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评职,就是不让老师好好教书

 我是明珠絮语 2021-01-05

阅读提示
       让职称不再与工资挂钩,增加工龄工资,鼓励终身执教,绩效向教学一线倾斜,真正让一线教师看到实惠,才能有更多的老师把心思用到教育教学上,我们的教育才能步入正轨。

教师这个行业,可以争取的利益不多。在不多的利益当中,职称是相当重要的一项。评上高一级职称,就可以每月增加几百块钱的收入,这对老师们来讲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但在多年的实践当中,职称制度却显示了一定的弊端,甚至可以说已经开始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育教学起到了负面作用。



首先是“一评定终身”的现实,让评上了高级职称的老师没有了进取的动力。

虽然评聘分开喊了很多年,但现在仍然是“职称终身制”,只要评上聘上,那么待遇就一辈子享受。

这样,评上了高级职称的老师,难免会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理。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既然不干也挣那么多,当然会选择不干。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



其次是评职无望的老师开始自暴自弃。

评职由于名额所限,总是僧多粥少。尤其是在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高级职称聚集的学校,大部分老师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晋升职称。

于是,学校里形成了这样的现状,就是评上了高级职称的老师不干活,干活的老师评职死活评不上。

人都是有上进心的,当上进的途径被彻底堵死,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于是,有的老师开始不把心思用到教学上,甚至开始消极怠工。



最后是那些有希望评上职称的老师,也不把全部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

因为现行的职称评聘机制,是通过各种学历、资历、业绩、荣誉等量化成分数,最终排名决定晋升。在这些条件中,学历、资历属于不可改变因素,竞争主要在业绩、荣誉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人为操作的因素太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想评职的老师必然要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取得荣誉方面。这难免会造成投机钻营之风盛行,甚至会带来腐败。

更让人担心的是,就算这些老师在评职之前会努力工作,一旦顺利评上职称之后,就会迅速找理由离开教学一线。评职已经变得非常功利,这实在是一个恶性循环。



刻薄一点说,现在所谓的评职,就是不让人好好教书。老师的职称评聘已经影响到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是不争的现实。这一情况亟需改变。

我们当然可以要求老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因为评职称影响到工作。但这种不顾现实的坐而论道,实在是于事无补。

在现阶段,调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得靠利益驱动,说通俗一点,就是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职称“一评定终身”的制度,恰恰与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背道而驰。

让职称不再与工资挂钩,增加工龄工资,鼓励终身执教,绩效向教学一线倾斜,真正让一线教师看到实惠,才能有更多的老师把心思用到教育教学上,我们的教育才能步入正轨。

相关文章

阅读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衡中更应被学习的是执行力

“竞技考试”背景下谈“素质教育”纯属扯淡

一位衡中毕业生眼里的衡中生活

教师的恶语是灼烫孩子心灵的烙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