附子”之后,让“附子”温肾水,脾中阳气足了之后,它就相火足了,相火足了就能够生脾土。所以“附子理中丸”也比较常用。

我最开始在我们这个中医学院门口(在大王村)看病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村里的老太太,她就说“我这个腹泻,慢性腹泻两年多了,怎么治都治不好,该怎么办呀”?当时看见她也比较穷,另外一方面,她也给我讲了“我也找了很多的专家,调理脾胃,但是两年了,还是看不好,怎么办?”。我想来想去,还是“理中丸”。我就告给她用一盒“附子理中丸”,把它化成水,然后分三次,一天把它喝下去,她拿走了两盒“附子理中丸”。过了几天她过来告给我说“两年多的这个腹泻居然给治好了”!

所以说通过这一个事情,最早也验证了我们用这个丸药只要达到一定的量,它也有一定的效果,这个效果和汤药一样的效果。

“附子理中丸”你要认定它是虚、寒、湿,那么有很多的只要是虚、寒、湿的,它都有效。

有的在夏天的时候不一定是霍乱。但是我见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吃雪糕、吃冰棍、吃冷饮,然后表现出来就是“感冒”,但是有肚子疼。这种的“感冒”怎么治呢?你不能用“发表”的方法。他的病机的原因是“脾胃的寒和湿”。那么这时候我让他吃“附子理中丸”,用“附子理中丸”也治了他这个“胃肠道的感冒”。这也是“附子理中丸”一个案例。

“脾胃的湿寒”尤其“体内的湿寒”它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在吃“附子理中丸”的过程中间,很多人他颈椎不舒服、肩膀不舒服,吃“附子理中丸”除了把他的脾胃(大便稀)治好之后,他又给我讲“哎!这个颈椎的问题也解决了”!就是因为脾胃是轴,这个轴如果能够转,它上下左右才能够转得好!就好像那个“头痛”一样:那个头痛疼在头上,也可能是在颈椎这个部位,如果你的轴能转了,你的左升右降才能够转得更好。左升右降转得好了,因为“左不升,右不降”带来的这些病也能够解决。

图片

现在还有很多亚健康的人,他们都处在这种“中气不足,脾胃寒湿”的这种的体质。那么这样的体质就容易疲劳。那么属于这种体质的人,他的疲劳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行动无力,腿上没劲,不愿意动”,那么吃“附子理中丸”也有作用。

就是说“附子理中丸”看见是只治疗了脾胃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人体是一个系统,在这一个“整个的”系统中间,从本质上来讲,调任何一个角度的病变,都可以对系统起到一个整体的改变的效果。

如果你选择的这个方向是合适的,那么他全身的各种各样的病都有很多种治法,你都能够从一种角度、一个方法,把这个病给治过来。

曾经有一位老中医他带他的孙子看病。带他的孙子看病的时候,他就给他讲“今天我教你桂枝汤”,然后所有的病人都从桂枝汤开始加减治疗;又一天呢,他说“我教你四物汤”,然后所有的病症都从四物汤的加减开始治疗。神奇的是,全部仍然有效!为什么呢?

就是说他把整个系统已经理解了,这个车轮不转了,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从任何一个角度拨一下,这个轮子都能够转起来。那么就达到那种“出神入化”的那种境界。

那么系统的学习,目标就是这样:我们学中医要“越学越简单——越学越简单!”当你把中医的知识越学越简单的时候,那个“理”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谓的“入道了”!

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你学习中医的知识,可以越学越多,但是中医的那种的“原理”,中医的那种的核心,它“合于道”的那一部分,越来越精炼、越来越精炼!精炼到最后,很简单的就是一个系统。然后它的内涵又是非常丰富的!

所以说我希望大家通过对《圆运动》的学习,能够最后掌握这个最根本的东西,然后靠着它来治疗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疾病。

怀孕的人,“只要你吃的这个药对人好,那么一定对胎儿好”,要把持住这么一个原则去给妇科用药,尤其是怀孕的。中医叫做“有故无陨”,就是你有这个病因、原因在,它就没有伤害。

我曾经给人用过大量的“附子理中丸”和“桂附地黄丸”,没有任何的伤害,甚至把它们改成汤药,也没有伤害。就是在他出现这种“吐逆”的时候,都没事。

但是,出于另外一种因素的考虑——就是说“安全”的考虑,如果人家有一个胎儿有什么问题的话,人家会说“我吃过什么药,尝了多少……”所以说你一定要避免这样子的问题给你带来麻烦。

这个“荣卫的根”还是在脾胃中土之气,所以说把脾胃调好了,荣卫它在最外面,中土之气在里面,所以用“附子理中丸”预防,你得有这个脾胃的“虚、寒、湿”这个病机存在,你就可以用,不管他是什么症状。

吃药的目的都是为了“不吃药”,所以当你能够通过锻炼、通过饮食调节、通过生活作息规律的改变,那么这个要远远超过药。那么药物只是短期的纠偏。如果你有这样的体质,可以这样慢慢地、少量地长期用,如果没有这样的体质,纠过偏了,不难受了,就要停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