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互宝分摊金额暴涨?别惊讶,还要涨!

 Jun保屋 2020-12-25

01

最近知乎保险话题下有个问题:

问题的焦点是,为什么最近两个月相互宝出险人数暴涨?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观点。

如果你还不了解相互宝,推荐阅读:

02

我们先来看相互宝2019年来的理赔数据:

这是相互宝官方公布的分摊数据,用一个图表能看得更直观:

相互宝的每月理赔数量是一路飙升的,2019年2月份有3人理赔,而2019年7月份有782人理赔,暴涨260倍。

03

相互宝的理赔量为什么会在近几个月持续暴涨呢?或者说,前几个月的理赔量为什么那么低呢?

我认为有下面这几个原因:

1)相互宝有90天等待期;

在前几个月,很多被保人还都处于等待期内,而在等待期因疾病导致重疾是不能赔付的,比如患癌症;

2)加入相互宝的人数持续增长,理赔案例自然也相应增长。

2019年02月加入相互宝的人数是3000多万,而现在已经突破8000万。

3)申请及处理理赔有延迟;

最新的一期相互宝是496人理赔,但这496人并不是都是7月份生病的,而绝大部分都是2019年2-3月份确诊重疾的;

我仔细看了,2019年7月第二期前13个理赔案例,有10个都是2019年2月份及以前确诊重疾的,6-7月份的没有一个;

我也把后续的几百个理赔案例出险时间都抽查看了,绝大部分也都是2月份的;

也就是说,虽然2月份成功获得理赔的被保人只有3个,但2月份患重疾出险的被保人远远不止3个。

下面这张图能比较形象的表达每期申请理赔人数与等待期、理赔延迟、相互宝参与人数之间的关系。

了解到这些,大家应该就能明白,最近几期相互宝理赔人数暴涨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04

相互宝申请及处理理赔有延迟,这点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以前有伙伴问我,相互宝的理赔量怎么那么少,跟目前重疾险的费率完全不相符;

我当时认为是有90天等待期原因,可过了3个月等待期后,相互宝的理赔量还是很少,所以让我也一直很疑惑;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因为理赔有延迟,有很多出险案件,投保人还没有申请理赔,或者申请理赔了尚未获得赔付,这些案件都没有在当月的均摊费用中体现。

也就是,目前相互宝的理赔数据并不是真实出险情况的反映,用目前的理赔数据来评价相互宝这款产品,或者评价重疾险产品费率是否过高是完全不够的;

其实,即使用2019年一整年相互宝理赔数据来评判依旧不够,因为7-12月份的出险案件定然会有一部分推迟到明年才能获得赔付。

要想客观评价相互宝这款产品,可能要2-3年时间,等加入相互宝的人数及每月出险数量都稳定以后。

但目前,对于相互宝是否值得继续加入,其实还是很好决策,大家就以自己年龄买30万1年期重疾险费用做参考,如果相互宝均摊的费用比这个值低,那就值得继续持有,如果高于这个值,肯定就不值得加入了。

05

相互宝最近一期救助成员496人,人均分摊金额1.48元,后续会不会继续增长呢?

我认为会!并且是一定会!相互宝的均摊费用远没有到正常值。

按目前来说,如果不增长,一期人均分摊1.48元,一个月会分摊3元,一年就是36元;

那就相当于一年花36元买了30万的重疾保障,这是不是合理呢?

参考目前一年期的重疾险费率来说,非常不合理。

微信上的微医保1年期重疾险保障100种重大疾病,它的费率表如下:

对于男性,30万重疾保额,最便宜的也需要105元/年(11-15岁),而相互宝人群的平均年龄肯定是要大于15岁的,我们假定平均年龄是30岁,那一年期重疾险也需要240元;

36元:240元,相差太悬殊,即使说保险公司在重疾险上存在暴利,那也不可能有5倍暴利。

更值得参考的一个均摊数值是188元,相互宝承诺:每位用户2019年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

188元显然是支付宝做过反复计算的,如果说每人每年实际均摊只有36元,那支付宝应该不会定188元的承诺,因为即使承诺不超过100元,也还有2倍的安全区间。

所以说,我认为相互宝的每期理赔数、人均分摊费用肯定会继续增长的,大家不要太惊讶。

这里要多说一点,相互宝承诺每位用户2019年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可以说是非常的“聪明”;

我们刚刚已经看到了,相互宝的理赔有一定延迟,比如7月份赔付的很多都是2月份申请理赔的,那7-12份患重疾的案件,有一定比例会放到明年的1-6月份才能获得赔付,均摊也会在2020年,那承诺每位用户2019年分摊金额不超过188元显然会安全很多。

06

对于相互宝近几个月理赔量暴涨,知乎上部分网友认为是相互宝审核不严格,存在骗保;

比如他们发现有些病理检查报告是手写的,容易造假;有些刚好90天等待期后确诊恶性肿瘤,太过于巧合;还有病理检查报告出具时间早于送检时间,明显矛盾,等等。

利用相互宝骗保肯定是有的,这根本都不用怀疑,并且不仅仅是相互宝有骗保,每家保险公司都一直在被骗保困扰,每年损失不菲,但束手无策;

骗保是无法杜绝的,我认为只要能控制在行业平均范围内就是合理的;

目前来说,相互宝的均摊金额还远低于买一份30万保额1年期重疾险的费用,那骗保也自然在合理范围内。

我看知乎上有伙伴由于相互宝有骗保、理赔审核有瑕疵等问题,就退出相互宝了,我认为还是得理性看待,就目前的分摊费用来说,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宝骗保更严重,或者说理赔审核有明显放水。

07

简单总结:

其实今天最想让大家知道的是:相互宝理赔申请及处理有延迟,1-5月份相互宝理赔件数极低的确是让我很困惑的一个问题,今天总算是知道原因了。

另外,相互宝近2个月理赔量暴涨其实是很正常的,暴涨的背后主要原因还是是申请及处理理赔有延迟,很多2-3月份确诊重疾的被保人,现在才获得理赔;

即使近2个月相互宝理赔量暴涨,分摊费用激增,但与目前1年期重疾险费率比较,相互宝的理赔率还是太低,所以我认为相互宝后续每期分摊费用应该还会继续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