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日根:诗人里需要一些“硬骨头”——兼评王克金的诗歌

 倚月临风 2020-12-27

诗歌产生之初就带着多情的外衣。感性的抒发、充沛的表达成为诗歌进入人类大脑的原始记忆,诗人也慢慢地被附加了“敏感”“浪漫”“精致”等诸多符号。

确实,一个诗人若没有万物有灵的虔诚,世界在他的眼中将是冰冷和沉寂的;他若缺少柔水的情怀,更会匮乏创作的冲动,文字将牵强而干涩。但我始终认为,诗人光有一颗多情的玲珑心远远不够,因为有太多的诗人皮肉丰满,但骨骼酥软;文笔斑斓,但精神黯淡。一个真正强大的诗人,他的身体内部一定有无比坚硬的内核,这内核为他供养持续的能量,会支撑他站立和跋涉,让他的诗歌与这个世界摩擦,亮出火花。这些诗人中的“硬骨头”,人格有质感,语言有厚度,思想有张力,所以,作品有声响。我要说,王克金就是这样一个诗人里的“硬骨头”!

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深阅读和深思考渐渐成为奢侈的行为,诗歌创作也开始快餐化,“同题诗”、“速成班”、“主流风格”等等不断冲击着诗歌界,让诗歌也开始有了娱乐的意味,这也许是诗歌走向大众的必然,但是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乱象。我要说,在诗歌的乱世中,好在还有王克金一类的诗人,他用一点矜持的坚守来代替很多人火爆的盲从!在廊坊青黄断续的诗人群体中,好在还有王克金,他的创作历程始终保持恒温状态,不大开大合、不大起大落,给很多年轻的诗人以提醒和表率。在人文精神重新被拾起的大变革时代,好在还有王克金,用诗歌来呈现、来传递他人生的体验,告诉一些混沌的人群,诗歌还是可以启迪生命的精神力量!

我阅读克金老师的诗超过10年,熟悉他很多的作品;更在创作中得到了他很多的指导和鼓励,克金老师与我亦师亦友。仔细研读他近期的诗作,有了更新鲜的理解,愿意与各位诗友交流体会。

诗人的产生是社会文明成熟的重要标志,优秀的诗人必将是能够嗅懂社会的体味、洞悉人群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修炼自己心智的过程中,教育好自己,再给他人以人生智慧的分享。对于诗人而言,最可怕的就是人格的僵化和矮小。但是,很多诗人的作品很精彩,却不能做到文字和人格的统一。一些人诗歌很强大,内心却很虚弱,一些人诗歌很高尚,品性却很卑微,一些人诗歌很奔放,情感却很枯萎。如果诗人在现实世界里困顿自己,敏感却也极端,坚持独立却也封闭自己,拥有忧郁气质却也自甘沉沦,甚至只沉浸于自己情绪的宣泄之中,那么他们每多一个读者,都是多一个品尝他精神毒药的受害者,因为那些人会追随他病态的心里走向阴暗的境界,并不能带来生命视野的延伸。

而读王克金的诗,能够感觉他始终在思考人生轨迹中那些细节,在审视自己,反省自己中推动自我人格的强大。

“骨头不是浇铸物/但它们接受/时间……永恒……/不断地浇铸”(王克金《替代》)他让死亡不再可怕,只幻化成了一种形式,而“骨头”这我们身体里面或者更是精神里面的支撑物,它的是否存在才是一个人死亡与否的标志。

“我发现我的世界太小了/我看到你时——你也在看我/我们长久对视的时候/我的世界又太大了/那时即使有一点/让我下笔,我仍觉得/那仍不是地方”(王克金《失题之二》)他在追问“自我与世界”、“我与非我”这些关联,也看到“我”在生命价值、美丑是非以及世间的很多规则面前,既是原点,也是一个参照物。

“这一年,东方和西方也还存在/老克从日落返回日出/他在一点上轮回/即可重历/世间曾经有过的变异”(王克金《这一年》)只有有勇气站在比一般人高一点的地方,才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才敢谈论生死,谈论人间善恶,谈论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喧嚣,什么是轮回和变异。

“苦难属于谁?是那只井底的青蛙/还是那位投井的人/抑或是井体的自身”(王克金《怀抱一口井》)王克金告诉我们:在世间,苦难是共性的,只是痛苦的种类不同,投井的人背着生活的痛苦,青蛙背着孤独的痛苦,而“井”作为见证者,旁观着他们的痛苦,却又无法去拯救他们的苦难,是更大的苦难。这种苦难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时常存在,会累积变厚,所以我们自身不能沉浸在自己的深井里。

从这些诗歌当中,我们能够读出王克金对于人生的思虑和垂问,尽管诗中也有苍凉、悲愤和寂寥,但始终能给于端正的方向、清晰的解答,让我们看到低沉和暗影下那些明亮的事物。这就源于王克金自身人格的强大,他有足够的力量来驾驭他的文字,不至于变成自圆其说或是歪理邪说,也不至于让他陷入自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曾经有人说过,做诗人就是一次修行。我认可这样的说法。从“人”跨度到“诗人”的过程,可能源于偶然的机缘,但坚守下来却要历经无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考验。如果不是对生命和时代有深深彻悟,就没必要将宝贵的人生消耗在写诗这一艰难的事业上。王克金,是一个真正信仰诗歌的诗人,他的诗歌是透明的,始终坚定的映射着他的品性和人格。他勤于笔耕,对诗歌忠诚,是因为他愿意这样与世界对话,与我们交心。希望我们不要只把王克金的诗歌当成是语言的花瓣,意境的幽谷,而是发现他内心更多的奔涌的河流。

2018年1月11日 

      作者简介:莫日根,本名刘涛,诗人,70后生人,达斡尔族,副教授,文化史硕士,高校教师。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第十二期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少数民族创作班学员。著有诗集《一个人的无名对话》、《今夜的祷告》、历史散文著作《风骨中的血脉》,曾参加第八届河北青年诗会,作品多次国内大赛获奖,入选国内多种文学选本。

京畿学堂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转发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