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3种耳聋,最后一种每个人可能遇到

 漫说健康 2020-12-24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

世卫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11亿年轻人正处于因不安全用耳习惯引发的听力损失风险

最关键是,有将近半数人经常用手机等个人音频设备收听时,开的音量大到了不安全的程度,持续时间往往又超过1个小时。

随着对噪音认识的加深,耳部相关症状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听力下降

长期的听力损伤,可能导致耳鸣、耳聋等严重问题,也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当然,生活中耳聋的种类比较多,不同原因的耳聋采取治疗措施是不同的。

第一,药物性耳聋

日常中,药物中毒性耳聋相对比较常见。

生活中遇到一些病症时都需要服药辅助治疗,但其实一些药物是有毒副作用的,除了本身就对耳部有影响的副作用,药物的毒素长时间在体内聚集容易导致感应神经性耳聋,造成听力受损、耳鸣,甚至可能会出现前庭功能损伤等。

一般及时停药休息后,症状便会好转或消失。

因而,在用药的过程中要警惕药物副作用,掌握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同时,在用药期间出现耳部不适时,及时停药观察,并求助医院等,必要时应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健康受到影响。

第二,噪音性耳聋

噪音性耳聋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下而导致的听力损失,目前已成为一些行业常见的职业病。

一般来说,听力损失程度和周围环境噪音强度、所处时间以及脱离噪音后是否休息等都有密切关系,而个体差异也会出现导致受损程度不同。

平时应要远离噪音的环境,工作时做好噪音防护,防止耳道受损。

第三,老年性耳聋

这类耳聋在中老年人身上的发生率比较高,多与中老年人血管硬化、听觉细胞老化等因素有关,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症。部分人还因为枢神经系统衰退而导致。

因此,上年纪之后更应该注意身体养护,避免由于血液供应、身体退化而导致的疾病或加重相应症状。

大家在发觉听力受损时,应该第一时间找到原因,积极采取改善措施,加强耳部休息与保养,恢复正常的听力。

同时,尽可能远离噪音,日常建议安全音量水平低于85分贝,持续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什么样声音才算大?

若听者无法理解离自己一臂之远的人说话,又或者发觉自己听者耳内疼痛或耳鸣,那么说明声音已出现较大。

若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以及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又或者听不清楚对方讲话,尤其是电话上,以及在餐馆等较为热闹环境中跟不上别人谈话。

这个时候就得应该怀疑自己听力受损,因此需要寻求听力保健专业人员的帮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