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培:中元节幽思

 大明梅语 2020-12-23

“七月半”幽思

我出生在湘南的一个小山村。我们那个地方有很多节日,每个月都有节,正月闹元宵,二月哄鸟子,三月吃清明,四月洗牛泥,五月过端午,六月关秧门,七月七月半,八月贺中秋,九月敬老人,十月酿新酒,十一月冬至肉,十二月过大年。小时候的记忆中,最幸福的就是过节。过节时,可以吃上两碗白米饭,还可以开荤,吃上鱼肉甚至鸡腿鸭腿,那种幸福的感觉是现在任何山珍海味也比不上的。

在这众多的节日中,最热闹的还是过大年、清明节、七月半、中秋节。过大年、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主要是陪伴孝敬在世的老人,顺便也要祭祀逝去的祖先。清明节和七月半则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节上山扫墓,七月半酒肴供奉,虔诚备至。

纸船明烛照天烧  在古代,中元节是这样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月半,又叫“鬼节”,道教称“中元节”。有的地方在农历十五过节,有的地方在农历十四过节。这一天最虔诚最隆重的是烧纸钱纸锭。傍晚时分,家里的老人先在大门口或在门前路边,用石灰画一个圆圈,把准备好的纸钱、纸元宝、纸衣裤、纸丫鬟、纸长工,到后来还有纸小车、纸电视机、纸手机等等,放在圆圈里点燃,口中念念有词:列祖列宗、各路神仙、孤魂野鬼,快来领钱,在“那边”慢慢享用,保佑家业兴旺,世代荣昌……云云。这套“祭文”背得滚瓜烂熟,尽管他们中没有几个人认的字装得满一箩筐。

现在想起来,这一个个的节,主题永远都是祭祀祖先、祈求保佑,庆祝团圆、期盼康宁,这算不算是我们的信仰呢?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看这就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很实在,光宗耀祖,薪火相传,小到家庭个人,大到民族国家,为了告慰列祖列宗,为了子孙后代,人们焚膏继晷,筚路蓝缕,人们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才有了家族的传承,才有了血脉的坚韧,才有了民族的延续,才有了文明的强大,而不至于像其他文明一样出现割裂和消失。于是我又想到世界上的一些宗教信仰,什么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的上帝耶和华、圣母玛利亚,什么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什么佛教的阿弥托佛,等等,虽然这些教义大都是引人向善,普度精进,但是他们心中的神却虚无缥缈,不可复制。特别是那种种苛刻的律制,近乎愚昧的虔诚,泯灭人性的所谓教条教义,其实祸害极大,深思极恐。

其实仔细想想,所谓信仰,本就是现实的、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不应该是虚拟的、虚无的。与其把我们的财富、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肉体、甚至我们的子女奉献给“诸神”,肯定不如奉献给亲人和自己,奉献给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给造福人类的事业。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中国传统节日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屈原沉江一跳是爱国,端午的龙舟永远激情昂然;介子推抱树而焚是忠义,清明的香火永远薪梓相传;重阳登高是敬老,久久(九九)的期盼永远尊重生命;丑女无盐拜月是改命,中秋团圆永远幸福安康……

由此我想,认认真真过好每一个节日,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我们的亲人,尊重我们的民族,尊重我们的文化,尊重我们的来处和远方。

唐太培于2019年8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