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风雨黄昏后 2022-08-19 发布于河南

本文为“孔子与《论语》课程作品

孔子厄于陈蔡

作者 | 吴铮(八年级)

公元前489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派出军队救援,驻扎在城父这个地方。当时,周游列国而始终不得其用的孔子正好停留在陈国与蔡国之间的一片荒野上,天苍苍,野茫茫,但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安宁和美。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贵族们热衷于权势更甚于道义,有志于将大道行于天下的孔子尽管时年已经63岁,却始终不能释怀。他一米九的高大身躯在充满坎坷的周游路上早已有了驼背的痕迹,旷野的风使得他黧黑的面庞染尽沧桑;伫立在脚下这片无名的土地上,他灰白的胡须在风中轻扬,但他深邃的目光里却有着一份无法言说的笃定,他眺望远方,心中依然热切、滚烫,一如他当年离开鲁国时那般。他在等一个人,一个有志于政教畅行、道统天下的王者,他将像吕尚辅佐文王那样,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安抚百姓,天下大同。

旷野的黎明刚刚像轻纱似的漫上来,一阵清晰的马车声便由远至近而来。孔子和弟子们循声望去,赶车的马夫背后坐着一位神色庄重的中年男子,他显然看见了孔子,急着起身下车,行礼之后他说明来意。原来是楚王以财物迎请孔子入楚用事。孔子的弟子们面有喜色,楚国是大国,一旦夫子在楚国有用武之地,那么这些年颠沛流离的困苦也就有了价值。

然而,“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正悄悄走近孔子师徒。

楚国礼聘孔子的消息在诸侯国中不胫而走。最先担忧的是蔡国的大夫,楚国曾经攻伐蔡国,那种惶惶乎终日的恐慌,是留在蔡国臣民心中抹不去的阴影。如果孔子辅佐楚国,本就强势的楚国岂不是如虎添翼,那么蔡国的情势就更加危及。于是蔡国联合陈国出兵围困孔子。

尽管弟子之中多贤能之士,但毕竟敌众我寡,数日之后,孔子和弟子们的粮食吃光了,冻饿加上恐惧,弟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连站起来都没有力气,随之而来的是抱怨之声。“快七年了,我们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如果是正道,为什么没有人接纳我们,以致沦落至此?”“是呀,当初如果不离开鲁国,夫子专心讲学,也许现在我们已经拥有名扬天下的学堂了,哪会在这儿挨饿受冻?”“唉!别做梦了,现在我们能不能活着走出这片荒野都还不知道呢……”

此起彼伏的叹息与抱怨,孔子早已看在眼里,他平静地坐了下来。他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他也很冷很饿,但他没有去感受,他时而抚弄古琴,时而跟弟子讲述他的学说,他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神圣的路。如果要荣华富贵,他只要听命于季桓子就行了,何必离开鲁国;如果要衣食无忧,他只要留在卫国就可以了,何必看不惯卫灵公好色不好德;如果要有立足之地,他当初就去投奔占据中牟的佛肸了,何苦因“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拒之。孔子的琴声更加高昂,仿佛在与这黑暗的社会宣泄。

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这条君子之道,求的本就不是富贵安稳。他想佐一个文王似的有道之君,他想成一个西周似的太平盛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循礼归仁。他的梦想在这个熙熙攘攘,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的乱世里,注定就不是坦途。他也没有捷径可以走,他用最笨的办法实践着自己的梦想:用脚丈量着土地,用坦诚的言辞宣扬自己的主张,他从不知道迎合权贵,但这就是他的“道”啊,他身体力行的“道”!

越是黑的地方,才越能显出白来;越是乱的地方,才越能显出他学说的珍贵;越是艰难,越能检验君子与小人。陈蔡集结的兵士,将手里的兵器挥得“哐哐作响”,性急的子路早已怒形于色:“夫子,君子奉天道而行,也会困窘到无路可走,无计可施吗?”孔子应声答到:“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坚守自己的节操。而小人穷困的时候就要胡作非为了。”孔子的语调坚定,充满了力量。此刻,平时颇有风度的子贡,在外有堵截,内乏粮草的窘境下,也起了不满之心。孔子心知肚明,便召子贡问话:“《诗经》说'不是野牛不是虎,总在旷野受劳苦’,是因为我遵循的道不对吗?我们怎么会困窘到有性命之危呢?”孔子的语调平静祥和,子贡仿佛获得了什么力量,所有的不满在见到老师的那一刻都烟消云散了,他也坦露了自己的胸襟:“夫子的道太大了,以至于世人不能相容,我们为何不适当地降低一下自己的标准呢……”孔子一听,没有责怪他,知道是启发子贡的好时机,所谓“不愤不启”,孔子的言辞更加恳切了:“赐呀,好农民能播种却不能控制收获,好工匠能保证工艺精巧却不能保证符合别人的心意。君子也是这样啊,我们修习道义,使学说系统周密,纲目严整,一以贯之。但我们却无法保证别人都能接受或容纳。现在你不修习学问,却要降低标准以迎合别人,这是你的志向不够远大呀”。子贡微微点了点头,面露惭色,行礼而退。

隔日,孔子让子贡设法突围,出使楚国。楚昭王了解到孔子的窘境,迅速出兵,终于解除了威胁。

孔子厄于陈蔡,但孔子的道依旧没有改变,上天没有辜负孔子的坚守与刻苦,在几百年以后的汉朝被认可和推行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兴盛到现在。

追寻“大道之行”的旅者

2022-08-18

孔子,孤独的智者

2022-08-14

一次又一次碰壁,孔子为何不退隐山林呢?

2022-08-11

孔子的课堂

2022-08-05

杨枫:文言启蒙怎么做

2022-06-10

杨枫:文言学习的目的及误区

2022-06-09

杨枫:读经运动错在哪儿?

2022-06-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