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诵手册 | 第一编 普通心理学1-3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0-12-24

🔔🔔🔔

今天开始

每周六推送心理学的背诵手册

休息日也不可以松懈哦~

▼▼▼

★表示统考考过该知识点,但考的频次不多;或者可能会考该知识点,但是以小题的形式呈现,如选择题。

★★表示中频考点,考过多次选择题、简答题或可能会考简答题。

★★★表示高频考点,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多以简答、综合等大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

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选择、简答)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包括:

(一)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1.认知

(1)含义:认知是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1)情绪: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产生态度,引起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2)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3.能力和人格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做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与人格。

(二)个体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由人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意识具有目的性,能觉察到外部事物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具有自我意识。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四)社会心理

由于社会团体的客观存在,就必然会产生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团体之间由于其心理特征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团体。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二、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简答、综合)

(一)观察法

1.含义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2.优点

(1)适用范围较大;

(2)简便易行;

(3)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4)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3.缺点

(1)存在偶然性,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3)得到的结果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

(4)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

(5)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二)测验法

1.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基本要求

(1)信度: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

(3)标准化:编制心理量表的过程和施测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对结果的解释也要严谨、客观、符合科学。

3.优点

(1)简便省力,易于实行;

(2)种类多,灵活方便;

(3)所使用的标准化测量编制十分严谨、结果可靠;

(4)所得结果的量化程度高,结果处理十分方便;

(5)有常模进行比较,便于对照。

4.缺点

(1)不可避免地受到经验和文化的影响;

(2)一般是间接测量,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来推断心理,如果行为样本选择不准,所得结果就很难准确;

(3)对施测者要求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量技能;

(4)测量成绩只表明“结果”,不反映过程。

(三)相关法

1.不同变量之间相随变动的关系,称之为相关。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取其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就是相关法。

2.分类

(1)正相关:一个变量变动时,另一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同;

(2)负相关:一个变量变动时,另一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反;

(3)零相关:一个变量变动时,另一个变量无规则的变化;

3.优点

(1)通过相关研究可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预测。

(2)相关研究可以进行验证;

(3)数量化指标明确,且具有方向性;

(4)可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5)往往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以便进行进一步研究。

4.缺点

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四)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1.分类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实施的实验。

(2)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往往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即实验情境更符合现实。

2.优点

(1)可以揭示因果关系;

(2)可重复,可检验;

(3)数量化指标明确。

3.缺点

(1)主试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和态度等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2)被试效应: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3)对于复杂行为无法测量;

(4)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五)个案法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方法。

1.优点

(1)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2)能够详细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3)用个案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在现代心理学中曾起到重要作用。

2.缺点

研究案例过少,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个别情况,在概括结论或推广结果时,需持谨慎态度。

三、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简答、综合)

(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研究对象:直接经验(意识)。

3.主要观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分析意识的内容,只看重意识的成分。认为构成人的心理世界的基本成分:感觉(知觉的元素);意向(观念的元素);激情(情绪的元素)。

4.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历到的心理状态。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思辨的束缚,开创了现代科学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局限性: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把心理简单分解为各个元素,割裂其整体性;内省法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许多高级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内省进行研究。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2.研究对象: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3.主要观点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2)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

(3)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4)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4.研究方法:客观观察法和实验内省法。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

①开创了美国的科学心理学;

②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③推动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2)局限性

①意识观的矛盾倾向;

②生物主义的倾向;

③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

(三)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2.研究对象:行为。

3.主要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反对行为的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的作用。

4.研究方法:实验法。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行为主义的诞生,在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其强调的用客观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有积极作用。

(2)局限性: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四)格式塔心理学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2.研究对象:意识、认知现象(知觉、学习、思维等)。

3.主要观点

        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是德文“完整”的译音,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部分、各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研究方法:实验法。

5.历史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简单加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是正确的。此外,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

(五)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2.研究对象:无意识、潜意识。

3.主要观点

       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4.研究方法:催眠疗法、梦的解释、自由联想、生活史法等。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2)局限性: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过度强调无意识并与意识对立起来;具有泛性论,夸大性欲的作用则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

(六)认知心理学

1.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纽维尔、西蒙。

2.研究对象:信息加工过程。

3.主要观点

(1)关注人脑所发生的心理事件。

(2)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被动地做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

(3)使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即把人脑比作电脑。

(4)认为认知历程包括:信息的接受、贮存和运用。

4.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5.历史评价

       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科学家们认为,只有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研究对象:人格。

3.主要观点

(1)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2)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3)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应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

4.研究方法: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5.历史评价

(1)贡献性: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冲淡了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成为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2)局限性:错误地理解人的本质,对人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出发的;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