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到高血压这个病,有很多老年人长期服用降...

 jmmkc88 2020-12-29
说到高血压这个病,有很多老年人长期服用降压药。虽说能够降压,但却需终身服药,而且在长期服药过程中,易出现心血管类疾病和中风问题。

在中医看来,高血压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肝阳上亢,一类是阳虚水泛。肝阳上亢指的是体内阴血不足,阳气亢盛而导致的动脉压力加大。而阳虚水泛的患者主要是阳气虚导致的体内水液代谢系统失常,并因此造成了血管内多余的水液无法排出,导致的动脉系统压力加大,俗称高血压。

在我的从医生涯中也治疗过多次高血压患者,总体说来效果还不错,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三个比较典型的医案:

患者A:男性,40岁,主要反映高血压和头晕,另兼有手、脚、后背怕冷和失眠多梦症状。该患者属于高血压初期患者,血压90-140,因担心服用降压药带来的终身服药问题,而选择中医看病。诊其脉为浮、弦。舌淡苔白,饮食无味,大小便尚可。

遂开下方: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焦三仙,酸枣仁,生姜,大枣。5付,服一周,早晚各一次。

此方是五苓散加减,主要作用是治疗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失常,其中茯苓、猪苓、泽泻这三味药都是利尿剂,白术能健脾利湿,桂枝能升体内阳气,焦三仙健脾养胃,酸枣仁养血安神,生姜、大枣温养脾胃。诸药合用效果显著。

一周后患者反馈眩晕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手脚和后背怕冷问题改善,睡眠改善。后又再来几次治疗怕冷和睡眠问题,就不多加赘述了。高血压治愈之后,至今未犯。

另外,在很多的长期服用降压药患者中,有一类病人忽然出现了血压忽高忽低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出现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症状。这类患者靠调剂降压药用量和换降压药是无效的。因此,需要中医介入治疗。

患者B:女性,65岁,有多年服用降压药历史。最近突发血压不稳,血压忽高忽低,高时达到高压100-160,低时血压达到70-110,调剂降压药无效。另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口苦咽干,便秘、大便干燥。诊其脉浮、弦、数。舌红少苔,胃口尚可。

遂开下方:柴胡,黄芩,白芍,法半夏,酒大黄,枳实,生姜,大枣。六副服一周,早晚各一次。

方解:此方为大柴胡汤原方,主要作用为清肝经湿热,通大便。其中柴胡、黄芩清肝胆湿热。白芍滋阴养肝,法半夏化痰祛湿,酒大黄、枳实通便清热,生姜、大枣温养脾胃。诸药合用,效果显著。

一周后回复血压忽高忽低的问题恢复正常,头晕眼花问题恢复正常,大便恢复正常,不再失眠多梦。

在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当中,还有另一类患者会出现压差加大的问题,比如正常的血压为80~120,压差大的患者会出现(收缩压)高压逐步增高的现象,比如低压数值停留在80不动,而高压数值从120升到160,180,甚至200,这类患者极易出现中风现象。这种中风现象主要是因为脑部血管压力太大,而出现破裂造成的。因此,这类患者的中风风险很大,应引起重视。

中医认为这类患者的问题在于体内阳气弱而导致体内水液泛滥,因血管内的水液成分太高代谢不出去而导致的血压高,并且压差大。因此,遇到这种患者中医先要通过补气,来增加心血管动力,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利尿药物,使得血管内的水液得以排出,中医称之为升阳利水。

患者C:男性,70岁,反映全身无力,头晕眼花,下肢冰冷,失眠多梦。另测血压的数值为高压180,低压80,压差高达100。是个典型的高压差患者。诊其脉为浮缓脉见滑象。舌苔白水滑。饮食尚可,大便粘腻,小便频。

遂开下方:防己,黄芪,生甘草,生白术,桂枝,茯苓,柴胡,黄芩,酸枣仁,白芍,炒杜仲,肉桂,生姜,大枣。一副药服一周,早晚各一杯。

方解:上方是防己黄芪汤加减,防己黄芪汤的主要作用是补气、升阳、利水,在《金匮要略》中,主要用于治疗下肢水肿。因高压差病症和下肢水肿机理一致,因此使用此方。另在此方中增加白芍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增加杜仲和肉桂有补肾阳的作用,增加酸枣仁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增加生姜、大枣有养胃的作用。诸药合用,效果显著。

一周后回复,血压已降至80-140,睡眠好转,头晕消失。嘱其继续服用一周以后,再次恢复,血压已经恢复80-120,诸症消失。

最后说一下,高血压是的初期阶段靠中药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提醒大家尽量采用中医治疗。另外,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中会出现心血管问题,血压不稳定问题和压差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靠中医的治疗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请处在这个阶段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避免风险升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