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容和形式

 蠢牛颜旭茂 2020-12-29

  这是2014年发在雅昌论坛的一个帖子,略有修改。


  这几年经常听到儿时熟悉的红歌,很华丽,很有技巧!却总觉得那并不是我们曾经喜欢的歌声。无需细品,就能感觉到,帅哥美女们只是用嗲嗲的声音和做态的花腔唱那些陈年的词谱而已,少了些激昂,少了些虔诚。粉粉的帅哥美女们会唱的是哥呀妹呀,爱呀恨呀。那是青春的惆怅或迷惘、情场的旖旎或浪荡,他们怎么可能理解当年那种激情和疯狂?我估计年轻的歌手们可能没听说过“内容决定形式”这句话。不然,他们怎么能用一惯的嗲腔和颤音去唱不一样的歌曲呢?

  我的童年有好长一段时间在外婆家所在的一大片老屋场度过。经常躺在冰凉的青石板上看花园墙壁上那些各式的古怪人物,仰望着天井上空黑黑的梁柱和瓦当,觉得这世界很宁静,也很惬意!后来去北京旅游,才见识了皇家建筑的气派。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呀!
  再后来我慢慢明白:原来庑殿和歇山、硬山和悬山给人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端坐在须弥台上掐着手印的佛祖和手舞足蹈的人物故事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不是那样呢?哦,原来是因为互不相同的形式感。不同的形式,造就了不同的场:佛祖的道场、皇家的排场,还有外婆家的老屋场……

  最神秘的莫过于佛祖的道场。悠悠荡荡的钟声引着你,沿着曲折的山道,来到掩映在古木下的山门前,迎面有威武的韦驮和顶天立地的狰狞的天王,拐进去却又是一位憨憨地笑着的胖和尚。迷漫的香烟中,层层的殿宇中依次居住着各式的偶像,等待着你去膜拜。佛祖端坐在须弥台上,额角略微前倾,眼睛似闭非闭,似笑非笑,不怒而威,面含悲悯,他一直在俯视着你。他做着各式的有着特殊暗示的手印,似乎在静坐,在沉思,在说法……除了耳垂略长,头顶有肉髻,明明哪里都似人,却又怎么看都不是人。各式菩萨,似男非男,似女非女,衣着华丽。艳而不媚,柔而不娇,端庄而不古板,慈悲而非哀伤……还有凶煞的护法,虔诚的胁侍,妖娆的飞天……好一片祥和、宁静、威严、神秘的佛之世界。
  皇家的殿宇却完全不是那样了。玉桥金水,华表高城。内里虽然也是一样的庑殿、歇山和斗拱,可是丹墀、望柱、门罩、梁枋之上却无处不是龙翔凤翥,气派、威严而又喜庆。没有寺庙的神秘,也没有民宅里常见的诙谐故事、博古山水,更不似民间建筑的小桥流水,巷陌曲折。
  一切都是为了那个场。你需要什么样的场,就有什么样的取舍和手段,这才是艺术的核心吧。

  就如宗教雕塑,我们的祖先没有选择如实地描述细节,却按照自己的理想幻化出一些奇异的特征和神情。正如书上描述易县罗汉时所说:“……他们不是雕塑,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但他们又不像人那样平凡;他们的思考,超越了世间的烦琐直达理念的恒在境界……”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宗教性吧。
  可是在唐宋的时候人们便开始了将世俗之美融入宗教造像。所谓“菩萨如宫娃”,大抵追求的是肉体之美。流行于宋代的自在观音则放弃了佛家所常用的各式神秘手印和坐姿,纯粹是平常休憩者的姿态。而抓耳挠腮的各式罗汉更是表现了世俗的生活情趣。无论如何,总算是没有放弃太多的仪轨,还保留着大量的佛家气息。到了清代,咱们湖南和四川的造像(尤其是道教造像)可就纯粹是古怪与诙谐的世界。而闽浙一带则似乎完全把精力放在外表的华美或故作的威仪之上,内在的超然气度和张力则少有顾及。就连宫廷中的菩萨也会佝偻着背,在华丽的外表下显现出龙钟老态。当宗教的神性流失殆尽,便只剩下华丽、精细、诙谐和怪诞。

  很多年来,我一直想找一尊有一点点感觉的赵公明(武财神),过眼的怕也有数千尊吧,居然没有一尊不是像木偶娃娃那样,摆着个威风凛凛的pose瞪着你,看起来却是那样的萌萌哒。您是咱百姓家财富的守护神哦,即便没有韦驮、四大天王、玄武大帝那样的内在威仪,哪怕像大肚子黄财神那样富态和自信也要得呀!
  像这种儿童式的风格放在民间建筑的花板和雀替里倒是十分可爱!稚拙、诙谐、憨厚,时不时让你会心地一笑。放松心情每一天,“民俗”二字被诠释得贴肉又贴皮,这正是家居所需要要效果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