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忍堂谱《张氏统宗世系图》和《统宗世表图》以张君政为一世祖 ​

 书缘人生 2020-12-28


 

       百忍堂谱《张氏统宗世系图》和《统宗世表图》以张君政为一世祖,宣公为君政十七世孙。宣公以下世系为:栻生烜,烜生至、垫,至生如鉴,如鉴生镗,镗生新一(图注:由凤翔迁殷薛里),因该谱非新一支谱,新一以下世系不详。但从新一图注判断,新一当为清河郡王张俊(凤翔府成纪人,今甘肃天水)之后。另该谱中录有一篇题为“宋丞相文天祥”撰的《跋世谱》,但细读实为伪作。其文如下:

    “予友朝奉张公,丞相魏公之后也。常造平江官舍,与余谈及时事,慨然流涕,因出《世恩诺》一帙,请曰:“某身己许国矣,惟留是编,诏之后人,乞识一言,以垂不朽。”惟时予心诺焉而末逞也。末几,五牧兵溃,公惊告别,而音问不相通矣。至帝舟迁于新会之崖山,而时事益不可为。公与其族湖南制置使张烈良等起兵应崖山,与予戮力王室,乃为北兵所袭。公等举宗及余兵奔思川乌罗洞,战败被执。公曰:“若降,何面目见魏公于地下?”透遇害。予大战于五牧岭,亦被执,驱之北行,复抵五牧,袄今追昔,悲不自胜。而公之藐孤复来请焉,不觉有感于斯也。公讳镗,行政亦常共事五牧,因遗吊五牧诗,俾书其简末,聊慰曩日之请云。诗曰:“首赴勤王役,功成事则天,富平名委地,好水泪成川。我作招魂想,谁为掩骼缘?中兴须再举,寄语慰重泉。”咸熙三年岁次丁卯。”

    文中载文天祥应张镗之请跋《世恩谱》(当为《跋世恩谱》),文末署“咸熙(当为淳之误)三年(1267)岁次丁卯”。但文中述事却至张镗勤王遇害,文天祥作《五牧诗》以吊。而事实上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五牧诗》是文氏过五牧时感愤淮将张全误国和叛国而作,并非歌颂张镗殉国,文氏在诗前序言中已写得很明确。另该文并不见《文山先生全集》,足见造伪者的疏漏。

    另该谱卷一同时收录一篇题为“宋咸熙八年湖南制置使二十世孙烈良”撰写的《修谱序》,云:“今百有余年,广汉沦亡,宗党隔绝,绵竹之子姓已不可认识,又多转徙散处四方,有牧绍兴而卜居山阴者……”。宋代并无咸熙年号,关于山阴张氏非宣公后裔,笔者在后续章节中有论述。其错误与文天祥《跋世谱》可谓同出一辙。何冠彪在《张栻子嗣考疑-张岱祖系补疑》一文中对此也有论述,不赘。

     又无锡洛社花溪《张氏族谱》和《史纲评要》(明李贽著,张友臣译,中华书局,2008)载:张毅甫,字政三(上谱为政五),祖籍四川绵竹。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登文天祥榜进士,任盐城县令,政简民和,世称“清风两袖,不异东坡”。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军渡江南侵,毅甫奉诏勤王,与从兄弟政一(上谱为胞兄)、政七追随文天祥同心戮力,抗击元兵。过无锡五牧时,爱此地风物之美,遂移家于花溪。其后政一、政七战死于思州(今贵州省岑巩县)。毅甫与文天祥转战于广东潮阳一带,文天祥于五坡岭(今广东省海丰县)为元将张弘范部所俘,被押送至大都,从容就义于柴市。毅甫仗义收其骸骨,归葬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县)。后还隐花溪,元朝屡征不仕。据此谱,可知张政三(张铿)即张千载。张千载事见陶宗仪《辍耕录》、程敏政《宋遗民录》、杨慎《升庵词话》以及李贽《焚书》。而张铿不见史传。

     又武进湖塘张家坝社桥《张氏宗谱》载:先猷生显谟,显谟生节,节生炳,字虎文,号晴崖,宋末元初由湘潭占籍毗陵张家壩,其后分为湖塘社桥(大房二房)、聚湖张家村(三房)、卢家巷塘田里(四房)和张家坝(五房)四大支。与以上诸谱又异。常州诸谱称创谱于曲江公,续修于希白公,定叟公再辑,镗公据旧谱重纂,但诸世系互为龃龉,甚疑俟考。 

    除以上诸派外,江苏另有三支以宣公为始祖的张氏:其一为泰兴延令张氏。据《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载:延令张氏始祖为宣公六世孙张可大,元明之际迁入。其二为丹徒润东张巷张氏。据民国十八年张敦五《润东张巷张氏家乘》载始祖张椿为宣公子义公之孙,宋末迁入。对于这两支因笔者了解也不多,在此不做过多介绍。其三为吴江盛泽张氏。

    据柳亚子《磨剑室文三集·盛湖张氏诗文词存叙》载:“盛湖(即盛泽)张氏裔出宋先儒南轩先生,后南轩随父魏国公扈驾南来,遂家于杭。由杭而鄞,而余姚,明隆万间,南轩十九世孙见斋(廷秀公)自余姚迁归安,见斋孙季淳复自归安迁吴江之盛湖,遂定厥居、乃今几三百年矣。”

    盛泽张氏为余姚张氏支系,明朝末年二十一世孙张季淳(1608-1670)由双林移家盛泽,为盛泽张氏始迁之祖。盛泽张氏靠经营丝绸起家,张季淳曾开办张乾泰绸庄,其后世守其业。二十九世孙张嘉桐(字季琴,柳亚子岳母胞兄,曾与柳亚子岳父郑式如以及洪雄声于1903年共同创办盛湖公学)在《盛泽张氏遗稿录存》跋文中曰:“张氏之散居吴越者率以南轩公为始祖,自南轩公二十一世孙季淳公卜居盛泽别为一支,有缯肆,世继其业,然皆士而商。”清末,张氏后裔相继从文,如三十一世孙张应巢(1882-1933)、张士一(1886-1969)分别留学日美,归国后从教,绸庄也因后继无人而歇业。同时盛泽张氏也是诗文世家,民国年间二十九世孙张嘉荣(字伯华)辑有《盛泽张氏遗稿录存》(民国二十一年,希范堂铅印本)一书,收自余姚迁归安十九世张廷秀以下吴江盛泽本支先人著作,凡十九世三十一人,包括诗存、文存、词存、赋存四大类。其诗文之盛,可见一斑。 

    注:以上节选峒主《张栻家谱研究》一书,原书载有此三谱世系表,限于篇幅,在此仅列简要世系。该书共收录十大宗谱流派:

1、栻——焯——恬——洪、江,洪——震——远猷(浙江山阴张氏,张元忭家族)

2、栻——焯、烨,焯生文吉(浙江余姚历山张氏)

   杓——廷碧

3、栻——焯——[王相]——镛——溥、湍(浙江平湖、上海松江张氏)

4、栻——焯——锡——赟——嵩——全、仝(浙江嵊县清水塘张氏)

5、栻——颂——[火光]——茂一(浙江海定盐宫张氏)

6、栻——旭、耆、旸,旸——奎——堪——诚——玉夫、廉夫、艮夫、震夫(浙江新昌长乐雅张村)

7、栻——炳——逊厚——珦——晟——琏——光祖——应著(新昌拔茅)

   杓——实生、复生,实生——立——琼山、崇山、瑞山,复生——端——恒山、玉山、荘山(新昌源溪)

8、栻——焯——明义(过继)——镗(过继)——洽(江苏无锡)

   杓——忠纯、忠恕,忠恕——明义、明羲,明羲——镗

9、栻——焯——先猷、告猷,先猷生元良、世良、贤良、臣良、相良,世良生镗(政一)、铿(政五)

   杓——仁恕,忠恕,仁恕——献猷——能良;

               忠恕——洪猷——谟良、烈良(湖南制置使)、勋良。(江苏常州)

10、栻——焯——至、垫,至——如鉴——镗(江苏常州)

   实际上,以张栻为始祖的宗谱还远不止以上派系,如沈寿民(1607-1675)《新丰张氏族谱序》(《姑山遗稿》卷十二,康熙甲申)曰“新丰张氏传为宋魏公忠献后,其徙宛也宣公长子棊始也。”曹学佺(1574-1646)《蜀中广记》曰宣公“无子,以从子炤为后”。又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一卷书信)·致刘承斡信》曰:“张君常惺,名敬,字子简,系一布衣。因有足疾,故从未应试。门下从游者甚众,与寒家并非同族。盖为南轩先生之裔,弟则横浦(张九成)先生之后也。”据此可知,浙江海盐亦有宣公之后。所出不详。又江苏《沙洲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几度兴衰的大桥古镇》曰大桥张氏,望族也。宋魏国公张浚随驾南渡至白茅里,其后张静齐明初迁来大桥定居。并集资建宗祠于大桥东堍。1555年,皇家发诏:“大桥镇为尚书左(误,当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张浚后裔本朝应天巡抚行在工部侍郎张为封地。”不知是真是假?又河南《嵩县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载大章乡东湾张氏“为宋代枢密院事张浚后裔,老家四川绵竹。南宋隆兴二年(1164),北迁南阳府唐河张官营。其第三代的一支于宋恭帝末年(1275)又北迁洪洞县。明洪武六年(1378)又南迁来豫,寓居洛阳后衙马盘庄(今伊川具南衙)。其下三门中的一支于乾隆年间复迁嵩县大章甲山东湾至今。”可能也都与宣公有关。真是纷繁芜杂,难以尽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