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要|美的集团电话会纪要

 会飞的瓜子仁 2020-12-30

风险提示:文中涉及的行业和个股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买卖依据,仅做逻辑参考,请注意风险!

日期:20201222

¨¨¨¨¨¨¨¨¨¨¨¨¨¨¨¨¨¨¨¨¨¨¨¨¨¨¨¨¨¨¨¨¨¨¨¨¨¨¨¨¨¨¨¨¨¨¨¨¨¨¨¨¨¨¨¨¨¨¨¨¨¨¨¨¨

一、经营预期

1、2021年的经营预期:美的收入大个位数,利润略超过收入,基于产品结构调升、渠道扁平化、海外市场自主品牌推出(对涨价敏感度更高)的判断。空调2021年增速是快于整体指引的,可以做到双位数的增速,今年的基数并不低,每年稳定+10%增速是可以预期的,但是不会再出现像2017年那样的火爆市场。
2、2020年全年预期:收入、利润正增长。1~11月份累计空调安装卡增速6%。
3、大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国内通过推出新品涨价可以对冲,但是OEM订单涨价较慢,因为要单独和客户谈判。冰箱订单四季度上涨70%,第一产能问题,第二海运受限,第三原材料涨了很多,利润率低的订单放弃,因此四季度我们放弃了部分冰箱订单。

二、分渠道
1、美云销:目前是归在网批的业务里面,美云销这两年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这两年都是大几十亿,预计今年网批整体做到上百亿规模。公司推进节奏没有那么快,主要是平衡各方面市场, 如果例如2015年改革推进的比较激进,可能会损害到当期公司经营。
2、电商渠道:今年美的电商占内销的40~45%,去年是35%左右。
3、渠道提升空间:经销商、运营商、服务商方面会逐渐缓慢向网批转变,包括物流速度也会不一样。比如说,以前美的冰箱生产后先到仓库,到代理商,再到一级经销商,再到二级经销商,再到终端门店,再送到客户,这里面装卸很多次,这个带来的成本比较高,所以这里还是有很多空间。全国来看,发达区域网批比例较高,偏远区域还是采用传统经销商模式,目前总体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三、分品类
1、小家电新进展
小家电可以做两种划分,1)相对偏大电的属性,比如洗碗机烤箱之类;2)偏快消属性的,可能每年就会出一些爆品。内部改革最明显的是公司组织架构,原本的小家电的事业部其实跟空调冰箱事业部一样,都是一个大的平台。今年小家电成立了大概十几个小平台,就是类似于以前是大兵团的作战,现在是一个个小兵团的作战,这种多兵团的作战方式来应对现在小家电偏快消方向这种市场的这种变化。今年产品品类上也增加了10多个大品类,SKU的话是多了200多个,那么这部分已经有4-5亿的增量了。比如说我们今年推了消毒砧板,一推出其实就做到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一,规模应该能达到4000-5000w的这么一个规模。考核方面,内部考核一般以收入、利润、现金流作为标准,但是一开始推新品会结合爆品接受度考核。
小电的70%以上都是线上的,小电会向线上倾斜。还有一些新消费渠道,比如京东社区店,美的都有布局。我们内部要求京东天猫能给到的服务,美的也要给到。
2、空调
1)竞争格局:今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了,美的在线上线下也是做到了市场份额的第一。双寡头的格局应该是至少短期看的话应该会持续,可能市场集中度可能还会进一步的提升。包括我们看空调的核心零部件压缩机市场份额也在提升。
2)均价:现在11月12月其实都有提价了,明年的话,首先你很难判断明年原材料的走势,至少上半年来看可能可能还是会继续的。通过产品结构的提升,整个单价往上提,至少明年看看还是会往这个方向走。
3)产品结构:变频的销售比例逐年增加,柜机国内接近20%。无风感这种单价较高的产品现在占比可能有40%左右。
3、中央空调
组织架构有一些调整,中央空调的家用部分在美的的家用空调的事业部里面,中央空调商用部分跟智能楼宇事业部结合。美的中央空调收购了菱王电梯,未来的话是提供智能楼宇配套的解决方案。

进军电梯业务的考量:
1)公司未来会以暖通空调作为依托,然后以楼宇进行多元化深层次的发展,电梯其实是楼宇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智能楼宇做到四五百亿问题不大,目前已经接近一两百亿。
2)我们发现其实电梯市场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2019年中国的电梯新装量是80万台,占到全球新装量电梯新装量的60%以上,2019年中国电梯的保有量是超过700万台,占全球电梯保有量的40%以上,这个比例还在快速的提升。基本上中国电梯现在市场规模基本上已经是接近3000亿的规模,产品的收入差不多有2000亿,然后服务维保差不多是1000亿的规模。目前中国电梯主要还是以外资合资品牌为主导,外资合资这些市场占有率超过60%,国产品牌其实也在快速的成长,市场份额这几年也是在提升的。在产品渠道方面,与外资合资品牌的差距是在不断的缩小,所以未来国产代替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其实电梯的国产率在中国制造生产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应该也达到了80%以上。我们现在看到国产品牌的数量其实还是很多,水平参差不齐,还没有出现可以跟外资合资品牌抗衡的国产品牌巨头出现。
3)美的的暖通+电梯都属于2B业务,客户是相同的,渠道高度重合,尤其在地产轨道交通的这些应用场景,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协同效应。 同时美的在品牌渠道客户,包括供应链等环节,本身就有比较大的一个优势地位跟资源。

四、分品牌
1、东芝:今年峰值的利润率水平其实跟美的比较接近。原因如下,1)本身东芝品牌还是有它影响力的,比如在东南亚,东芝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平台;2)本身东芝它的产品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它主要还是它的效率,比起美的来说是效率比较低下的,我们通过这种有效的整合,提高了东芝的运营效率;3)东芝在研发的程度是越来越弱,所以它的产品线是一个问题,这一点正好美的也是可以弥补。
2、COLMO:今年营收8亿左右,本来预计10亿,主要由于疫情影响。明年20亿左右。COLMO我们有调整,由独立店面并入美的店面单独区域内,铺开速度更快+人流速度高。明年推出更多产品,主要是冰洗,空调也有一些。
3、库卡:疫情影响四季度,尤其是欧美,库卡中国目前营收占比20%多,比较低,未来预计增加到50%。

五、海外方面
1、美的海外电商的运营状况
美的在电商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原因如下,1)美的是全品类,品类也比较多;2)本身美的在国内的线上运营有非常成功的经验;3) 产品的性价比高,多年的研发的投入会有不断的新产品推出,包括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2、北美市场,公司推出的针对北美市场的空调窗机,它是自己可以安装,这样省去了安装麻烦的痛点,同时窗机的安装也不影响它窗户的打开。北美市场空调增速是达到了40%以上。另外,冰箱也推出新产品,在冰箱的正中间,即冷柜跟冷藏之间开设了制冰的盒子,有效利用了冰箱的空间,使得每一个冷藏冷柜或者说制冰这块的空间都达到了最大。需要提供一些新产品新功能的产品,才能打入到北美当地市场,北美市场还是主要以这种大卖场为主,一旦打进去增速很快。我们也发现其实美国人对品牌的粘度并没有我们当时想象的那么高,主要还是需要你能够提供一些性价比高、解决痛点的产品。
3、欧洲市场方面,和美国市场很不一样。欧洲市场国家分散、细分领域多,消费者重视品牌。在欧洲市场美的还是会通过收购来打入市场。
4、海外目标矩阵:今年公司在美国市场能做到8亿美金左右,明年的目标是10亿美金左右。我们现在能做到10亿美金的市场有日本、东南亚,明年的话有美国。我们内部也是划分了梯形的收入目标矩阵,除了10亿美金市场,未来还会有很多5~10亿美金目标的很多国家,2~5亿美金,还有1~2个亿这类小国家的市场。
5、今年外销增速可能在30%以上,但今年有疫情影响,海外产能是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疫情包括病毒变异、疫苗推出还是会有影响,短期看还是有影响的。未来外销保持一个双位数增长还是比较可持续的。

六、其他经营方面
1、 研发费用率投入现在每年超过3.5%,未来几年会做到5%左右。
2、上海虹桥附近的地会作为美的的第二总部,主要就是吸引全球的研发人才。 因为我们在招聘的过程当中发现美的总部的地理位置,其实是对于人才的引进是一个受限, 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上海、北京、杭州很多地方设办公室。
3、美云智数
美云智数是美的孵化的业务之一,最早是美的自己做数字化、智能化,是我们自己的IT队伍成长出来的。为什么美的没有用外部的团队,比如说SAP,因为外部的团队提供不了特别本地化的解决方案。我们当时也有用SAP等外部团队,但因为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很不一样的,做过比较后,最后还是决定自己通过招募IT团队来完成美的数字化的一个转型。
4、美的除了事业部还有大事业群,大概在1月份会公布事业群,比如说消费电子事业群、暖通楼宇、库卡(机器人相关)、美的机电事业群(所有核心部件:水泵等)、美的孵化新产业(在美的引导下孵化、未来可能会分开上市)。
5、智能家居情况
1)今年成立IOT独事业部,这是美的第一次分产品的事业部。智能家居现在美的和华为合作,苹果也快谈下来了,以前智能家居买回去也懒得用,现在只要手机靠近会自动提醒你,所以操作步骤简化很多;2)都是从经销商门店整体的买,因为可以直接安装,现在推的速度会比较缓慢,因为消费者不可能全部换,尤其是在我们已有的消费群体中,但是我看很多精装房都用美的。

本文版权归原撰写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涉及到的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擅自复制传播本号内容由此产生的后果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