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理学传播第一人——赵复

 倚月临风 2020-12-27

 赵复,字仁甫, 宋末元初德安( 今湖北安陆) 人, 生卒年月不详。因家居江汉之上, 以“江汉”自号, 学者称其为“江汉先生”。其是元代理学教育的开山之祖,《元史》卷189列传第76有传,被列于儒学列传之首

                     

《元史》本传中说: “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这话虽然并不十分确切,但赵复对于程朱理学在我国北方的传播确是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 次年, 元太宗窝阔台命太子阔出率军攻打南宋兵至德安, 遭到当地军民的顽强抵抗德安被陷后, “其民数十万, 皆俘戮无遗”(《元史》卷189 ), 赵复也在其中。当时,蒙古统治者为巩固在中原的统治, 广泛搜罗各种人才, 儒、道、释、医、卜等三教九流的人都在搜罗之列。蒙古军攻下德安时, 在军前供职的姚枢在俘虏中发现了儒生赵复。交谈中, 知赵复是个难得的人才, 即劝赵复归降,当即遭到拒绝。姚枢怕赵复自杀, 留他在帐中共宿。一觉醒来,见床上只有赵复的寝衣, 却不见赵复其人。姚枢立即骑马去追, 走到河边, 只见赵已披发赤脚, 仰天而祝, 正要投水自尽。姚枢将他一把拉住, 并劝道: “徒死无益” , 活下去, 子孙或可传绪百世;“随吾而北, 必可无他”。赵复只得跟着姚枢北上燕都。

                  

当时,赵复的心情是十分矛盾的,他的《寄皇甫庭》诗说:“寄语江南皇甫庭, 此行无虑隔平生。眼前没有千行泪, 水自东流月自明。”这既是给故人的告别, 也是对故乡、故国的告别。途中, 赵复还写下《锦瑟词》一首说: “歌珠植板楚王宫, 半醉花间拾落红。铁马北来人事改, 不知随水定随风”。表现了对于前途把握不定的优虑。忽必烈曾问赵复:我欲伐宋, 你可为我前导乎? 赵复回答: 宋是我的父母国, 怎能引他人去攻打自己的父母呢? ”忽必烈听了深表赞许。

宋金对立之时, 南北道绝, 文化学术难以交流,理学在北方近于绝迹,赵复一到燕都, 以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全部抄录给姚枢。身居相位的扬惟中听了赵复讲的理学,也深受启迪, 开始对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与姚枢筹划, 建立了太极书院和周子祠, “收集伊洛诸书, 载送燕都” (《元明名巨事略》卷5 ) ; “选取遗书八千余卷, 请复讲授其中”(《元史》卷189 )。扬惟中等选拔“俊秀之有器度者为道学生”(《元朝名臣事略》卷5 ), 接受赵复等儒师的教育。赵复在太极书院讲学日久, 声誉日增, 河北一带, “游其门者将百人, 多达材其间”( 姚隧: 《序江汉先生事实》, 见《牧庵集》卷4)。从此, 理学在北方获得了公开讲授的讲坛, 有了专门培训的教育机构,理学在北方日益得到推广。

                             

赵复与北方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交往。如名儒郝经癸卯( 1243) 至庚戍(1250)馆于顺天左副元帅贾辅家中万卷楼之中和堂, 教授贾辅诸子1247 , 郝经年二十五, 江汉赵先生爱公文笔雄赡, 练达性理, 谓之曰: 江左为学读书如伯常( 经字) 者甚多, 然似吾伯常挺然一气立于天地之间者, 盖亦鲜矣。’”又,赵复曾南游经白沟至保定,宿于郝经家赵复离开保定时, 郝经作听角行诗和送汉上赵先生序文赠行郝经后听角行序: 丁未冬十有一月, 汉上赵先生仁甫宿于余家之绸壳庵. 霜清月冷, 角声寥亮, 乃作听角行赠其行丁未即定宗二年(1247 )听角行, 郝经把赵复与苏武相比, 对他流落异国他乡的遭遇表示同情。《送汉上赵先生序穷先生者此行也, 达先生者亦此行也, 从穷达间题入手, 赞杨了赵复在北方传学的功绩: 昔之所学者, 富一身而已, 今也传正脉于异俗, 衍正学于异域, 指吾民心术之迁, 开吾民耳目之蔽, 削芜没, 断邪枉, 破昏塞, 稗六经之义圣人之道焕如日星, 沛如河海, 巍如泰华, 充溢旁魄, 大放于北方如是, 则先生之道非穷也, 达也。”又云: 仲尼穷于行而达于圣, 孟柯穷于行而达于贤, 史迁穷于行而达于史, 杜甫穷于行而达于诗, 韩愈穷于行而达于文, 果穷也邪? 此行也, 人视先生以为大穷, 经则以为大达先生可纵轨扬替, 沛胸中浩浩, 鹜通遭之坦坦, 劲行而无虑矣。”以此为赵复送行.赵复继续南游, 经赵州魏县东平, 1248 1月达到济南.杨弘道又作送赵仁甫序赠行

               

赵复于教书讲学以外, 还著有传道图》《伊洛发挥》《师友图》《希贤录等书, 但都未能流传下来元史中可以看出, 传道图主要是叙述从伏羲神农尧舜到孔子颜回孟子, 再从孔孟直至宋代的周张朱这一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 实际上是一部经学发展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