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不老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1-06

 老师不老

作者:李广生

教育把自己带入困境。为了表明自己很重要,教育不仅向国家和民族而且向家长和孩子承诺前途、未来和命运。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教育一再强调自己很重要,肩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当然重要,但是教育把如此重大的问题和如此庞大的群体引上一座独木桥。教育以各种方式明示或暗示人们,教育等于分数、教育等于文凭、教育等于好工作、教育等于身份地位、教育等于升官发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教育为自己创造一片繁荣景象。择校热的背后是利益竞争,优质教育的潜台词是优质分数,立德树人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升学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

教育陷入两难境地——要分数还是要素质,要成才还是要成人,要德育还是要智育,要今天还是要明天,要全面发展还是要个性张扬……教育试图走中庸之道二者兼得,但在功利思想的主导下,最终的选择往往是:哪个见效快、哪个获益多就要哪个。立德树人是百年大计,当然要让位于升学考试的现实需求。以考试改革撬动教育改革,能够破解坚冰吗?结果导致人们更加关注考试,越来越把教育狭隘的理解为考试,越来越不关心真正的教育。高考改革把全国人民的目光都吸引到一场考试中,但大家谈论的根本不是教育,而是利益。急功近利是教育的最大困境。风风火火的教育改革,轰轰烈烈的教师培训,热热闹闹的各种工程,都有急功近利的影子。

教育的困境也是教师的困境。教师不想从容的、优雅的、有尊严的做立德树人的真正的教育吗?不!但各方面的压力一起指向教师,他们不得不放下百年大计而专注于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的教育造就了急功近利的教师。看看一线教师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做的是教育吗,还有多少教师信奉慢功夫,谁不是紧盯着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体力活”而不是“良心活”,拼的是时间、精力和身体。许多教师人到中年,正是经验丰富的时候,正是教师的黄金年龄,却因为体力和精力的原因离开教学岗位。老师这个群体越来越被一群年轻的面孔所统治,老师不老正在成为普遍现象。拼成绩,老教师确实拼不过年轻教师,但是他们在成绩之外更有经验和优势。成绩之外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老师不老,越老越不值钱,不仅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曾几何时,奉献精神是教师群体的显著特征。大家习以为常的把奉献当成自己的本分,淡泊名利,无欲无求,任劳任怨,安心的在教学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当年的老教师多么儒雅,多么和善,多么宽容,当年的师生关系多么和谐融洽。作为一名教师,我不得不说,暂且不论这个群体的职业道德状况,仅就奉献精神而言,确实存在滑坡的趋势。急功近利的教育造就了急功近利的教师,教育一门心思的看成绩,教师就会一门心思的求名利,奉献精神则称为标榜挂在嘴皮子上。

因为奉献精神的缺失,教师的职业价值感下降,这是教师的困境。教育究竟为什么,教师究竟为了谁,急功近利的人们没有时间认真思考。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