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昵称32901809 2021-01-01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它是中国十大传世之宝之一,身世却坎坷不已:

出土后被倒卖,辗转流传。

在日寇进犯时被炸得支离破碎;抗战结束后,相关部门组织专家会诊、攻关。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完整修复。

它究竟经历了多少磨难,才能再次完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之重器四羊方尊的前世今生。

文字、城市、青铜器被伟大的恩格斯称为文明诞生的三大标志。

在遥远的三千年前,商王朝带给了我们震惊世界的甲骨文。

除此之外,商朝那些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艺术家们,更是创造了历经1500多年的灿烂的青铜文明。

那些大大小小的器皿耗费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才华与岁月,却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浓缩与象征。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到三千年前,在青色的光影交错间,感受青铜文明的魅力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国之重器

我们的祖先们为什么要创造青铜器?

一般认为,青铜时代是从夏王朝开始的。

通过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来看,这些器皿主要都是容器。

到了商朝,作为容器就更多了,种类也更加丰富。

所以说,一开始,青铜器主要是人们用来装食物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鼎,是用来煮肉的;鬲,是用来煮粥的;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西周伯矩鬲)

爵,是用来喝酒;觚,是用来装酒的......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爵)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而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周礼”。

什么叫礼,其实就是指一些祭祀祈福的活动。

祭祀祈福时需要一些祭品来表达自己的诚意,所以就需要一些盛放祭品的容器。

当然仪器也不能随便,于是就将这些容器进行精细化制作,比如给他们刻上各种漂亮的纹饰,再加一些铭文等等。

在这过程中,青铜器逐渐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宗教信仰的象征。

尊,其实也是古代一种用来盛酒、用于祭祀的礼器。

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比如大名鼎鼎的妇好鴞尊。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妇好鴞尊)

方形的比较少,而像四羊方尊这么大的方尊就更为罕见了。

四羊方尊是商代方尊里面最大的一件,也是当时最杰出的代表。

为什么四羊方尊会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我们先来看它的外形,制作非常精美:

尊的中部是器具的重心所在,四个直角处都有一只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器外。

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四羊方尊)

再来说下它的制造工艺,由于过程复杂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只要知道,制作这样一只精美的青铜器需要异常高超的水平。

整个尊身,装饰繁缛的神秘的夔纹、兽面纹等等,这在古代青铜尊里也是非常少见的。

整件文物给人一种庄重、雄浑、厚重、威严之感。

所以四羊方尊被称为“国之重宝”“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实乃当之无愧。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文化解读

四羊方尊,为什么会以羊作为造型?

首先这得从远古先民与羊的关系说起。

远古先民为了生活需要,选择了马牛羊猪狗鸡进行饲养驯化,后来经过漫长岁月,成为家禽。

在古人眼中,羊是一种性格温顺的动物,它象征着美德与吉祥。

《春秋繁露》云:

“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羊有“跪乳”的习惯,所谓跪乳就是指小羊在吃奶的时候都是跪着的。

因此羔羊的跪乳行为被人们赋予了“至孝”和“知礼”的意义。

羊还代表着正义。

皋陶,中国司法之祖。

据说皋陶断案遇上疑难的案子时,就会让神兽獬豸(独角兽)用角触犯罪的人,獬豸顶了谁,谁就是犯人。

在皋陶的辅佐下,舜帝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开创了太平盛世。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獬豸渐渐成为了公平、公证执法和避除邪恶的象征。

而獬豸在古代,被认为与羊有关,因此羊也自然成为了正义的代表。

“羊”在古代与“祥”相通,也可写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所以羊还象征着“祥瑞”。

其次,羊在中国古代祭祀中地位非常高,仅次于牛。

传统文化中,古代帝王祭祀时猪牛羊三牲必须全部备齐,合称为太牢。

在行祭前需要先饲养这些牲畜于牢,故这类祭祀品被称为牢。

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

由此可见,羊的地位确实不一般。

在青铜器上刻上羊纹,或是铸造羊首,除了能增加器物的肃穆感之外,又能替代牛羊作为祭品献给神明,同时还包含了我们祖先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从“粉身碎骨”到“涅槃重生”

与大部分国宝一样,四羊方尊也有着令人泪目的心酸过往。

它辗转于各个卖家之手,经历过战争,被炸成碎片,最后又被“完美”的修复。

1938年4月的一天,湖南省宁乡县的两位姜姓农民兄弟像往常一样上山挖红薯。

挖着挖着突然碰到一个金属物,再往下挖时,竟挖出了一件硕大的带有4只羊角的金属器物。

虽然不知是何物,但能确定的是,肯定是一件宝贝。

没错,它就是四羊方尊。

沉睡了3000多年,终于见到了光明。

兄弟俩异常兴奋,不停地敲击着这件“宝物”,不小心将器物的口沿部分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碎片。

姜氏兄弟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惊动了各方人士。

最先赶到姜家的是一个古董店老板,以400大洋购得了四羊方尊。

随即古董商人以1万大洋的价格转卖给了另外几家古董店老板。

这几位老板做古董生意多年,比其他的一些古董商更有些水平,他们断定,这件宝贝能给他们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

于是,几个人商量了下,决定以20万大洋转卖,如果遇到买家想要看货,必须先交10万大洋现金。

这几个人各怀鬼胎,都想独吞,其中一人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向长沙市政府告发了其他几个人。

随后这几个人就被立即逮捕,并没收四羊方尊,上交省政府处理。

可惜四羊方尊生不逢时,当时正值抗战时期。

1939年日军大举南下,不久之后便攻占了长沙城,长沙沦陷之前,那场著名的文夕大火把大半个长沙城烧成了废墟。

凡是错过,皆是安排

(文夕大火下的长沙城)

文夕大火,就是当时国民党当局实行的焦土政策,在日军摧毁前先烧毁长沙城。

由于这个决定是保密的,所以当火烧起来时全城百姓还在睡梦中,当有人从梦中惊醒时,还以为是日军攻进城来了。

一时间,全城百姓都在四处逃命,有人被火烧死,有人被人群踩死,有人被汽车撞死......

长沙古城成为人间炼狱,也成为二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大火烧了两天两夜,日军又接连轰炸,而四羊方尊就在这场战火中被炸“粉身碎骨”,破成了20块碎片。

而这些碎片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里,十几年不见天日。

当年四羊方尊出土时,恰好周总理等人在长沙,他们一直挂念着这件文物。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亲自组织部门追寻四羊方尊的下落,所幸的是这些碎片时隔14年竟然都还在,或许是我们的先祖在冥冥之中守护着他们。

以当时的技术,修复这件残破不堪的文物是非常困难的,而这件历史重任最终落在了文物修复大师张欣如的肩上。

张欣如曾经说道:

“方尊有39多公斤,很重,我有时要把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着,一手焊接,花纹很细,一点都疏忽不得。”

困难重重,但我们华夏子孙可能天生就有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最终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四羊方尊终于重放异彩,恢复了它原本威严、瑰丽的样貌。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口沿部分缺失了一小块。

大家还记得上文提到的,姜家兄弟敲掉的一小块青铜器缺口嘛,没错,就是那处。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那块小碎片姜家人竟一直保存着。

1963年当时湖南省博物馆主任知道这片碎片下落后,想向姜家兄弟购买,但兄弟俩始终不肯答应。

直到1977年,历经14年,做了无数次思想工作后,姜家兄弟才把珍藏了40年的碎片上交给湖南省博物馆,四羊方尊终于“完好如初”!

透过原始的古风,雄壮的魂魄,每一件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青铜,都带着属于他们的底色,无声地述说着千年之前的故事......

沿着这些器物构成的时光隧道,让我们一起感受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魅力,感悟中国人民崇高的精神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