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马泼墨:亚历山大与希腊化时代| Kerfield专栏

 浮生偷闲 2016-07-05



【序】作为希腊化时代开创者,亚历山大已不止一个名字。而是一道丰碑和散落亚欧大陆的一座座城。


讲述 | 
Kerfield . 東西堂专栏作家

遇见 | 回复 6 加入東西堂全球社群
精华 | 回复 查看Kerfield专栏文辑


今天早上,我们讲点故事,谈点趣闻,做点分析。这一两百年出了好多军事家,有好多场大仗。从谋略、命运、英雄等等各种角度来说,不一定差过我们自己的三国演义。

时间有限,我只能挑一些故事和大家分享。大体上希望能把一个轮廓勾勒出来。其余的我要是带过了大家觉得不尽兴,可以讲完了再问我。

先打声招呼,我尽量都用中文名来写地点和人名,然后在括号里加希腊语或者英语。如果中文翻译不准确,大家可以提出。因为我接触的材料大多是英语,所以尽管我已经尽量去查了,但采用中文翻译可能仍不一定精确。

同时,我看的有些材料是用拉丁语的拼写,有些是用希腊语的拼写,所以名字也不一定完全一致。总之,人名地名如果是os结尾的那就是希腊语,us结尾的就是拉丁语,是可以互相转换。

具体人物的名字这里不会提太多,因为古时候大家喜欢同名。搞到后来,可能诸位都看得糊里糊涂,所以我尽量少提名字,只提重要的名字。如果大牛们有具体的问题我可以具体回答。

堂主告诉我他把这期的预告放出去之后,激动得睡不着觉。听到这个我没太意外,因为我觉得堂主是一个特别推崇文化交流的人,而希腊化时代又是一个东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时代,所以这么兴奋也在情理之中。

之前高小薇老师讲佛造像的时候提到:印度西北的犍陀罗风格佛像受到希腊化的影响,也就是因为这一段时期的文化碰撞。高老师说佛教以前不造像,后来造像多少是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所以,我们特别夸张极端一点说:没有希腊化时代,我们生活中的佛像可能会晚出现很久很久。

希腊化时代在历史上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大体上,可以算是从亚历山大大帝过世(323BC)以后开始,但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并没有定论。可以算是从罗马灭托勒密王国那年。也有些人把伊斯兰教兴起作为一个节点,这里就不特别细究结束的时间了。我们就看到罗马为止,也就是公元前100年左右吧。

为了帮助大家把亚历山大大帝过世的年份和大家知道的希腊历史人物的时代联系起来,这里就提一位人物,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他居然还比亚历山大多活了一年,因为亚历山大死得太年轻了。所以大家大体可以想象诸位熟悉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就是几代之内的事情。插张图吧,制造点气氛。这个是现土耳其西南的迪迪马(Didyma)。



希腊化时代是比较新的一个概念。这个所谓的“新”就是说它成为一个古典学的集中研究对象不到两百年左右,到19世纪大家才慢慢开始研究它。过去史学家一般都不大研究这个。

为什么不研究呢?因为古时候的人觉得这个时代是一个特别堕落的时代,从希腊的古典文明的黄金时期走出来,再到罗马帝国兴盛之前,中间就这段特别乱。追随正统的人觉得当时希腊人和蛮族走得太近,还有很多大家族特别淫乱腐化,所以两千年来没人特别去研究它。因为感觉它不能指明什么方向。

1846-1856年有个英国的哥们儿写了套史书就叫History of Greece,里面几乎完全没有具体提希腊化时代瓜分亚历山大帝国的继业者们(这个名词后面解释),就提了一句说亚历山大的将军们都要分帝国一杯羹,仅此而已。但是实际上希腊化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我那天突然想到一个比方,就是希腊文明本来是罐墨水,挺好地放在希腊本土,结果亚历山大一来,故意把它泼翻了,泼了好远,一直泼到中东,中亚,北南亚这一块。他过世之后就算把墨水瓶拿起来了还是有很多小溪一样的墨水慢慢地往外渗。

这里指的就是在亚历山大东征以及后面他推行的对民族融合友好的政策下很多希腊人都迁居到了埃及中亚,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就算在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仍然在进行着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

研究这一块还有一个客观的问题,就是保存得比较完好的史料比较少。很不幸很多一手史料当年在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被火烧没了。

现在一般可以拿来用的就下面这点书:

公元2-3世纪罗马史学家查士丁(Justin/Marcus Junianius Justinus)总结奥古斯都时期(公元前后)的史学家特洛古斯(Pompeius Trogus)所写历史的一套著作。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80-22 BC) (Diodorus Siculus/Δι?δωρο? Σικελι?τη?)写的一部特洛伊战争到凯撒的历史《历史丛书》(Bibliotheca historica/?στορικ? Βιβλιοθ?κη)。40本里面只有15本保存,正好写到很多继业者(Diadochoi)的事情。

波利比乌斯 (c.220-120 BC) (Polybius/Πολ??ιο?) 写的一本关于罗马是如何崛起的书。 剩下就还有点人物传记,关于犹太族群的,关于托勒密王朝的,关于继业者的,亚历山大等等。

我这里会提不少普鲁塔克(Plutarch)和阿瑞安(Arrian)两本书的选段,分别是Parellel lives和Anabasis Alexandrou,但是看的都已经是翻译成英语版的了。还有就是Michel Austin剑桥出版社出的一本翻译古代石刻文献的书和Graham Shipley写的

另外提一下其它中亚地区的研究可能也有,但自己不了解。知道群里面有不少这方面的大咖,想到可以补充的就在自由谈话环节补充好了。我的出发点可能还是偏以亚欧非交界处的周边为中心的。

对于古籍大家都懂,经常有不少让现代历史学家头疼的问题,比如他们更加侧重于政治军事事件而非民生;更加侧重于社会精英而非平民;喜欢不知道的就自己编。对于编年他们也不是很在意。有很多种表现时间的方法。还好现在还有很多石碑(他们特别喜欢竖这种),硬币,纸莎草,以及很多历史遗迹。下面是一张托勒密埃及时期的纸莎草残存,上面在探讨数学题。


进入正题前迅速给个大体的年表,找些大家大概耳熟能详的或者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帮助大家建立时间点的联系。大体上今天关注的时代在中国就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一直到秦汉。

- 490 BC 希腊和波斯的马拉松战役
- 480 BC 希腊和波斯的温泉关战役
- 431-404 BC 希腊世界内部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同时期,晋国在403BC分裂成韩赵魏。
- 356 -346 BC 希腊内部第三次神圣战争。马其顿参战,并成为其崛起的重要战争。
- 336 BC 腓力二世被刺杀,儿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亚历山大大帝)即位。
- 334 - 326 BC 亚历山大跨过赫勒斯滂(Hellespont)开始东征。326BC在印度完成最后一场重要的战役。
- 323 BC 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病逝。
- 322BC-275BC 继业者(Diadochoi)战争的时代。273BC在印度,阿育王登基。


几个希腊化王国如下:

-305-30BC 托勒密埃及 (Ptolemy) 
-312-63BC 塞琉古帝国 (Seleucid)
-282-133BC 帕加玛王国 (Pergamon)
-218-201BC 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汉尼拔奇袭罗马
-215-168 三场马其顿战争
-168BC 罗马灭马其顿王国,将其分成四个共和国
-44BC 凯撒被下属刺杀;其时只有托勒密王国未灭了。

既然和中国做联系了,那我就再做个比方:尽管不最准确,但我就随意比一下,看看能不能稍微帮助大家理解一下。

亚历山大即位当年,即前336年在中国是战国,那就拿春秋战国做个比方。希腊的小城邦打来打去,比如伯罗奔尼撒战争这种,就像春秋战国时东周的诸侯国互相联盟互相征讨。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算是整个希腊乃至近东中东比较大一统的时候,就比作秦始皇吧。后来和秦国一样亚历山大的帝国也迅速分崩离析变成诸王割据,像秦末一样。最后罗马大一统就像汉一样。

当然里面区别大的地方很多,比如罗马从来没像亚历山大一样打到亚洲那么东面。再比如希腊一直有一个强大的外敌波斯影响着地缘政治,而春秋战国时期蛮族并没有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这个比方大家就自己看看好了。

希腊化时代开始前希腊社会大体是城邦为主的民主社会,大家耳熟能详的希腊式的民主就在那时的城邦里产生,比如雅典(Athen)、德尔斐(Delphi)底比斯(Thebes)、米勒图斯(Miletus)。到了罗马帝国兴起了以后又是中央集权的帝国。那中间这么多年的希腊化时代,一定起到了一个从分散城邦到中央集权帝国的一个渐变过程。

总体上可以总结一下当时的社会转型有以下几个特点,后面会讨论不少具体的内容:

-政治中心从城邦向王国转移
-在城邦中权力由市民向精英转移
-军队重心由城邦公民组成的军队向国王的雇佣军转移
-在亚洲和非洲新占领或建造的城市都仿希腊城邦式的模型
-大量希腊和非希腊文化的交流
-个人对世界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邦的公民个体感到了个人对时事影响力的渺小。

关于最后这一点大家也可以想象为什么:以前在城邦里一个普通的公民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城邦乃至整个希腊世界的历史进程,但在希腊化时代世界变大了,每个人的影响也就更渺小了。

我们总得从亚历山大讲起,他的故事本身也比较激动人心。先给大家看一张马其顿崛起前的世界地图。

我们要涉及的地理疆域上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大体是这样的,希腊南部是各个城邦,现在的土耳其,埃及,中东北部,伊朗,中亚这些斯坦国的一部分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都名义上属于波斯帝国的控制。欧洲的其它部分都是部落,比如凯尔特人或者日耳曼人的。我从网上找的这张地图比较全,把世界上的各个地方当时的状况都大致画出来了。

马其顿是在希腊诸城邦的北面。原来属于边缘地带,希腊城邦一般都不大看得起他们。马其顿算不算希腊世界的一员在当时都有诸多辩论。很多希腊人因为马其顿的国王权力过大,不够民主而质疑他们根本不是希腊人。

这里所谓希腊不希腊不光是种族,还算上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我们讲“华人”一样。马其顿人呢,特别想被承认自己的希腊人,经常捐钱捐东西给希腊城邦。

雅典和斯巴达分别带领两派,在公元前5世纪打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希腊世界内耗很大。马其顿这个时候倒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了,到亚历山大父亲腓力二世的时候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力量了。这个就是腓力二世:



不过就算如此腓力二世去参加了一次古典世界的奥运会还是让马其顿人好好庆祝了一番,因为当时只有希腊人让参加奥运会,而对马其顿人来说这种被承认的感觉很好。


腓力二世参加了上面年表里提到的第三次神圣战争以后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开始时常以仲裁者的身份斡旋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而他死之前已经在考虑统领希腊的其它城邦和波斯打仗的事情了。他逐步完成了从希腊世界边缘无足轻重的小国向统领希腊世界的大国转型的过程。


讲到这里不禁要想到另一军事天才拿破仑也是法国边远地区来的,当时也被人看不起。


另外一个曾经占领过欧洲大半版图的希特勒也是奥地利人,在德国一上来也被人看不起。真是巧合。


C罗也是葡萄牙本土以外很远的一个小岛上的人。


亚历山大的不同寻常从他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他名字就很大气,是人类保护者的意思。


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个亚历山大驯马的故事,之前有人提问的时候问过。他爸搞了一匹好马叫布西发拉斯(Bucephalus),就是驯不服,结果13岁的小亚历山大就说我来搞,大人就都笑他不自量力。没想到他观察得比较细致,发现这个马是怕它自己的影子,所以他一上去就带着马迎着太阳跑。结果跑着跑着马的自信就会来了,然后就被亚历山大收了,跟了他一辈子。


这件事当年就非常有名。马在现巴基斯坦那里战死之后亚历山大造了座城(Alexandria Bucephalous),以马的名字命名,纪念它。塞琉古变成国王以后还帮这个马造过纪念币。会读希腊语的同仁们应该可以读出马的名字。


亚历山大从小就理想远大。他一直看他老爸打胜仗,但每一次赢了他就不开心,因为他觉得他爸都打完了他还玩啥。腓力在小亚历山大驯马的那一年请了个好老师来教他儿子和他儿子的一群小哥们儿。这个老师就是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的妈妈奥林匹亚丝是马其顿西边的伊庇鲁斯王国的公主,原来不叫这个名字,但后来为了纪念腓力二世参加奥运会就改了这个名字。不过亚历山大的少年时期父母关系就不大好了,老妈曾经带着她一起住回过伊庇鲁斯一段时间。


后来腓力为了和伊庇鲁斯继续加强关系,决定把自己和奥林匹亚斯的女儿也就是亚历山的姐姐嫁给奥林匹亚斯的弟弟,也就是新娘她叔叔(大家感受一下)。结果在婚礼上腓力被自己的卫士刺杀了。推测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总之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就变成国王了。




这张图描述了亚历山大即位前100年马其顿国土的变化。深蓝色是一百年前,浅蓝色是亚历山大即位时马其顿王国的大小。


亚历山大即位两年以后,巩固了后方,就带着几万人从希腊东北也就是色雷斯那里跨到现在土耳其的境内了。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被记录得比较完好,我这里就不太多赘述了,提几个大的事件好了。这里放张从小c那里借来的图片。


以前国王打仗都是身先士卒,出发不到一个月亚历山大就在离边境不远的格拉尼库斯河(Battle of Granicus)打了场大仗,差点被打死,还好被一个弟兄救了。但这好歹是第一场大胜仗,自己死了几百人但打死了波斯几千人。


接着他花了一年先巩固了安纳托利亚(Anatonlia),即当代土耳其西部的领土,然后隔年(333BC)在土耳其东南第一次和波斯的国王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面对面打了一场大的,叫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Issus),击败了比自己多一倍人的波斯军队。


古时候打仗,人数固然重要,但是像亚历山大这种特别会打仗的,主要就是抓时机。军事我研究不多,但是阿瑞安(Arrian)的书里有不少解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在混乱发生的时候冲锋,一波带走对方,所以发现混乱或者找到可能让对方产生混乱的方法就很重要。亚历山大这方面特别擅长。


这场仗之后亚历山大俘虏了大流士的妈妈和两个女儿,自己娶了一个,给自己的哥们儿也娶了一个。这个让希腊人自己不大爽,因为领袖在和蛮族通婚。这个矛盾后面再会提一下。


大流士输了以后就逃回了现伊拉克境内,亚历山大就抓紧去把埃及叙利亚什么的都清理干净,然后两年后也就是331BC在现在的伊拉克和大流士三世正面打了一场决定性的高加米拉战役(battle of Gaugamela),自己死了几千人但对面打死了几万人。波斯国王再输再逃,后来过了几个月就被部下刺杀了。


亚历山大失去了这样一个对手倒是挺难过的,所以他把大流士厚葬了,然后抓住了刺杀他的人并且处死。接下来几年他把原来波斯的领地都征服了一遍,愿意臣服的地区总督就允许接着执政。打到现阿富汗境内巴克特里亚(Bactria)的时候他为了巩固政权不顾几乎所有希腊人的反对娶了当地的一个小贵族的女儿罗克珊娜(Roxana)。


亚历山大似乎对血统这个事情真的不是很在乎,尽管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教育他蛮族天生就是当奴隶的,但他似乎对亚洲人异常友好,叫很多他的下属无法接受。


亚历山大到了波斯以后尽可能地入乡随俗(这个词的英文版'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当年肯定是没有的)。他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像一个国际主义者,所以大量鼓励希腊人与当地人通婚并且采用当地的习俗。


不少希腊人抗拒,但也有不少真的娶了当地女子为妻,但是文化差异确实很大,而且大多数人不像亚历山大那样能够聪明地学习当地文化,所以很少有婚姻能维持超过一年的。


亚历山大自己现在宣称自己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继承人,所以顺带继承了大流士三世之前的万王之王的称呼,还在自己的宫廷里加入了波斯服饰、跪拜礼和亲手礼。在希腊跪拜礼是只能对神灵做的,所以很多希腊的将领对此强烈批评,亚历山大只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取消这个跪拜礼。


当然,他对于民族融和的努力是不会全部放弃的,所以一直有希腊将令对他对蛮族这么亲近心存不满。亚历山大打到现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Samarkand)的时候,在Granicus救过他的那个哥们儿因为喝醉了酒在那里唧唧歪歪地数落亚历山大忘本,结果被同样喝醉了的亚历山大亲手刺死。这些芥蒂一直到亚历山大过世都存在着。


波斯干完了以后他这个30岁的年轻人还没尽兴,尽管他的部下已经想要回家了,他还是一路打到了现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犍陀罗那里。很多王啊首领的都答应臣服,就差两个,亚历山大就打过去了,把他们几乎屠光。


他的最后一场大仗是在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Punjab)的海达斯佩斯河旁(Hydaspes river)和保拉瓦王国(Paurava)的波鲁士(Porus)打的仗(Battle of the Hydaspes)。尽管对面动用了大象但是亚历山大还是靠谋略取胜,而且因为欣赏对手的勇猛在战后握手言欢,结成同盟。


到此处马其顿希腊联军已经再也不想打了,于是在现印度北部的比亚斯河边(Beas)上亚历山大的军队拒绝过河,无论亚历山大如何命令都没有用。亚历山大只能悻悻而归。


当然途中他还一路征服了许多部落,穿越了伊朗南部的沙漠,最后回到巴比伦。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在巴比伦因为现在无法完全确认的原因病逝(有说伤寒有说下毒,没有定论),享年32岁,一生一次败仗都没打过。


编年的事情歇一下,喘口气,聊点别的。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几千年来亚历山大一直这么有名?这里有很多原因。


在短短九年里面他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把波斯帝国彻底干掉了。这件丰功伟绩肯定是首要原因。尽管波斯没有原来那么牛了,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样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亚历山大相当的军事才能。


其次历史上大家也比较喜欢以伟大人物作为时间上的坐标节点,而在那个节点上除了亚历山大无人能出其右。当时波斯的文化里有一切胜利归功于国王的传统,而从公元前四五世纪开始希腊也开始习惯于把一场战争的胜利归功于将军,这样一来亚历山大自然成为了这一切丰功伟绩的唯一原因,被人传诵。


再者亚历山大过世以后,继业者们(下半场会聊到)也纷纷开始打着亚历山大的名号到处行事,托勒密和塞琉古甚至把亚历山大加到了他们的族谱上。这也促使亚历山大一直生活在他身后的几代人的记忆中。


另外有很多史家也参与了亚历山大的行军。亚历山大并没有一定要史家把他的丰功伟绩记下来,但是他们正好在,所以记下很多东西,使得传诵他的事迹变得更容易。


从亚历山大过世后到如今,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人出于各种目的翻出亚历山大的英雄事迹,离他最近的比如汉尼拔,庞培,奥古斯都,到后来中世纪的传奇性质的亚历山大小说(Alexander romances),以及后来的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话剧作品等等。所以亚历山大这么有名也就不奇怪了。



Oliver Stone,2004年的电影。有人说它更像纪录片而不是电影。无聊的时候看看挺好的。另外,课休时候发一张图,里边纪录了四场大仗的地址:




Kerfield
 下半段我们讲希腊化时代,那就得从继业者讲起。


因为亚历山大过世得太突然,罗克珊娜(Roxana)的小孩还太小,所以根本没有法定继承人。现在帝国这么大,他的所有的将军和朋友都想要争块地盘。亚历山大东征才十三年,但接下来为了这么大的地盘又打了起码五十年才稳定性下来。这段时间就叫继业者战争,War of the Diadochoi (Δι?δοχοι),也就是现在所谓希腊化时代的开端。

这些继业者是谁呢?都是一起和亚历山大打江山的人,很多都是以前一起读书的哥们儿,比如托勒密(Ptlomey),也有从腓力二世时期就跟着打的将军们和他们的二代。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记录说亚历山大临终前讲自己的帝位会交给最出色的人,而他朋友之间的争斗就是他的葬礼庆典(“To the best man, for I foresee that a great combat between my friends will be my funeral games.” )


下面的叙述比较简约,我就用三言两语来提一下混战的过程。

亚历山大一过世将军们就在巴比伦就地开了一个会,分了下地盘,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马上又打了起来,从323BC打到了320BC,最先定的帝国摄政王(因为新的国王太小)被两个下属刺杀,其中一位就是塞琉古。在巴比伦分地盘的时候都没轮到塞琉古,他只是个小将军。

这是第一次瓜分之后的版图。塞琉古的拉丁语英语翻法是Seleucus,希腊语的英语翻法Seleukos。

打了一通之后继业者们在321BC在现在黎巴嫩境内的特里帕拉迪苏斯又签了新的分封协议(Partition of Triparadisus),任命了仅剩的一位能够服众的将军安提帕特(Antipater)做摄政王。没想到过了两年他就老死了,而且把摄政王的位置交给了他的一个下属,结果安提帕特的儿子不爽,就和另外一个分配到亚洲一些行省的继业者安提柯 (Antigonus)联合起来去打安提帕特(Antipater)的下属。三下两下大家又混战打起来了。

第二场继业者战争从319BC打到了315BC,只消停了一会儿。这个时候大家一看,不对,安提柯怎么一下这么强大了,于是又联合起来打安提柯。

从314到311BC,第三场继业者战争又打了起来,最后打成了僵局,可是安提柯在爱琴海和埃及附近打的时候东部的行省被塞琉古趁机偷走了。与此同时亚历山大的儿子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er IV of Macedon)和罗克珊娜也在马其顿被安提帕特的儿子卡山德(Cassander)杀害了,所以大帝国陷入了彻底没有国王的状况。



这是第三场继业者战争打完之后的版图情况。

311BC安提柯和西面的诸位签了和平条约以后回过头去在前311-309年和塞琉古争东部的行省,未果。

安提柯其实是所有将军里面最有野心统一全帝国的人,所以前308年他看到在马其顿的卡山德和在埃及的托勒密有点势弱,塞琉古又在整顿东部,于是他又决心在地中海周边再打一仗,是为第四次继业者战争。

前307年安提柯称王,其他的继业者也纷纷效仿。这个和三国时魏蜀吴纷纷称帝感觉差不多。结果呢?结果在前301年安提柯在土耳其中部的伊普苏斯(Ipsus)和利西马科斯(Lysimchos)打一场决定性战役的时候战死沙场。此时距亚历山大过世已经二十二年了。


这个是第四次继业者战争之后的版图,继续感谢维基百科,尽管是德语的(因为德国考古学家在研究希腊化时代的工作上绝对居功至伟)。

接下来十五六年外围地区都比较稳定,就是安提柯的儿子德米特里(Demetrius Poliorcetes)和利西马科斯(Lysimachos)在争夺马其顿本土的控制权,最终败给后者。

终于在285-281BC,也就是亚历山大过世40年之后继业者们之间的最后一场大冲突在利西马科斯和塞琉古之间发生了。


前281年,在现土耳其西部萨第斯(Sadis)附近的库鲁佩迪安(Corupedion),77岁的老头塞琉古把79岁的老头利西马科斯打死了。在那个年代,在西方,两个儿时的玩伴和战友一路打到老直至到死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也算是不枉此生相伴的感觉。

三年后的中国,屈原投江。

当时塞琉古的帝国已经非常庞大了,这次获胜他便可以收编了利西马科斯的领土,也就是色雷斯王国和大部马其顿本土,这样除去托勒密的埃及之外他就几乎同一了整个帝国。

可惜,他在还没来得及收编的时候就被刺杀了,马其顿的控制权又落入他人之手,接着高卢人又入侵马其顿,直至几年后德米特里的儿子终于在混战中取得了马其顿的控制权。于是当时的版图就变成了马其顿、塞琉古、托勒密,以及在塞琉古被刺杀之后迅速独立出来的一个小国家帕加玛(Pergamon)鼎立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基本上维持到罗马崛起为止。当然期间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的局面没有变化,只是大多是局部战争,没有改变版图。南部希腊城邦结成了很多联盟,这个后面会提到。

在接着讲希腊化时代政治社会变化之前呢,我们先来讲点哲学文学艺术,也算稍微换下档。


在今天开始的时候我提过一下,说希腊化时代个人对世界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觉得个体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小,事件的发展越来越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极大地影响了哲学和艺术的发展。

许多新的哲学流派发展起来了,比如哲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壁鸠鲁学派,比如斯多葛学派,和怀疑论学派。他们的特点都在于关注个人的发展,如何得到内心的快乐。他们容易躲避现实,拒绝行动。我们应该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当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徒子徒孙们在这个年代也非常活跃。他们的学院在雅典仍然非常受欢迎的。

从文学艺术的层面上来说,特点也比较类似。文学作品变得越来越写实,开始关注个人感情,痛苦与欢乐。雕塑的对象开始涉及奴隶,小孩,动物等等更加日常的角色。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因为这些希腊化王国国王对纪念碑凯旋门一类的面子工程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开始出现,比起几百年前的城邦来说希腊化时代出现了更多的留存多年的庞大的建筑。

希腊化时代的戏剧也更多地关注公民的日常生活。当时最有名的一个剧作家叫米南德(Menander Μ?νανδρο?),他的新喜剧就是基于这个变化基础之上的。

这些都和欧洲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哲学思想和艺术流派在这个阶段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受到中东中亚思想和艺术流派的影响,产生了一些融合,比如神秘主义,东方的艺术形象和几何线条等等。这里放张我当时研究过的小雕塑的图。



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这个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个神叫Hermaphroditus,就是赫马佛洛狄忒斯,希腊神话中两性同体的神。这尊像是在罗德岛挖出来的。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希腊化时代的产物,因为古典时期一般只拜12个主神。拜赫马佛洛狄忒斯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神代表了个体的复杂性,以及在这个复杂性下对个体统一的渴望。这么一听,和希腊化时代的艺术风格就是非常接近了。

当然,这种把对象雕刻得细致甜美的做法也是希腊化时代后期,也就是几个王国安顿下来之后比较常见的所谓希腊化洛可可风格。这里就不赘述了。比起古典主义时期,希腊化时代出现了多个文化中心,比如老牌的雅典,以及新晋的亚历山大港(托勒密王国),帕加玛(帕加玛王国)和安提阿(塞琉古王国)等等。


希腊人打到波斯以后发现东方的科学技术也很牛,所以他们通过交流学到了很多。但有人会问这样大交流的时代为什么科学技术没有跨越式的进步呢?

现在的看法大体上是当时社会上还不是很推崇科学家。光说不做的雄辩家在当时更受欢迎,而且在当时劳动力人口充沛的情况下没有外部压力促使科学技术帮助提高生产力。这样的情况下尽管国王们为了军事和国力的强大都想要推动科学的发展,但是社会上并没有动力来满足科学革命的发生。

现在我们回头来讲讲社会和政治。希腊化时代有好多对重要的概念,就像现在你在香港说你是大陆人还是香港人,就像你在美国说你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一样。


大家当时关注的焦点聚集在自由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穷人与富人,希腊人与非希腊人这些社会划分上,大体上都是一个身份的象征,一种个体引以为豪的东西。这里具体就展开希腊人与非希腊人这一条稍微讲一下。


一个人一个城邦是否属于希腊决定了其它希腊城邦和希腊人怎么对待他,以及他在生活中在军事上能取得多少特权。之前提到奥运会即是希腊身份象征的一例。尽管相比于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的希腊人因为不得不与许多非希腊人接触甚至需要依靠非希腊人生存而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但他们在心底里还是看不大起非希腊人。在埃及和马其顿王国,希腊人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等人。


不过这里的一等人并不是说他们与当地人完全隔绝。托勒密希腊人与埃及人完全可以生活在一起,只是享受了很多或明或暗的特权。他们也无法与埃及人完全隔绝,因为生活中许多事情要靠他们。


由于通婚的案例越来越多,许多混血儿也开始进入希腊人的行列,造成了一些混乱。根据埃及的法律,一个人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个希腊人,他可以自由选择身份成为或者放弃希腊身份。于是越来越多的希腊人开始有了异域人的长相。


在埃及成为希腊人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如果想要做官一定得要是希腊人。埃及的当地人升迁的最佳途径是成为祭祀或者军人。


在塞琉古王国,因为地域是如此的广大,不可能只派希腊人做地区长官,所以当地人受到的限制会少一些,但是塞琉古的中央政权还是只相信希腊人。


下面来聊聊城邦的变化。

古典时期希腊的政治主体是城邦,这是一个很光辉的概念。就列点大家耳熟能详的城邦比如雅典(Athens)德尔菲(Delphi)、底比斯(Thebes)、米利都(Miletus)等等。那到罗马帝国的时候城邦几乎已经听不大见它们在历史的走势中起到什么作用了,那么在希腊化时代城邦到底经历了什么?城邦与国王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它如何变化的?


城邦(polis,复数poleis)这个名词很多人可能以为就是一个城市,其实城邦这个概念不仅包括城也包括乡村(chora)。希腊化时代城邦从数量上来说大量增加。普鲁塔克说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多建了70多个城邦,而且很多都是跟着他名字走的亚历山德里亚(也有翻译成亚历山卓的, Alexandria)。


这些数字确实有些夸张,但是也反映了希腊东征军喜欢造城的这样一个特色。这种行为既有殖民和传播文化的需求也有军事上的考虑,传播了希腊的思想和伦理,比如民主,比如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即不能通婚也不能杀害)


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出现了,即原来城邦政治军事独立的特点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希腊化时代的国王开始干涉城邦的内政。国王倾向于支持城邦内的精英。


城邦和国王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不像现在的概念里大家认为城市总是属于某一个国家的,那个时候就算国王控制的范围很广很大,城邦也认为大家是平等的政治个体。当然这个也有点自欺其人,因为事实是这些城邦已经变成王国的下属了,不相信你反叛试试(很多城邦去试了,后来都被各种灭)。


城邦为了显示自己不是附庸,就把国王的各种馈赠当作一种慈善,套用了Euergetes的模板(这个后面会解释,大体是慈善的意思)。个人进行Euergetes一般是为了获取荣誉,比如荣誉市民,雕塑,桂冠等等,而国王需要城邦的忠诚和合作。


国王们都愿意把自己称为城邦的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比如亚历山大在米利都(Miletos)、泰尔(tyre)或者加沙(Gaza)都声称自己是来保护城邦的独立而不是来奴役他们的。国王们捐粮食,造图书馆,总之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形象建立成一个维护希腊价值观的国王。


城邦憎恶税收或者纳贡,所以改用送礼的名义(dorea/δωρε?)回馈国王。国王驻扎在城邦附近的军队尽管是用来维持国王利益的,但在公开场合大都宣称乃是为了维持稳定。


下面讲一下Euergetism。


Euergetism (ε?εργετ?ω)是法国历史学家二十世纪下半叶才搞出来的名字,大体翻译就是做好事,总之就是富人帮自家城邦或者别家修了一个剧场啊学校啊,给了多少贡品啊,都算这个。但是euergetism必须不光光是做好事,因为它的另一特征是城市一定要公开表示感谢,给予各种回报,比如荣誉市民啊,雕塑啊,桂冠啊之类的。


富人捐款的动机大体有下面几条:

-城邦总体的经济没有原来牛了,钱好多跑到了几个人的手上,而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城邦还能正常运作,稳定对他们有利。

-现在富人精英没机会像原来那样动不动就出钱打仗因为根本干不过那些王国,所以就在这种事情上撒钱攀比。

-当然也有就是爱国,或者希望死后流芳百世那种。


那么为什么城邦要回馈?呃。。。捐了还不谢,谁还给你捐。。。其实捐钱的事情在古典时期就很多了,但是一般城邦不会到处谢谢你。为什么到了希腊化时代这种事情多了起来呢?

大体上因为:古典时期大家都比较牛,然后大家都想要一些特权。这个时候是反过来的,给了你特权你为了表示感谢要捐。

另外古典时期的一个概念叫λ?τουργ?α,liturgy,就是说你有钱是因为这个城邦你才有钱的,所以在城邦有事的时候你本来就有义务要捐钱。这些都是自愿的,但是要是你不自愿你在这个城邦就混不下去了。

后来事情开始变化,城邦的力量没有那么强了,然后很多这个城邦的人发家根本和这个城邦没啥关系,所以liturgy的观点就越来越淡化了,变成了euergetism。

为什么这件事情很重要呢?因为在希腊化时代财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这也是一种重新分配财富,减少社会内部对立情绪的方法,同时城邦也乐于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实际上已经是某个国王附属的事实。

回过头来讲城邦本身。城邦发现已经没有办法像原来那样单独行事了,于是纷纷组成了联盟。在希腊化时代最大的两个联盟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中北部的亚该亚同盟(Achaean League)和希腊中部埃托利亚同盟(Aetolian League)。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并没有加入这些联盟。在鼎盛时期这两个联盟在地缘政治上有不小的影响力。



同时很多山区的村落也组成了自己的同盟。这些村落的希腊语是ethnos(?θνο?),是现在英语里民族ethnic的词源。这些村落遍布于马其顿北部的山区以及塞琉古王国所在的高原山区,也包括犹太人族群的村落组成的ethnos联盟。这些都反映了人们感受到外部威胁和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大和对抱团的需求。


可能这个时候有人突然想起来还有雅典这个两百年前还不可一世的雅典。他们在干嘛?确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雅典的作用不如以前了,但是还是有两件事值得说一下。

一件是公元前338年雅典和底比斯联合反对马其顿独大,和腓力二世的马其顿在喀罗尼亚(Chaeronea)打了一仗。


惨败。


另外一件是亚历山大刚过世的时候雅典趁机起来反抗马其顿霸权,把留守希腊的安提帕特(Antipater)逼到拉米亚(Lamia)围困了很久。


最后还是大败。


不光大败,还被迫改民主政体为寡头统治,并且公民权改制,变成只有财富超过一定标准的才能成为公民,而其他人则丧失了所有政治权利。总之雅典不是没有试过搅局,但是终究军事能力已经没有几个世纪前那么强悍了。这两件事中都有同一个人在不停地鼓励雅典人起来反抗,他叫狄摩西尼(Demosthenes)。



他可能没古希腊其他人物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甚至伯里克利有名,但很多人认为他是古今第一牛逼的雄辩家。普鲁塔克在写他的比较传记的时候拿罗马最牛的雄辩家西塞罗和他作比较。


哥们儿各种励志故事,年轻的时候口吃或者气短,上来演讲的时候被所有人嘲笑,后来他苦练变成极其牛逼的雄辩家,政治家。据说是嘴里含着石头冲着涛声练演讲。可惜雅典在这段时间里面掺合主线的越来越少我们这里就不多讲他了。



现在我们集中看看这几个希腊化国家的特点。从托勒密王国(305-30BC)讲起吧。

托勒密(Ptolemy)这哥们儿其实没什么野心要占据整个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所以偏安一隅也挺开心,把埃及管制得不错。不过偶尔他也搞点事儿出来,比如第一次继业者打起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托勒密想把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体带到埃及而不是运回马其顿。大家担心他要挟天子(遗体)以令诸侯,就纷纷干起来了。


继业者战争时期埃及打过好几次,但是后方比较稳固,不像亚洲和马其顿,经常腹背受敌。当然到了后来它也必须处理苏丹当地力量(比如库施人)和埃及当地的起义,但是总体来说受战争的困扰不大。


因为尼罗河三角洲本来就比较富饶,而且托勒密一世上来消耗仗打得比较少,所以亚历山大港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中心,造了一个被认为是古世界七大奇迹的灯塔和一个巨型的图书馆。本来尼罗河沿岸就盛产纸莎草,所以也帮助了文字记录和图书馆的兴建。


亚历山大港的灯塔


因为埃及区域的文明本来就已经相对比较高级,所以托勒密王国并没有如同亚历山大帝国的亚洲部分一样兴建很多新的城市。有记载的就两座,这里就不提了。


托勒密一世在成立这个王国的时候托勒密顺带就把自己也说成法老了。王国到了第二第三代统治者开始跟着埃及的当地习俗搞起兄弟姐妹通婚,共同统治。尽管这样得到了埃及当地居民的尊重,但却影响了他们家族后面不少小孩的智商和战斗力……


在埃及的很多记录中托勒密家族把自己的形象搞得非常埃及化,有的时候特别要把自己画得棕色一点。在埃及当地的文化影响下托勒密家族也是极尽奢华,被很多希腊人不齿。


尽管如此,实际上托勒密埃及上流社会的语言还是单一的希腊语。在上流社会中甚至见不到任何非希腊人。不过如前面说的那样,他们也需要依靠非希腊人的经济活动才能继续自己的奢华生活,所以尽管希腊人对当地人有些看不起,但仍然保持着相当友好的态度。


托勒密(Ptolemy)家族里面男的大多数都叫托勒密,女的基本都叫克里奥帕特拉。埃及艳后其实是托勒密一世之后的第七个克里奥帕特拉(Cleopatra)。而且是希腊裔,不是埃及人。拿张剧照看看。



前面提到历来托勒密家族是只说希腊语拒绝说埃及语的,不过挨到埃及艳后的时候她还是开始学埃及语了,并且声称自己是埃及宗教信仰里伊西斯女神的化身,在凯撒以及后来的安东尼面前突然变得特别有异域风情的感觉。当然到了最后还是被屋大维亡了国。


接着我们看看塞琉古王国(312-63BC )

塞琉古王国和埃及和马其顿很不一样,因为他继承了波斯帝国以及亚历山大帝国非常多元化的亚洲部分。


这片广大的领土上住了许多不同的民族,所以在统治的时候不能以单一的方式来管理。好在波斯之前的政治体系似乎运行得还可以,所以他们也继续使用了这样一种统治方式。


他们辖下的各个地区自治程度很高。中央王权的需求就是能够有效地征税征兵,只要下辖的地区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不公开对抗中央统治,塞琉古的中央王权就不会太来干涉地方。


因此像安息(Parthia),巴克特利亚(Bactria)等等区域都维持了高度的自治,保持了自己的文化。与埃及不一样,塞琉古帝国并没有强制使用希腊语作为单一官方语言,因为在这么多元化的一个地区强推一门语言不大现实。他们允许当地的执政官在希腊语的基础上使用一些当地的语言。当然,各地的社会精英还是都学习了希腊语,以方便直接和宫廷接触。


亚历山大和塞琉古都没有强迫当地人改用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而是采用了开放的统治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亚洲希腊化的发生实际上是一种相对平等交流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殖民的一个自然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希腊文化渗入了当地人生活的许多小方面,但是从大方向上来说,希腊文明并没有在亚洲起到大一统的效果,而塞琉古王国的国王们本来也没有这样的目的。


研究塞琉古帝国和研究托勒密王国和马其顿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这里遗留下来的史料非常少。托勒密王国的纸莎草提供了大量深入研究上至国王号令下至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帐单欠条的条件,而这些国家的石碑也非常好用。塞琉古王国中亚部分及国外周边地区目前主要可以使用的考古证据是硬币,在巴克特利亚(Batria)这一块尤甚。现在这些硬币最大的作用是帮助考古学家们理清不同区域统治者的族谱。


新的证据也在不断地出现,看看在未来几十年里有没有可能把头绪厘得更清一点。当然石碑还是有的。塞琉古王国在靠近现叙利亚土耳其的区域有很多保留完好的石碑记载了议会决定和国王法令等等。阿育王在印度登基以后成为了佛教徒,也向希腊人的聚集区送了许多石碑,刻满了佛教中的各种主张,这些为当时两大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现在在坎大哈还能见到这样的石碑。


之前好多人问大夏,我也专门去查了一下。帝国最东边的巴克特利亚地区在塞琉古的统治下可能只有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他们之后就独立了出来,成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Greco-Batrian Kingdom)。这个可能就是后来汉使张骞遇到的大夏国,但这个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定论。目前来看这个王国应该起码在巴克特利亚这个区域呆到公元前140年。之后月氏,安息,希腊-巴克特利亚在这里一片混乱,目前尚无任何史料能填补这块空缺。


总之在前50年这个希腊化的王国已经不复存在了。领土被当地人瓜分。塞琉古帝国在加强统治的过程中和亚历山大一样,也造了非常多的城市,而且和亚历山大一样,也喜欢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比如安提阿和塞琉西亚等等。很多城市的实质是士兵屯田,以这样一种方式维持地区稳定。有这样特点的城邦叫Katoikiai一般的polis则是有原来就住在这里的居民迁入。


和托勒密王朝一样,塞琉古家族的国王基本上不是叫安条克(Antioch)就是叫塞琉古(Seleucus),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是哪一个。到了后期塞琉古受到东北部安息国、北部亚美尼亚和西部罗马共和国的挤压,以及受困于内战,疆域越来越小,最后终于在公元前一世纪亡国。


最后一个要提的希腊化王国是帕加玛王国(Kingdom of Pergamon)。因为时间受限,就简要说两句。


这个王国的前身是现土耳其西部的城市(Bergama)旁一座在继业者战争时期并不起眼的城市帕加玛。这座城市的守将菲莱泰罗斯(Philetaerus/Φιλ?ταιρο?)原来在安提柯手下,后来转投利西马克斯靡下,最后由于和利西马克斯的矛盾又倒向塞琉古。


塞琉古被刺杀以后菲莱泰罗斯就索性独立出来了,成立了帕加玛王国。整个一百五十多年帕加玛一直和罗马关系很好,成为罗马在希腊世界的重要盟友。帕加玛和塞琉古王国打过不少仗,但自己的政权很稳固。前133年因为国王无嗣便把王国赠送给了罗马(太土豪),自此不复存在。



上图是帕加玛图书馆遗址,可以看到卫城是建在很高的山上的。当时帕加玛的图书馆可以与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媲美,结果安东尼为了讨好埃及艳后把帕加玛的好多书运到埃及去了。


最后我们三句两句提一下罗马崛起,用以结束希腊化时代。在希腊各个王国内耗不断的时候,罗马即将战胜当时它的心头大患:北非的迦太基(Carthage)。


前204年托勒密王国的新国王即位,才6岁,马其顿王国决心和塞琉古王国趁机吞并托勒密的一些领土,在过程中又击败了一些希腊南部的城邦。此时帕加玛和另一个比较强大的希腊主体罗德岛感到不妙就邀请罗马介入。是为前200-197年的第二次马其顿战争(Second Macdonian war)。(十年前的第一次战争就不提了)。


罗马为什么想要参与这样的战争呢?一方面它不希望看到马其顿王国和塞琉古王国构建起强大的联盟。其次在罗马的文化中将军需要不停地靠打胜仗来维持自己的地位,而新的一批将领还没有能够在布匿战争中得到太多的机会,希望能够靠和马其顿打仗建立自己的地位。对罗马人有利的是他们和迦太基刚打完仗,所以有一大批军队随时都可以调动。


罗马参战以后提出了解放全希腊城邦的口号。如果大家还记得上面讲的,希腊化时代的国王都喜欢以解放者和保护者自居。罗马也学会了这招。这一仗最后以罗马大胜告终,最终迫使马其顿王国撤出了希腊南部。罗马自己并没有保留任何领土,但战后在希腊取得了非常大的影响力。


自此开始罗马开始更加积极地干涉希腊城邦之间的冲突,希腊城邦也乐于见到罗马出来调停斡旋,当然也时不时地不满意罗马的做法。这样的罗马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很像。


前189年前面提到的希腊中部城邦埃联盟托利亚联盟(Aetolian League)邀请塞琉古王国的军队入侵希腊,来从马其顿和罗马的影响中“解放希腊城邦”。帕加玛表示担心,又去告诉罗马人。罗马人自然不情愿,于是打了两场大仗之后塞琉古被迫签订合约,放弃所有土耳其中部以西的领土。


看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希腊化王国已经干不过罗马人了。而帕加玛也作为搅局的三番两次叫罗马人直接派军队来。


前179年马其顿王国最后一个国王珀尔修斯(Perseus)登基,决定和塞琉古王国联姻,修好和南部城邦的关系,和周边的色雷斯(Thrace)和伊庇鲁斯(Epirus)结盟。帕加玛一看不行,马其顿又要强大了,于是以马其顿破坏和罗马的和平合约为名邀请罗马人来处理马其顿。


罗马人于是在前171年入侵马其顿,是为第三次马其顿战争(Third Macedonian War)但是仗打得很辛苦,直到前168年才在一场大战中最终战胜了珀尔修斯。史学家一般认为这宣告了罗马战法对马其顿长枪方阵的胜利。至此马其顿亡国,被分成了四个小的罗马下属共和国。27年后在中国,汉武帝登基。


塞琉古王国之后内乱不断,还受到新兴亚美尼亚王国的挤压,于是罗马人也不断从操纵塞琉古内战的各个派别。到前63年庞培(Pompey)终于下决心彻底吞并塞琉古王朝仅剩的中东土地。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另一位罗马巨头安东尼之后灭托勒密王国。至此希腊化王国全灭,也可以说是希腊化时代至此终结。说到这里我的分享差不多也结束了。两个小时之内要涉及到这么许多方方面面确实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地方只能带过了。


大家有兴趣的话,就读一本书,那普鲁塔克的Parellel Lives(《比较列传》)挺好看的,写了里面很多希腊化时代人物的生平,包括亚历山大,狄摩西尼,德米特里等等。但他自己也说他写的是传记而不是历史,所以尽管他尽量不杜撰,但也不会像史学家那么严谨。


如果有什么具体问题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会尽量回答。谢谢大家!




東西百家



Kerfield 诸如希腊化时代各个王国的经济模式这样的话题完全没时间讲,还有一些传奇人物比如伊庇鲁斯的皮洛士(Pyrrhus)也都没来得及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英文版'Pyrrhus Victory'就出自他处。他是打仗的时候被老妇的花瓶砸死的)。但是我希望这样一个大致的框架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一下这一段文化大交汇的传奇时代。


Pauthier 非常感谢!

曹玉骞 太精彩了!


张健 泼墨的比喻非常好。同时,还可以用熟悉的事件做记忆的节点。好理解也便于记忆。

Grace 葛
 非常赞同。那个年代人比较短命,所以自古英雄出少年。


曹玉骞 亚历山大那匹马的名字中文意思是牛头吧,记得有翻译叫:牛首骏。是战死还是病死的?亚里士多德和孟子算是一个时代的人,亚历山大跟秦惠文王,他东征也正是秦国东向以征诸侯的时代。还有一个,亚历山大娶大流士的女儿好像是在从印度回来以后,在波斯首都苏萨。

Kerfield Buce就是牛Bous。病死战死没有定论,可能都有关系。曹大师说的没错,是在susa结的婚。


曹玉骞 帕加去年刚被评了世界文化遗产,按排名是第999处世界遗产。去年去贝尔加马时一直没有搞清楚他的历史还有和罗马的关系,这下终于豁然开朗了。还有一个,安纳托利亚地中海沿岸似乎还有一个吕底亚,也是受希腊化影响的。


Kerfield
 我特别喜欢帕加玛的遗址,当年教授说尽管文物都被搬到德国去了但是遗址本身也很值得去。塞尔丘克没有详细考证过,但是最近的点好像是和奥斯曼土耳其人有关系。


東西堂主 这些内容我们慢慢分解,今后时间很长,这个舞台永远属于大家。补充一点,黑海沿岸的希腊化国家本都,其国王是希腊化波斯裔,名米特拉达梯,而这个名字实际来自于波斯的神密特拉(mithra)。也是今天所讲大希腊、大波斯之后,希腊化时代例证之一。其国后来败于凯撒,亡于尼禄。





点击回顾 Kerfield 专栏文辑

西班牙绘画长廊(上):神、人与噩梦
西班牙绘画长廊(下):解构与重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