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1

 新用户4174bPW5 2021-01-01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1

一、

临证对于顽固性口舌生疮的患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蛇莓、公英、紫参、紫草、紫花地丁治之,常收良效。

二、

凡遇年轻人心悸者可从血虚气滞入手,逍遥散定悸三药治之。

三、

中风后遗症病人若见患肢拘急屈伸费力者,可在应证方药中加服全蝎1-3g(焙干研粉)冲服,可提高疗效。

四、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可用激素类西药,应用激素治疗过的病人,往往病程长,预后不良。初期中医治疗的原则为清热除湿,活血通痹,常用药物为:威灵仙、黄芪、丹参、苡米、豨莶草、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四藤汤,可收良效。后期则重在滋养肝肾,壮骨通痹,常用药物为新益肾四药合四藤随证加减,长期服药方有疗效。

五、

临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要抓住湿热内蕴、困阻肝脾病机入手,治疗以清化湿热为主。常选方药为茵陈、栀子、大黄、板蓝根、青蒿、白薇、云苓、丹参、白花蛇舌草。诸药合用有抗病毒、保肝降酶及调节免疫的作用,对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效果。

六、

临证对高血压病人以眩晕为主证就诊者,选方时可从滋养肝肾、降浊化痰入手,标本兼治收效较好。笔者常用泽泻汤、温胆汤、二至丸三方合用加怀牛膝、天麻、白蒺藜、生姜治之。诸药合用益肝补肾,平肝熄风,健脾祛痰,降浊平咳,药性平和,服之多效。

七、

中医治疗肠梗阻,疗效可靠。运用下法治疗本病,历史久远,在《内经》就有“中满者泻之于内”之谓。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承气汤诸方至今仍运用于临床。明代陶节庵创黄龙汤治里实而兼气血虚。清·吴鞠通主增液承气汤治里实而兼阴虚,也为运用下法治疗本病提供了重要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诸多老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经验和笔者实践,临证不论病程长短,不必拘泥内有“燥屎”与否,凡符合“中满”症候者可放胆应用下法。清代温病学家吴又可倡导“温病下不厌早”之说,主张“注意逐邪,勿拘结粪”,提出“不必悉具,但见舌黄,心腹痞满”,便予下法的见解。这些珍贵的临床经验均可供治疗肠梗阻过程中借鉴。具体应用时视病情而定。若体质强壮,腹满证实者,用大承气汤加减;腹部胀满者,取小承气汤加减;发热明显,兼见阴虚气虚者可考虑以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和黄龙汤给予辨证加减。中药煎好后,可据体质强弱,病情轻重,采用顿服、频服或日2-3次分服,对体弱或病重者辅以西医治疗观察。笔者对普通肠梗阻和不完全梗阻病人常用和胃通腑方为主治疗,疗效好。常用方剂为:太子参15-20g党参6-10g枳实10g枳壳10g炒榔片10g大腹皮10g二丑3g炒卜子30g大黄3-12g(后下)芒硝3-6g(冲)木香6g陈皮3g。本方集下法之经验,选上药增加胃肠动力,降浊排气,通腑开结,可选用,便结通则减硝黄,加虎杖、麦冬调理数剂即可。

八、

现代紧张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职场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很多年轻人患上了心悸失眠等疾病,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情绪外,临证用逍遥散加减调理,常收良效。常用处方为逍遥散原方去薄荷加橘叶、佛手、香橼、郁金、炒香附。心悸失眠明显者加炒枣仁、柏子仁、元胡、夜交藤;若表现为烦热不适者加浮小麦、豆豉、栀子、丹皮治之。

九、

淡豆豉临证与茯神相伍安神除烦,有良效;与瓜蒌合用治心痛;与生甘草、竹叶相伍治尿痛。

十、

《丹溪心法》载:“治头痛连眼痛,须用白芷开之。”顽固性头痛可用炒白芍60g炙甘草15g白芷10g钩藤30g川芎15g淡豆豉20g全蝎3g(焙干研粉冲服),水煎服,日一剂,连用1-2周,见效后去全蝎、川芎加红花3g虎杖20g巩固疗效。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