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旭霞 : 燕赵文化脉理探析 [下]

 倚月临风 2020-12-27

(五)燕赵文化的传承与拓展
    鸦片战争之后,在近代忧患重重、内外交困的中华民族空前的历史危境中,燕赵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凸显,经世致用的治学传统更加强化,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促成了张之洞等近代思想家的睿智,践履、崇实的实践信条成为李大钊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事业的牢固基础。

在中国20世纪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舞台上,燕赵文化以其空前的风起云涌之势,大展雄姿,谱写下一曲曲气壮山河的乐章,展演出一幕幕鬼泣神惊的壮剧: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在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下都河畔,燕赵儿女奏响了反帝爱国的乐章。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在“不食嗟来之食”的伯夷、叔齐的故乡——乐亭县,它的儿子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燕赵大地成了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传播的中心;当卢沟桥的炮声响起后,古燕赵慷慨悲歌的土地又成为中国人民反抗外族侵略的主要战场,异常残酷的冀南“四二九”反“扫荡”,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千军万马强渡黄河挺进中原的大进军……继承了豪侠之风的燕赵儿女在这场惨烈而悲壮的战争中,为中国及全人类的历史上书写了开辟新纪元最光辉的一页;在解放战争中,曾是中山国大展雄风的平山县西柏坡,成为“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7〕,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圣地。西柏坡红色精神,光照全国,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六)燕赵文化的升华与弘扬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具有深厚积淀的燕赵文化以其绵延不断的文化继承性和活跃的文化创造性走向新的辉煌。唐山“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勇于开拓的气魄和科学的方法大干四化”的“引滦精神”,抗洪救灾、保卫京津的英雄业绩,体现河北生态建设思维的民心河工程,环京津、环渤海的“两环”开放带动战略,以及在抗击“非典”战役中,河北人民所表现出的燕赵先进文化豪放诚信、顾全大局、团结互助、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性格特征,等等。这些精神和事迹已融入了河北人的血肉之中,形成了体现在河北人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中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精神。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北的现代化进程由缓慢到快速,由被动到主动。伴随着现代化浪潮,燕赵文化沉潜的品格在与现实的结合上显得更加沉着、从容,在现代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日见显著:由炎帝、黄帝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与时迁移”的理念,与时俱进的品质,作为积淀,在燕赵大地上传承不辍,并被发扬光大,其中许多内容和形式被拓展为新的内涵。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改革精神及实践,又成为今天解放思想,应对对外开放后出现的文化挑战,与时俱进,适应全球经济化要求的借鉴。“黄金台现象”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大环境,正在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甚至处处表现着河北人民的精神和信念,显示着燕赵大地的气魄与精魂的各种“和而不同”、千姿百态的民风民俗,也成为河北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燕赵文化在升华,在光大。

三、燕赵文化的基本特质

文化的地域特征取决于三个因素: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人文环境。从这三方面考察,燕赵文化从整体上可以概括为复合性、农业性和整体性三个主要特征。从自然环境上看,燕赵山山水水的钟秀灵气给了燕赵文化两重性格,培育了它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特征。如燕赵文化最鲜明、最核心的特色慷慨悲歌精神,既具有刚烈勇悍的文化基因,也有秀逸婉约的文化因子。在燕赵的历史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一直以令人断魂裂魄、荡气回肠的不屈生命力发展和再生;高渐离奋起向秦始皇举筑一击的身影凝成的硕大感叹号,一直刻在燕赵人的心中;荆轲刺秦王的匕首在铜柱上击发出的火花,如同白虹贯日、电光石火,一直在中国历史的夜空、在燕赵十八万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放射着永不熄灭的光芒。

在燕赵大地的沃土里,名将廉颇,名相蔺相如,谏臣魏征,文儒张之洞,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有文有武,刚柔相济,是燕赵文化的“魂”,就是这“魂”牵动着燕赵文化千百年来的吟唱和歌哭。在燕赵文学艺术里,关汉卿的雄豪悲愤,王实甫的细腻婉约;赵南星、纪晓岚的怪异辛辣,曹雪芹的瑰丽丰厚;红旗谱群落的慷慨悲壮的交响,荷花淀派的平和婉约风韵……这些或是凸现悲壮,或是显示激昂,或是走向豪放,或是表现冷峻,或是趋于平和,都不约而同地点缀着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燕赵文化摇篮。

从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上看,燕赵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这与其相邻的三晋、关中、中原、齐鲁等各区域基本相似。但是,燕赵文化又有不同。首先,燕赵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结合、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典型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燕赵区域就已被公认为世界谷作农业的故乡,到战国时期,河北已经有了禾、黍、稷、麦、稻、粱等多种农作物。历史上无数次游牧文化对燕赵文化的冲击和改造都仅限于衣食住行的表层文化,而在深层文化上,他们更多的是被燕赵文化所同化。燕赵文化的核心依然是农耕经济。农耕文化优秀的精髓早已内化为燕赵人文传统的一部分,为当代燕赵文化所继承或正在转换中承接。如先民们很早就懂得的对自然采取亲和的态度,逐渐形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概念;在主动适应“天”的同时,也渐渐从原始的人格崇拜,演变为在自然中表现人格力量和人格映照,以及农耕经济和多种经营、农牧并起的发展范式对河北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等。其次,燕赵人民是“以自己的牺牲保证着农耕文化的发展”〔8〕。农耕方式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基础,是古代文明的主体。它的产生、兴盛和衰落直接关系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延续和现代化转变的现实。在此过程中,由于燕赵大地一直是中央政权设置的北方游牧势力南下的一道屏障,所以在其兴盛时期曾经是整个北方基本农业经济区的一部分,在其衰落时期又是北方各民族融合与冲突的一个窗口,燕赵文化伴同整个古代文明的兴衰,是古代文明由盛转衰、由古代向近代、现代转变的一个缩影。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转变中,燕赵文化比处在核心位置上的中原、齐鲁各区更具典型。

从人文环境上考察,燕赵文化具有整体性和完美性的特征。首先,燕赵文化与京都文化结合、燕赵文化更趋成熟。燕赵文化与京都文化的融合,严格地说是燕赵文化受京都文化巨大影响的程度,在全国是惟一的。河北作为直属中央的京畿腹地,全国各地域文化的聚合、交流,和北京往全国各地的文化辐射,都必经河北大地。因此,河北受京都文化的熏染和影响,在时间上要早于全国其他地区,在程度上更深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清朝康熙皇帝在承德开辟避暑山庄,从康熙至咸丰,皇帝每年在此居住半年左右时间,这里实际上是清代除北京外的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在京都文化的辐射下,燕赵文化有了更为开阔的胸襟,内容更加丰富,质地更趋雅化,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品质特征。

其次,燕赵文化是一种吸纳异域文化更多的地域文化。河北自古就是民族大融合之地,入主者的剽悍雄风,异域文化的别样风采、中原文化“阴阳合德”、中庸仁爱的儒家风骨,大量地被燕赵文化所吸纳,滋补和强化着燕赵文化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道德情操和慷慨悲歌阳刚健美、大气恢弘、典雅雄浑的精神主脉。这是其他地域文化所不可能具有的。第三,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艺术,既是构成燕赵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地域文化独特魅力的具体体现。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壮美着燕赵文化之魂,交融着燕赵文化之神,丰富与辉煌着燕赵文化的底蕴,注释着燕赵人最广泛的文化认同的整体观念和大局观念。

总之,燕赵文化独特的、艰涩的历程,使其具有了刚柔相济、以刚为主,重义守信、以义为重,贵和持中、以和为贵,开放务实、以实为务以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结合、以农耕文化为主,燕赵文化与京都文化结合、燕赵文化更趋成熟等特点。这种复合的特性、追求整体的特性使燕赵文化具有了极强的生命力、巨大的魅力和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

几千年来,不论朝代如何更更迭迭,兴兴衰衰,社会如何变迁,这种流淌于燕赵儿女血脉中永远抹不掉的基本精神、文化特性,深深地影响着燕赵大地历史演进的每一幕。今天,经过燕赵人切切实实、踏踏实实的耕耘,如黑格尔所说,文化“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9〕。燕赵文化又以自己鲜明的特色,活跃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一枝独秀。

在新的历史时期,燕赵文化根据时代的需要,注入新的东西,补充新的涵义,做出新的解释,开拓发展为新的现代精神的前提下,必然会将它优秀的精神延展、传播到全国的方方面面甚至世界各地,为河北乃至中国的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此文原刊于《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张京华.燕赵文化[M].沈阳:辽宁出版社,1998.10~15.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124.
〔3〕杨玉生.燕文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1):93.
〔4〕〔7〕夏子正,孙继民.河北通史·先秦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30,303~304.
〔5〕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3263,3265.
〔6〕〔8〕崔志远,葛振江.燕赵风骨考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5):100,105.
〔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8.

作者简介:陈旭霞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元曲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元曲等方面研究。

传播文化  诚请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