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 第三十章,善修者,不强运气

 大山里的蜻蜓 2020-12-31

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

函谷对之三十:善修者,不强运气

尹喜问:在修练中,会有真气运转,特别是对有些部位真气会反复冲击,有时在某个地方会受阻,有人说,对这些情况叫冲病灶。对病灶地方要引气冲冲,冲开病就好了,是这样吗?
老子答: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善有果③而已,不敢④以取强⑤。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⑥则老,是谓不道⑦,不道早已⑧。

[一般注释]
1、其事好还:用兵这件事一定能得到还报。还:还报、报应。
2、凶年:荒年、灾年。
3、善有果:果,成功之意。指达到获胜的目的。
4、不敢:帛书本为“毋以取强”。
5、取强:逞强、好胜。
6、物壮:强壮、强硬。
7、不道:不合乎于“道”。
8、早已:早死、很快完结。


(金童子)我的理解是:在章,老子明确反对以意运气的作法。他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如,以意运气来冲动病灶,就和国家用兵一样。“大军过后,必是凶年”并且不会有好结果的“善有果而已”。
另一方面,老子又强调修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一下子就会达到很高的层次,前面已说过,修练永无止境,我们只是无限接近于道。有成果也要不用强,不用伐,不用骄,按照老子的观点,修练于中最好,如果我们的修练用意使气从而达到一个顶级层次,说明达到“物壮”了,“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道家,年纪并不老就仙逝了,要说他们的功力在当时也是登峰造极,应该长寿才是,可惜是“物壮则老”造成遗憾。
我祖上是道教雷法神霄派,这一派的修练,用强不得了,要运身体五脏与五雷呼应,外吸雷电,特别是作法时可要竭尽全力,我曾练到手执雷霆呼应风雨的层次。但对身体很有防碍,停练后好多年都不能恢复。

笔者感悟:

本章主要讲在什么情况下才用兵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兵达到目的后怎么办呢?见好就收。用兵之后的不良后果是什么呢?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用兵过度,或者做人做事过于强梁会怎样呢?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本章应从军事和修道两方面来解读。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用道来辅佐君主的,不用兵力来逞强与天下,穷兵黩武这件事不仅没有什么好处,很快会带了报应。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军队所到之处,庄家被践踏毁坏,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田野被毁,百姓伤亡,尸横遍野,瘟疫流行,民不聊生。善有果③而已,不敢④以取强⑤。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目的就收兵回营,不会以兵力强大而耀武扬威。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自尊自大;自我夸耀;自我骄傲;即使达到了目的,也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到了目的也不逞强。物壮⑥则老,是谓不道⑦,不道早已⑧。因为事物过于强大后就会走向衰亡,物极必反,阳极生阴,所以逞强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的事物会很快走向败亡。

《道德经》第三十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用兵呢?

老子这里讲不以兵强天下,孙子兵法里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上的策略是不用兵,不战就能达到目的。

从修道方面来解读。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用兵”,用兵就是用气,老子反对以意引气,而应该是意随气行,引气冲病灶的方式会有后遗症。强行用气把功夫修的很高,就会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修道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个无限接近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