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杏石甘汤和麻杏薏甘你知道多少?

 青龙中医 2020-12-29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石汤,不想写了,因为这个方基本用烂了。成药也有,大家也都用。后来考虑一下还得写写,否则不成规矩。

63条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麻杏甘石汤。这个其中大热指的白虎汤承气汤而言。对比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肯定是大热。说明麻杏甘石汤热邪不甚,不到白虎汤证,不到阳明腑实证。

162条是下后,其余跟62条一样。因此本方专治咳喘无大热。

麻黄4两相当于现代60克,汗少时候可以多用麻黄,我一般10克算多。如果汗多热邪盛,麻黄可以少用3克。这是用量问题,基本遵循药典剂量。

古代应用:(1)《千金方》:四物甘草汤,即本方,治伤寒汗出面喘无大热;又治贼风所中,腹中挛急,本方去杏仁加鬼箭羽。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惺惺散治伤寒发热,头疼

脑痛,于本方去杏仁,加茶、葱煎服。

(3)《寿世保元》:外邪在表,无汗而喘者,五虎汤,

即本方加细茶;有痰加二陈汤。

(4)《张氏医通》:冬月咳嗽,寒痰结于咽喉,语音不

出者,此寒客于会厌,故卒然而暗也,麻杏甘石汤主之。

(5)《幼科发挥》:五虎汤,即本方加细茶,治寒邪

客于肺俞,寒化为热,闭于肺经,而见胸高气促,肺胀

喘满,两胁扇动,陷下作坑,鼻窍扇长,神气闷乱之

证。

(6)《伤寒来苏集》:治无汗而咳,大热者。

(7)《类聚方广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喘咳不

止,面目浮肿,咽干口渴,或胸痛者。又治哮喘,胸中

如火,气逆涎潮,大息呻吟,声如拽锯,鼻流清涕,心

下痞塞,巨里动如奔马者。又治肺痈发热,喘咳脉浮

数,臭痰脓血,渴欲饮水者,宜加桔梗,时以白散攻之。

方解:麻黄配石膏,不是发汗,是宣肺清热止咳平喘,杏仁止咳平喘助麻黄一臂之力,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临床热毒重再加银翘鱼腥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咳嗽有痰再加桔梗浙贝母前胡等增强化痰止咳力量。还可以再加桑皮增强泻肺之力。无汗再加荆芥穗葱白豆豉可以。治疗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属于肺热。

也有发明治疗痔疮如:(12)痔疮:王氏运用本方治疗痔疮有明显效果。以麻黄、杏仁、甘草各10克,石膏25克为基本方。加减变化为:痔疮发炎(含肛旁脓肿初期),加黄芩10克,黄柏10克,鱼腥草2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0克,伴疼痛者加白芍15克;伴水肿加萆薢10克,苡仁15克;便血者加地榆炭12克,槐花10克,仙鹤草15克;血栓及静脉曲张外痔,加丹参30克、桃仁12克、赤芍15克、泽兰10克、鱼腥草30克、大黄10克;便结者,加大黄10克;气滞便秘加厚朴、苏子、莱菔子各10克;兼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各15克,熟地12克;兼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各12克,火麻仁10克;兼阳虚者,加附片10克,干姜3克;内痔脱出,原方加黄芪、升麻、黄芩各12克,柴胡10克。

还有遗尿,下利这些属于肺热下迫大肠等疾病也可,属于下病治上,腑病治脏法。

也有治疗皮肤荨麻疹等,姚氏将本方应用于眼科多种疾病,如①天行赤眼(急性结膜炎);②白陷鱼鳞、花翳白陷(角膜溃疡);③凝脂翳(化脓性角膜炎)。

应用本方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眼部症状、疼痛明显,具有红、肿、热、痛、羞明、流泪刺激症状;

②病人身体一般健康;

③舌淡白,舌尖赤,或舌质赤、苔微黄,脉浮数或浮紧;

④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或但热不寒,口渴,小便短赤,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同时指出,某些眼病刺激症状减退,而风热并未消除者亦宜用。若眼病如无表症,或无里症,皆非本方所宜;对心力衰端,营养不良等体质虚弱之病人尤为禁忌;凡因七情饥饱劳伤、亡血失精等而引起的各种眼病,如青盲、内障等不可应用本方。绿风内障(急性青光眼)外症虽剧,亦严禁应用。(姚芳蔚.麻杏石甘汤在眼科上的应用.广东中医,1958(9):19)

实验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解热、镇静、止咳、平喘、利尿、抗病毒等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具有抗组织胺作用,推测其抗组织胺作用的药物主

要是石膏。(董振华,某些中药复方的抗变态反应作用.中

成药,1989(11):37)

医案:

傅叔明医案:李某某,男,35岁。主诉:患水肿已三个月。开始因感冒风寒,咳嗽气喘,骨节痛,恶风寒,小便减少,逐渐全身浮肿。现仍恶风,不渴,尿少,全身骨节痛,难于转侧,胸满气急,汗多,经常湿透衣念。检查:体温38C,呼吸40次/分,苔白,脉浮缓。呈慢性病容,全身浮肿,渍渍有汗,肾区无叩击痛,心律齐、无杂音,肺部有湿性罗音。

此病先喘后肿,责当在肺,今医不宣肺,徒知投利尿之

品,于事当无济。……法当开腠理,导水速行。遂用麻杏甘石汤合越婢汤去姜、枣加姜皮与服。

麻黄15克,杏仁15克,甘草6克,石膏24克,生姜皮9克,3剂。

服药后汗出更多,小便亦多。第二日汗减少,小便仍通利。温36.8℃,呼吸正常,肿胀全消,喘平汗止,罗音消失,能下床行。唯独全身乏力,消瘦。遂处以调和脾胃,增进食欲之品,又半月而安。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四味,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本方与麻杏石甘汤,麻黄汤,三分天下,刘渡舟老盛赞寒湿热在肺三足鼎立之势,云青龙三现,可见其重要性。后世三仁汤想必也在此基础变化而来。

麻黄宣肺,杏仁止咳,薏米祛湿,甘草调和诸药。此方煎煮用散,符合大论治风湿不能大发汗,微微取汗之意,风湿俱去。

六七年前,冒雨行路,感冒咳嗽,身痛关节,舌红苔薄腻,我用本方加黄芩白寇秦艽桑枝等一剂知二剂愈。真乃好方。

日本大塚敬节先生解释本方说:麻杏薏甘汤可用于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疣、脚气等疾病。对于俗称为脚气的汗疱状白癣轻症者效果较好,但对因感染出现的化脓症并不适宜。该方对于儿童手等处出现的俗称的水疣、寻常性疣赘、青年性扁平疣赘等疗效较好。

大塚敬节先生曾经治验:一名高热患者,使用冰枕约七日,热退后撤去冰枕,但项部剧烈疼痛、不得活动,先以为用葛根汤可愈,但并无效果,后以“久伤取冷所致”为指征使用麻杏薏甘汤取得明显效果。

另有一脚气患者,夏季不发病,至冬季则脚气发作很重,这便是“取冷所致”。使用麻杏薏甘汤便很快治愈。这

是我经历的医案,麻杏薏甘汤当以“取冷所致”为应用指征吧。

本方也可以治疗鼻渊(急性慢性鼻炎),咳喘,水肿,痹症等,当然必须属于风湿在表,适当加减。

赵守真医案:农人汤瑞生,40岁。患风湿关节病,每届严

冬辄发,今冬重伤风寒,复发尤剧。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咳嗽,下肢沉重疼痛,腓肌不时抽掣,日哺增剧,卧床不能起,舌苔白厚而燥,《内经》所谓“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之证。但自病情观察,则以风湿之成分居多,且内郁既久,渐有化热趋向,而不应以严冬视为寒重也。法当解表宣肺,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以遇止转化之势。窃思《金匮》之麻黄加术汤原为寒湿表实证而设,意在辛燥发散,颇与本证风湿而兼湿者不合。又不如麻黄杏仁薏米甘草汤为对证。再加苍术、黄柏、忍冬藤、木通以清热燥湿疏络则比较清和,且效力大而更全面矣。上方服3剂,汗出热清痛减。再于原方去麻黄,加牛膝、丹参、络石藤之属,并加重其剂量,专力祛湿通络。日服2剂,3日痛全止,能起床行动,食增神旺。继进行血益气药,1个月遂得平复。

(《治验回忆录》1962: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