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7-(1)亚历山大

 九门胡同 2021-01-01

写到这里大致是全书的十分之一了,我知道至少有几个人还在跟着。

第七章 马其顿人 (336BC-166BC)

这一章又是一个比较难读的章节,涉及的人物又比较多,所谓希腊化时代历史,即使是历史专业的也不轻松,所以我们还是要简单铺垫一些概念和名词。

先说本章的标题,马其顿人。马其顿是希腊北部的一个城邦国家,希腊鼎盛时期,希腊人可能并不认同马其顿人属于希腊人,他们的关系也许类似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关系。

当希腊与波斯之间打个平手之后,希腊人自己又打起来了(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果还是两败俱伤。而此时北边的马其顿已经悄悄的兴起了,他的首领腓力二世(亚历山大的父亲)曾在忒拜当人质期间,跟他的老师伊巴密浓达(名字就不要记了)学习排兵布阵和治理国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就是怎么来的,那年代,谁在军事上领先,谁就是霸主。在几次战争后,希腊城邦大多归顺了马其顿,其实心里肯定是不服的,拥有灿烂文化的希腊怎么会看得起没文化的马其顿呢。不过腓力二世并没有欺压这些希腊城邦,而是带领着他们去东方夺取财富,共同致富。理由也很充分,报波斯人以前攻打希腊的仇(前面介绍过的大流士和薛西斯)。腓力二世死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接班,希腊人本想借着这个20出头的毛孩上位的机会,摆脱马其顿的束缚,没想到儿子比爹还厉害还狠。忒拜被彻底摧毁后,希腊人想明白了,还是跟着亚历山大踏踏实实地去东方发大财吧。亚历山大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才停住了脚步,帝国疆域远远大于希腊的领土。但亚历山大只活了不到33岁,他死后,部将们就开始了继承权的争夺战,这些人都是跟随亚历山大出生入死的马其顿人,在亚历山大活着的时候还是很衷心卖命的,只是亚历山大没有安排好接班人的大事。诸位大将大概打了二十多年,帝国大致被分成三块。

安提柯(独眼)留在老家马其顿希腊一带,历史上称作“安提柯王朝”。

托勒密占据埃及一带,史称“托勒密王朝”,我们熟知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后面罗马时期会介绍)就是王朝的最后一位法老。

塞琉古占据大片的东方领土,从叙利亚到伊朗再到印度,史称“塞琉古王朝(也称塞琉西王朝)”。因为初期主要活动在叙利亚一带,又叫“叙利亚王朝”,塞琉古的儿子叫安条克一世,他的后代中很多还叫安条克几世(不一定是按顺序排的,也有叫塞琉古几世的),很多城市也用安条克来命名,所以我们在书中会看到很多安条克,也许说的不是一个人,也许是地名,需要注意。

对于东方人来说,可能把他们都称作“马其顿人”或“希腊人”,但具体说到托勒密时,可能又用埃及人,称呼塞琉古(安条克)时,用叙利亚人。我们来看看这张示意图,大致是三国的分布,这图中还是安提柯占据着耶路撒冷,后来托勒密和塞琉古相继都占据过耶路撒冷,书中的说法是“耶路撒冷六次转手”,其实他们争夺的目标不仅只是针对耶路撒冷,而是地中海东岸地区。后面我们将会说到他们争来争去,最后都成了罗马帝国的地盘,不过当时的罗马还是个小睡狮,没人在意他。


现在开始进入第一节: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三十二年短暂而精彩的人生在书中一页带过。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的父亲,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婚礼上遇刺身亡,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在他母亲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经过一番平定内乱吧(此处省略),亚历山大继续他父王未完成的大业,灭了大流士三世,并继续东征。征服埃及后,路过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人出城迎接亚历山大,表示臣服。因为亚历山大刚刚对临近的推罗城实施了屠城(本书上说所有幸存者被钉了十字架,我在《亚历山大传》中并未看到,但是有屠杀了八千人,我一直认为钉十字架是罗马人的发明)。书中提到的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后面还会提到,他是罗马时期犹太人心目中的叛徒,现在先不去理会他。亚历山大并未对耶路撒冷有过多的热心,只是路过,而且也对主动臣服的犹太人继续给予宽容的政策。

亚历山大一直打到印度河(大概是现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所以书中说巴基斯坦,但那时肯定没有巴基斯坦),全军上下实在是筋疲力尽了,连亚历山大最心爱的战马布西发拉斯也死在那里(现在的巴基斯坦,地名就叫布西发拉斯)。


于是亚历山大决定回家了,托勒密、塞琉古等人一直跟随着他左右,老将安提柯则留在马其顿看家。

亚历山大对被征服的世界,并非采取高压政策,而是怀柔和融合。他鼓励部下娶当地外族女子,他自己也带头娶了一位蛮族头领的女儿-罗克珊娜,还为他生下一子亚历山大四世,不过母子俩最终都被亚历山大的部将所杀。

亚历山大回到都城巴比伦两年,公元前323年6月,就病逝了。临终前,部将们围着他问谁是继承人,他只含含糊糊地说了“最强者”。这一句话让他的部下们相互厮杀了数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