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协和讲堂 | 蒋子栋:擤鼻涕、打喷嚏姿势不对会伤害听力

 老爷爷pwz 2020-03-05

作者 |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蒋子栋

编辑 | 周亦川

疫情难免会让人精神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这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但是如果反应过度,就可能会引发突聋;特别一线的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及其他重要岗位人员,因为长期高压力高负荷奋战在抗疫一线,过度劳累增加了突聋发生的风险。

听力和视力虽然都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比起眼睛,耳朵却总被忽略。为人们带来有声世界的耳朵,其实是个非常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需要用心呵护。

首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耳聋?

听力减退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时称之为听力减退或听力障碍。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耳聋

耳聋是指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耳聋”的人大多有极重度听力损失,即基本或完全听不见,他们常用手语沟通。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以前突发性耳聋多见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可现在正频频降临到青少年身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能占到30%。突发性耳聋的原因目前并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听力损失和耳聋的原因

病因复杂,发病诱因众多,多与熬夜、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血脂高、糖尿病以及天气变化相关。有的与打电话过多、打枪、放炮、听随身听以及迪厅或音乐会的噪声刺激有关。这些诱发原因可能导致内耳供应血液的血管痉挛、栓塞、内耳膜迷路病变、内耳出血,致使听力突然下降。

听力损失有哪些不良影响?

功能影响

听力损失最影响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听力损失得不到处理的耳聋儿童会出现语言功能发育迟缓。

社会和情绪影响

与人沟通会对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导致孤独、孤立和沮丧感,特别是对听力损失的老年人而言。

经济影响

据世卫组织估计,听力损失得不到处理,每年给全球造成的费用达7500亿美元。这包括卫生部门的费用(不包括听力设备的费用),教育支持的费用,生产力损失和社会费用。

在发展中国家,听力损失和耳聋儿童很少接受学校教育。听力损失成年人的失业率也更高。即使找到工作,和一般劳动者相比,听力损失者在职场中处于较低级别的比例也更高。

我们应当如何预防听力损失?蒋子栋提醒,需要对以下多种因素加强预防意识:

远离环境噪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长期处在兴奋状态,促使听觉功能极度紧张疲劳,造成听力下降。

而且噪音环境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失眠,以致血压升高、心脏排出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内耳供血,从而影响听力。

合理使用耳机

经常戴耳机,后果很严重!韩国已有17%青少年患“噪音性耳聋”。耳机的不合理使用正在“损耳于无形”!如果每天超过89分贝音量听音乐,时长达1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世卫组织称,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至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造成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而全球智能手机的使用率正在不断增加。对于那些受到听力障碍煎熬的人来说,听不到声音,就等于关闭了他们聆听世界的一扇窗。听力一旦损失,就不会再恢复。

为了让年轻人更安全地听音乐,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共同公布了新的有关音量的健康准则,包括在个人音频设备上增加监控音量和时长的功能等。该标准是在世卫组织“确保听力安全”举措下制定的。这一举措旨在改善特别是年轻人的用耳做法,既包括在嘈杂的娱乐场所接触音乐和其它声音,也包括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乐。

下面微博用户的亲身体验足以说明不合理使用耳机的危害:

我们建议,戴耳机应严格遵循“60-60-60”原则:

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

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千万别戴着耳机睡觉

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嘈杂的公共场合尽量避免听歌

当你发现在嘈杂环境中音量调大到60%的时候还听不清那就该摘下耳机了,再接着听只会损伤耳朵。

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

尽量少戴耳机,尤其是耳塞式耳机,如果要戴可选择头戴式耳机和降噪耳机。主动降噪耳机可以很好地保护听力,减少听音乐时的噪音影响,从另一方面帮助我们降低耳机音量。

少掏耳朵

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使用软质棉棒,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朵,且深度不宜超过2厘米(一元硬币的直径约2.5厘米)。

别用力擤鼻涕

擤鼻涕用力过猛会增高鼻内压力,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现在就戒烟

吸烟的人会比不吸烟的人更早丧失听力,且更容易患耳部感染或在大的噪音影响下听力下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吸烟者听力受损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要高出15.1%,而被动吸烟者所受到到的影响更大,他们听力受损的几率要高出常人28%。

过量饮酒

如果受到长期、过量酒精刺激,耳部主要会出现耳朵发闷发胀、突发性耳聋等情况,导致听力受损。

负面情绪

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吃得太“好”

高油脂、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是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而这些“富贵病”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据调查,老年耳聋中70%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程度越重,耳聋程度也越重。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而糖尿病也会加速耳蜗血管内皮增生,降低血供,缺血情况下的耳朵就会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

打喷嚏时不要捂紧口鼻

有的人打喷嚏下意识的捂紧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开车、坐飞机、潜水时注意保护耳部

开快车时风噪声可能超过100分贝,对听力损伤很大。所以,建议开车时关上车窗。此外,坐飞机时飞机起飞、爬升或下降,气压会发生剧烈变化,对耳膜产生影响,轻则造成耳朵不适、耳鸣,重则可能造成耳朵极度疼痛、头痛、耳膜穿孔等,影响听力。潜水时也会出现。潜水和坐飞机时要注意保护耳朵,坐飞机耳部不适可以通过吞咽、咀嚼、打呵欠使咽鼓管张开,缓解耳痛。潜水时可戴上耳塞。

当心药物致聋

生病时不少人都会使用抗生素,但滥用抗生素一样会损伤听力,导致耳聋。许多药物包括抗生素以及一些退烧药、镇痛药等,都可能对特异性个体或者敏感性个体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这些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切勿私自服药!

别太劳累,保证睡眠

从临床上看,长时间熬夜、休息不好、睡眠不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都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发因素。比如,不少白领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多表示在考试前有熬夜的经历。所以在工作学习的同时要保证休息和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勿忽视感冒、鼻炎、咽炎

很多人耳朵感染炎症都是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特别是鼻炎、咽喉炎、感冒等都会引起中耳炎等耳部感染,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