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都希望子女成器,孔子却认为,只是成器,还不够。到底谁对?

 书语人间 2020-12-23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论语》一书里,我们常常能够读到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

比如,《论语·公治长第五》里,便有孔子对其弟子公治长、南容、子贱的评价。他们中的一个娶孔子的女儿,一个娶了孔子的侄女, 还有一个则被孔子夸说是君子的典范。


然而有一个人,哪怕被后世誉为「儒家始祖」,辩才堪比苏秦、张仪,常常被孔子认为还不够,这又是为什么呢?


01.
君子不器 vs 琏瑚之器?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孔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论语》
子贡看见老师称赞子贱是君子,跟着问道,老师,你看我是怎样的人呢?赐,是子贡自己的名字,他复姓端木,名叫「端木赐」。

孔子回答说,你,就一件器物吧。

听了老师评价后,子贡跟着问,老师认为我是一件什么样的器物呢?

孔子继续回答,是瑚琏。

瑚琏,在古代指的是盛黍稷的尊贵器皿,夏朝称为「瑚」,商朝称为「琏」,孔子这里用它来评价子贡,是夸子贡有「安邦定国」之才。


子贡的才干,在孔子弟子中的确十分出众。

他曾担任鲁国、卫国的相国,能言善辩,在治国和外交上都有突出成绩。同时,他还善于经商之道,被誉为「儒商始祖」,是孔门弟子中最有钱的一位。


然而,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功能单一,只能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用途,处理自己擅长的事情;

君子则是要管理人才、处理各种事物的人,因此必须要打破「器」的局限,做一个不受环境限制的「通才」。

因此,孔子以「琏瑚之器」来评价子贡,虽然肯定了他的实用价值,但还是替他的格局感到惋惜,认为他不如子贱,不如颜回。


02.
君子是坚守初心,始终如一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孔子心中的君子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同样发生在了孔子与子贡之间。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有,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
《论语》

子贡评价自己,说,我这个人呀,我不愿意别人对我做的事,也不会对别人做。这很明显说的是孔子的「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听到了这个评价后,说,子贡呀,那可不是你能做到的。



原来,春秋末年,子贡为了不让齐国攻打鲁国,便主动请缨,跑去游说鲁国国君,忽悠他去攻打吴国。

结果,他的一通游说之下,吴国出兵攻打齐国,救了鲁国,然后又败于晋国之手。之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成为了春秋一霸。

于是《史书》评价说,「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虽然子贡此举救了鲁国,但把祸水引向吴国的做法,终归不符合儒家的「恕道」,难怪孔子评价他说,子贡你不是君子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继续来读《论语·公治长第五》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