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社工客 2020-12-31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刘楠

    单位 | 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法条是纸面的,现实是鲜活的,社会是复杂的。从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讲座,到提升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意识的校园活动,我们社工总是在为各个领域的群众奔波忙碌,提供专业服务。
但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人群不仅包括社区内热情的叔叔阿姨,还包括某些不讲道理的人,更包括一些特殊群体,比如社区矫正人员、精神病人、困境家庭等等。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保护生命原则高于其他所有伦理原则,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保护受助者的生命,也包括保护其他人的生命,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生命。那么在法律方面,社工机构如何降低风险,社工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社工机构如何进行风险预防
对于社工机构日常开展活动的场馆而言,场馆方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直接或者间接地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权益损害,应当承担损害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总体来说就是为前来活动的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安全、电梯安全、设施安全。
比如电梯要经常性的维护以确保运转正常;灭火器材要及时换药粉;安全出口不能上锁,不能被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消防栓、灭火器材不能被遮挡、压埋。
此外社工需要对场馆容量有一定的了解,有效控制每次活动到场人数,场内不得超员。
同时场馆内部应当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伤害和意外情况等做出明显的警示,社工自身也负有说明、劝告的义务,对前来活动的居民进行安全引导。
社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前大多数的场馆内部一般安装有较为完善的监控设备,可以有效地发现场馆内的问题,进行管理。
同时,这些监控视频是发生人身纠纷时的有效证据。在日常的场馆风险防控工作中,与访客进行沟通交流,尽量避免肢体接触。
一旦受伤,要进行维权,及时报警。报警后,及时到医院就诊,鉴定伤情,注意留存证据,证据包括监控录像、录音、证人、病历、票据等,主张民事人身损害赔偿。
伤情严重的情况下,检察院会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承担。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社会工作者一直被定义为助人自助的职业,具有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
单从职业性来看,它就是一份工作,再纯粹高尚的价值观也经不起现实的撞击,因此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如何对自己进行保护也是重要的一课。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我们才能在社工的路上越走越远,永远保有热情。

点击链接

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如何对自己进行保护也是重要的一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