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我是社工,了解一下”

 社工客 2020-12-31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李江涛

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当下,宣传应该成为社会工作的重点。社会对社会工作认知、辨识度低,是社工行业从业者普遍的共识,一线社工实物工作的开始,往往是尴尬地面对一脸茫然的社区居民介绍何为“社会工作”、什么是“社工师”……这不仅体现在各服务对象群体,同时政府层面的认知度同样不高。由此可见,向社会宣传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各行各业高度重视宣传、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的当下,社会工作宣传鲜少能见,例如外部墙体、手机信息、电媒与纸媒等。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宣传投入过少和策划不当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和社工行业本身的局限。

1、社会工作是舶来品,且有较高的专业性。舶来品本身意味着陌生,而社会工作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又为宣传带来很大难度。现实生活的语境中所说的社会工作没有专业社会工作的元素,例如“助人自助”、“利他主义”、“非评判”等。所以,如果不能将专业知识和实务有机结合,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还容易误导大众对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认知。

2、社会工作本土化程度不足,同时社会工作属性范围定义不明确。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存在大量的事业性单位或岗位,列如医疗、卫生、司法、工会等,它们创建时就已经赋予它们的社会、公益属性,服务、帮助于困难和弱势群体等。所以,不同制度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很难精准的去宣传社会工作。

3、当下社会工作的发展过度依赖政府购买,其资源的依附性使社工机构在策略合作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把媒体宣传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求社工机构在宣传中,突出政府的形象和内容,而一事多宣又不符合规定,这对社会工作、社工机构自身的宣传非常不利。

4、社会工作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缺乏相关激励和支持措施,抑制了社工内在的宣传意识、不愿增加工作量进行宣传。社工机构即便重视宣传,也大多强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淡化现实问题,导致社会工作者自身对社会工作缺乏认同感,不愿宣传自身工作,美其名曰“做好事不留名”;或者以专业需要、保护服务对象隐私为由,搪塞过去。长此以往社工和机构只是闷头工作,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很难起到推动作用。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加速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研发本土化的实务工作方法,使社会工作宣传有明确的范围和内容,以区别行政性社会工作、本土的半专业版行政工作。

2、宣传应该遵从社会文化,社会工作是立足各国国情开展的,社会工作价值观要服务于本国、本地区的文化需求暨符合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融入本地区的文化内涵,使社会工作宣传融入居民生活语境。

3、政府应该推出相关政策支持社会工作的宣传。把社会工作宣传纳入公益宣传范畴,产出一系列电影、歌曲等,让跟多人了解社会工作。同时在热播影视剧中加入社会工作元素,宣传社会工作在扶危助困、化解矛盾的作用。

4、社会工作要换位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社会工作可以在对外宣传中,着重于在政府支持下,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所开展的专业化服务。其次,社会工作机构在自主宣传渠道(公众号、自媒体、微信交流群等)方面要积极创新,如编辑自己的画报(漫画),拍摄微电影,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制作话剧等。

5、宣传可以适当引领社工机构运营工作。宣传有利益于社工机构传播自己的使命、宗旨、愿景、塑造自己的品牌、寻找“合伙人”、扩大自身行业影响力等作用,这些在社会工作发展不成熟的当下,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机构也不应吝惜对宣传工作的激励,调动一线社工对宣传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宣传活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除了缺少资金、宣传内容的贫乏与雷同,社会工作宣传面临的是复杂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政府支持,也需要社工自身和机构挖掘自身潜力,持续发力,连接外部资源,进行多方合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要加强社会工作的宣传,更好地开展工作。

【公众号运营精要20讲】音频课上线

专栏简介

《王潇:公众号运营精要20讲》是“社工客”首席运营官王潇回顾4年社工客运营经验,从3000多篇推文中提炼精华,整理汇总成的20节音频课,教你如何更好地运营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