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 | 游春图:新年过后,便是春天了

 弘雅书房 2020-12-23

新年,还叫做“春节”,古人之所以会选择春天作为一年的开始,肯定是看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象有所感触,但愿新的一年也能够像自然风物一样,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开篇写道: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踏春出行,看万物更新,春来大地,是古人的一份浪漫。

山川风光,名胜古迹,野炊、骑马、狩猎、泛舟、荡秋千、蹴鞠、采摘百草……比起局促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现代人,古人甚至还更懂得享受生活。

春游,已经有2000年历史了。

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赞叹春游的可不少: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当然,除了有脍炙人口的佳句外,更有不少画家留下笔墨来描绘出春游的盛景

最著名的莫属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

《游春图》不仅仅是展子虔存世的唯一一件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画面中,江南二月桃杏争艳,人们在其间春游踏青。

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水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

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展子虔的这幅《游春图》第一次让风景淹没了人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山水画卷,春色动人,人物只是在其间的点缀而已。

唐代时,踏青出行更为盛行,在唐代的史料当中记载颇多。

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共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一群人骑马执鞭,盛装出游,这幅画再现了唐代妇女骑马游春的盛景。

这幅画是唐代著名画家张萱所画,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三姐,同样也是一位美人。

年代久远,原画已经遗失了,现在保存下来的是宋人依照原画临摹的。

从这幅画面中可以看出,唐代社会的风气相对开放,女子较后来更为自由,没有那么多束缚,尤其是贵族妇女,能够悠闲地享受生活。

这幅画,主旨不在「春」,没有描画任何的自然景致,是为了表达「游」。

五代时期的这幅《八达游春图》人物画得十分精彩,暮春时节,八位骑马的达官贵人正在打马球。五代时期梁代仍然遵循唐代衣物形制,从这幅画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中间绿衣服的人物高举鞠杖,正欲抽打在空中的马球,其余七个人分别围绕在这个中心人物旁边。

这幅作品画工精致而细腻,设色富丽明艳,是当时宫廷喜爱的精致华丽风格。

在描绘春游景致的作品中,有一类「春游晚归」的题材。

为何晚归?山光水色,景致迷人,在大自然之中流连忘返,自然而然就会忘了时间,乘兴而出,尽兴而回,晚归又怎么样呢?

宋代这幅佚名的《春游晚归图》充满了人情味,画面中一个老者策马缓缓而行,几个侍从在旁边携带着椅、食盒等用品跟随,两边绿树成荫,远处隐约可见宅邸,远和近用墨色的浓淡反映出来。

明代仇英的《春游晚归图》描绘着在暮色苍茫中,主仆四人春季郊游罢高兴而归。只见画中一仆先至家正在叩门,主人骑在马上其后有童仆二人跟随,一童担着酒坛和书箱,另一童携琴回头,似乎二童正在交谈。

有美酒、有骏马、有古琴,还有书籍,果然还是古人的春游档次规格高。

作为青绿山水的大家,仇英自然也没有错过在「游春」这类题材中表现青绿山水画。

长图 <<向右滑动<<

仇英这幅长卷《春游图》很是大气磅礴。

人物、建筑隐没在山光水色之中,植物繁茂,一派生机,无论是在亭台楼榭之中,还是在小桥流水之上,亦或者是林中亭台之间,人们无不惬意自得,怡然忘返。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能书善画,曾经千里壮游,历时 9 个多月,在春天的一日和友人来到河边被对面女儿山的美丽的山水风光吸引。

唐伯虎回到苏州后,根据游览女儿山的印象,画出山水画《春游文几山图》,画中主人骑马春游,仆人则挑着担子跟随,春游场景跃然纸上。

近现代的丰子恺同样也画过游春图,画面中的男女老少,一派悠然和闲适,人物在画面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显出自然景物的优美。

傅抱石的游春图则充满了温婉宁静的氛围,林中春意盎然,一群女子在春天出游,虽然这幅作品创作于近现代,但是服饰却是古色古香,技法方面对传统的水墨画进行了创新,在泼墨写意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一些特性。

新年假期到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年中难得一次的放松机会,除了走亲访友、奔赴各种饭局以外,不妨携上三五好友,出门访寻春天的痕迹,不也是美事一桩?

点击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