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中的陆游

 取经的兵 2020-12-26

我心中的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诗人陆游题在绍兴沈园石壁上的一首词,流传千古,至今仍未我们所津津乐道。全词以钗头凤的格调讲述了诗人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上下两阙最后的三字重叠更是抒发了诗人此时此刻空叹悲欢离合但却无奈世事弄人之感,可谓点睛之笔!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 ,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 错,错,错,一连三个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 不敢逆尊者意而终的否定,还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抑或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作者的没有明说却将这层意图解释的明明白白。上阙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 ;但又不是一泻无余 ,其中东风恶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而下阙的最后,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呢。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一曲钗头凤,道出了南宋诗人陆游无尽的悲情,也引出了我对这位爱国诗人的一番感叹:本是相濡以沫,但世事弄人却落得个“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反观陆游一生,个人认为有两点是为后人所相颂的,一是他刻骨却悲戚的爱情,二,则是他至死而不撼的爱国。

     陆游唐婉,众口相传,沈园题词更是成为了钗头凤一调的代表之作,但如此千古绝唱,比起那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来说,却犹是不及。

晚年的陆游空有满腔爱国之情却无法置身报国大计,这确实给陆游带来了非常大的打击。可以说陆游是在内忧外患中走完人生之路的。童年的流离、家庭的熏陶使诗人的思维较早地定格在忧国忧民、舍身报国之上。陆游步入“知天命”之年时,仕途再次失意,陆游在第二次失去官职后病了二十多天,他在病榻上,仔细研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受命于危难之际而鞠躬尽瘁以图统一中原的诸葛亮为楷模,希望现实中多出现像诸葛亮那样的忠臣义士,念念不忘对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的高度深切关注的情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写道:“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纵观陆游之诗,字字跳动着特定时代的脉博,篇篇充溢着慷慨之声、悲忧之思、豪迈之气。不论是年幼的顽童、丢官的耕农还是病重的草民,就算是迟暮的闲人,这位“位卑”的诗人都未泯灭炽热的爱国爱民之心。陆游时时刻刻置祖国和人民于心中,自始至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的慈悲之心、舍身杀敌的壮士之心、统一祖国的执着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之心、“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满腔的忧民悲愤之情和炽烈的爱国壮志之心,贯穿了诗人陆游的创作历程,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并成为其诗歌的精华和灵魂!!

参考文献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愫探析。。。。。。董新,曹东毅

论陆游的道教信仰与爱国思想。。。。。卢晓辉

陆游乡土诗的文化魅力。。。。。。高利华

维基百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